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路探赜

2024-06-28 17:09:13穆莉刘琳
成才之路 2024年16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

穆莉 刘琳

摘要: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关乎当代青年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针对一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发展相对滞后、学校教育驱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青年自我教育意识淡漠等问题,应聚焦教育三维、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围绕四步工作、构建“学思践悟”教育模式,锚定育人目标、打造“线上+线下”联动育人平台。

关键词:高校;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四步工作法”;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005-04

基金项目:2023年度上海青年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路新探———基于东华大学构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四步工作法的模式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QYKTX8-12);2023年度东华大学思想政治研究课题“新形势下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路创新———基于东华大学构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四步工作法的模式与实践”(课题编号:dhsyh-dycx-20230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国家命脉,高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增强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在其心中种下理想的种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是书写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满意答卷的必由之路。本文调研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从现存问题及成因着手进行深度剖析,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

一、奠定思想基“要”:高校开展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一个人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要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探索青年学子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创新,既有利于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又能培养当代青年学子的综合理论素养和政治定力,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从而引导青年学子补足精神之“钙”,把好理想之“舵”,扬好信念之“帆”,鼓舞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奋斗[2]。

二、直面现实之“困”: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与困境

笔者向东华大学师生发放《关于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调研》问卷,围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对待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是否用心、用情”“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学生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认可度、满意度”“学校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调研。受访对象中,学生占96.61%,涵盖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专业、不同政治面貌,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占3.39%。调查过程通过统计量表获得量化指标,通过部分填空题获知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为确保调研的信度与效度,笔者利用Cronbach系数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检验等工具进行核验,Cronbach系数为0.735、巴特利特球形值为386.596、KMO值为0.712。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具有自洽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判断,为后续探寻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理路创新提供现实依据和有效助力。

1.青年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度、参与度存在差异

利用皮尔斯系数对所设变量进行双边检验,结果表明,“理想信念重要性”“参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频次”“对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评价”三个因子与受访者身份呈正相关。同时,“参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频次”与“现状满意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因受众参与频率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经常参加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生,其评价率和认可度显著高于偶尔参加的学生。可见,参与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频次越高,效果评价越好,对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越重视。通过F检验(P<0.01),发现“参与所属教育局、共青团、社区等组织举办的关于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情况”与“个人政治面貌”显著相关。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思考自身价值、坚定政治立场。调研发现,越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包含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越愿意主动参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这部分学生起到了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的作用,也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暴露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仍需寻求新的路径和形式来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等问题。

2.青年对理想信念内涵认知的正确性、全面度存在差异

信仰是一种精神和价值取向,表现为对自身信仰事物的相信和尊敬。在关于受访者对理想信念内涵理解的调研中,“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选项,分别占比81.36%和78.81%。在受访者个人信仰的调研中,绝大部分受访者的认知和选择相对积极向上,但也有少数的受访者对理想信念教育并不热忱,将个人理想等同于“找到心仪的工作、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或“过上吃穿住行不用愁的生活”。当个人理想信念与现实冲突时,大多数受访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适应现实环境(选项占比69.49%),只有个别受访者(占比2.54%)选择放弃。同时,选择坚持不妥协的人仅占比5.93%,可见青年学子理想信念教育亟待加强,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认可度和坚定性存在差异

对青年学生在校参加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积极性及其对举办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满意度的调研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占比64.41%),近1/3的受访者认为正在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一般(占比31.36%),约4%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大部分青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积极参加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但也存在个别青年学生不重视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持认可态度(“很满意”占42.88%、“满意”占41.53%、“一般”占11.36%),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占比29.66%)“缺乏相关主题活动”(占比23.22%)“重理论、轻实践”(占比13.7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占比35.59%)“流于形式”(占比9.32%)等问题。

三、探索破局之“道”: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路径

理想信念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与“梦之队”[3],高校必须精准把握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观,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1.聚焦教育三维,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1)从教育主体出发,强化高校教师综合能力与素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教育是一种施之于人的活动,是教和学双向作用的过程。于青年而言,教师引导至关重要。高校教师不仅要从思想层面和行动层面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还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一切思政教学活动的“主人翁”。针对个别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应进行教育创新,如运用榜样激励法,突出理想信念对青年的激励作用。此外,教师应围聚焦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砥砺前行,使理想信念真正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4]。

(2)从教育内涵出发,创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着力增强红色文化、红色资源育人的渗透力和凝聚力。针对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高校应创新开展红色实践,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内容、形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5]。高校可通过红色经典著作阅读、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参访、红色理论领学、红色影像资料观看以及交流探讨等丰富的线下活动,有效提升红色实践质量和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效果,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3)从教育形式出发,合力打造常态化、长效化宣讲机制,竭力促进大学生理论宣讲中朋辈青年作用发挥。高校应构筑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宣讲团,以及完善的常态化、长效化宣讲机制,引导学生持续学习和研究最新政策文件,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和社会服务,并打造政治过硬、专业多元、经验丰富的宣讲团队,重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焕发青年朋辈育人势能,营造“青年唤醒青年、青年教育青年、青年引领青年”新风尚,促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质增效[6]。

2.围绕四步工作,构建“学思践悟”教育模式

(1)学理论,提升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也是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文本依据。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细化为“学什么”与“如何学”[7]。在“学什么”的问题上,高校应建构包含“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在内的学习课程体系,引导青年学生读好经典,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如何学”的问题上,高校一要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让学生对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要反复读、深入读,读通读透,对非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要通过泛读了解大致观点立场。二要将导读与自学相结合,对比较难懂的原著、制度、理论进行导读。三要将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集中学习常态化、自主学习制度化,引导学生在读原著、学原文的过程中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观点等的整体把握和认知。

(2)思原理,增强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建立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系统性、整体性的认知,就要引导学生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思辨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可以细化为“思什么”与“如何思”。在“思什么”的问题上,一是引导学生坚定“立场”,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二是探究“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上下功夫。三是掌握“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精神品格和丰富内涵。在“如何思”的问题上,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思”,系统地、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二要结合现实世界“思”,通过理论热点报告会、政策解读报告会、难点理论解读研讨会等,搭建朋辈研讨分析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思维碰撞的模式,推动大学生把读经典、思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

(3)践真知,强化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一是用理论解惑现实生活。从自身现实实际出发,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升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号召力。二是参与社会实践。设置大学生社会调研项目,鼓励大学生立足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社会调研;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4)悟信仰,坚定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者。一是发挥思政课教师引路人的作用,直面敏感问题,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判断。二是激发大学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兴趣,通过更加直观形象化的表达手段,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学生群体中的辐射力与影响力,鼓励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分析理解现实问题。三是注重体现理论的针对性、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激发学生运用研究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3.锚定育人目标,打造“线上+线下”联动育人平台

(1)引导学生在红色宣讲和红色寻访中树立远大理想。高校应深入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通过打造线上红色矩阵,开展红色宣讲和理论领学,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年、深入人心。高校应开设“理论领学”专栏,紧跟时政热点,进行“理论原文+党员感悟”形式的推送,扩大覆盖面和辐射面,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共同学习,深学细悟,研机析理,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

(2)引导学生在榜样面对面和先进事迹巡礼中坚定信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榜样力量和示范引领。高校应及时总结、确立典型,明确榜样标准和标杆样板,体现育人育才导向,通过开展“榜样面对面”“事迹巡礼”“党员值班咨询”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可对优秀党员及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进行系列宣传,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奋发上进。

(3)引导学生在名师讲堂和专题咨询中勇毅前行。高校应依托教授名师开展线下关工委咨询会,建立“红色导师”制度,以讲座、交流、论坛的形式为青年学子进行思想、人际交往、学风、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四、结语

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培育有远大理想信念的青年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应深入研究探索理想信念教育路径与方法,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22,9(11):4-28.

[2]熊谦.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创新:价值、困境与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6):32-36+74.

[3]张婧晔.大学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建设研究[J].学周刊,2023(33):3-5.

[4]罗月娥.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进路[J].人民论坛,2023(22):104-106.

[5]杨丽,杜阳莉.红色文化赋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4(04):68-71.

[6]项久雨,范海群.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推进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1(07):47-53.

[7]孔祥慧,李新仓.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134-138.

Exploration of the Education Theory of Ideals and Beliefs for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Step Work Method"

Mu Li, Liu Lin

(School of Humaniti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 Youth is a crucial period for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among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youth talent cultivation, but also to the issues of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for whom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what kind of people to cultivate". In response to the relatively lagging development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concepts in some universities, insufficient play of school education driving role, and lack of self-education awareness among young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propos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uild a "learning and thinking practice" education model around the four step work, anchor educational goals, and create a "online+offline" linkage educ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universities;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ur step work method";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57:20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40:18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2:03:12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41:04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