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彤
摘要:建立一套可以有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继续获得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推进师生的双向良性互动,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活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应建立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合理的交流分享激励机制、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人才发展机制、公平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反馈机制,从而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网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立德树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03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JKH20190900 SZ)、2023年度山东省青年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基层农村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研究”(课题编号:23SNG012)研究成果
新时代,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革,亟须建立全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要努力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常态化方向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结合师生的真实需求制定激励机制,建立满足储备需求的人才发展机制,进而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经历了一次规模大、普及率高、多元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也凸显出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的体系和科学的机制等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整体规划匮缺。部分高校没有统一的领导、管理和运行机制,也没有网络教学的规划。另一方面,支撑网络思政教育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并没有长期合作的平台用于网络教学,自身也并没有建设相关的网络平台,而网络平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保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也难以为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教学难以实现与传统课堂相同的教学监督。传统课堂的教学监督有利于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实效,而网络授课较难实现这一点,既缺少对课堂数量和质量的监督,也缺少对教师以及学生课堂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不健全。网络课堂缺少了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的环节和领导听课的环节,缺少了教学反馈,也难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教师观察不到学生学习的状态,也无法判断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
1.建立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既要有责任保障机制,也要完善技术支持,同时要有专门的、规范化的网络教学管理。第一,落实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党委领导责任制。高校应建立党委领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机制,做好明确的责任分工,要保证责任到人,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应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切实发挥党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第二,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技术保障机制。高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通常是高校信息化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内容通常由高校党委宣传部牵头制作。高校应充分发挥以党委宣传部为主,安全保卫处、信息技术中心、学校办公室、各级党组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协同作用,共同审核把关网络信息平台的内容。高校信息中心要全员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同时与安全保卫处合作,共同监控高校网络信息平台的动向。可通过控制访问权限,监测来访者中的异常用户,保护校园网络的安全。同时,要关注本校学生社交账号的异常情况以及外围网络中关于本校的网络信息,建立专门的舆情管控机制,把握舆论导向。第三,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差异较大,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教学活动。因此,高校应建立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划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时间,把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动态,加强网络思政教学管理,规范网络思政教学秩序。
2.建立合理的交流分享激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因此,高校既要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加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也要保障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待遇,从而调动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既包括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的激励机制,又包括针对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激励机制。高校在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时,既要鼓励师生发扬奉献精神,也要保障教育教学成果的公平公正。第一,用实质性的奖励激发科研热情与教学创新。制度能够指导实践,更能明确职业奋斗目标,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决定了教师要终身为教育事业奉献,但教师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普通的个体,需要生存保障,需要进步动力,在发扬奉献精神的同时,需要合理的制度为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高校要完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创新方面的相关政策,从职称评聘、晋升机会、薪资奖励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让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创新与科研更有动力。第二,建立公平的网络优秀成果认定激励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价值观树立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网络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网络内容建设也亟待加强。因此,高校应该鼓励思政课教师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以更加优质的内容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建立网络优秀成果认定机制,定期开展网络内容创作的评选活动,秉持公平公开的基本原则,择优选优,并尝试将网络优秀成果加入到教师科研成果范围内,以优质的网络资源发挥隐性教育功能,提升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第三,建立公正的成果交流分享激励机制。研究成果的分享,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普及化应用。因此,高校要鼓励教师分享研究成果,扩大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覆盖范围,还应通过制定成果交流分享机制,明确教师成果分享的相关报酬,推动教师共享意识的建立。这样,既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实现成果价值的最大化。第四,建立学生网络学习激励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学分制激发学生网络思政学习的热情,将学生的网络思政学习情况纳入到学分构成中,通过网络思政的学习时长、学习数量、学习成果确定学生的学分,并将该学分作为学业学分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主动开展网络思政学习。另一方面,要建立学生之间的成果交流共享机制。定期举办优秀成果分享交流会,以实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共享和传播。高校应通过优秀成果表彰大会、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等鼓励学生,提高受表扬学生的学习自信,也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动力。
3.建立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人才发展机制
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关键。网络思政教师队伍既要有数量保证,也要有质量保证,应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机制达到储备需求。第一,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选拔机制。高校要保证师生比例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打破传统人才选拔的偏见,提高人才选拔的灵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综合人才,而人才不是某一个条件就能肯定或者否定的。因此,高校在引进人才时要综合考虑,特别是在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不应局限于学历,而要综合考虑个人素质、思想意识、学术研究基础、工作实践能力、信息化技能水平等因素,择优引进和选拔。第二,形成常态化教师技能培训机制。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思政教师培训要形成常态化机制,包含教师师德师风培训、教学能力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信息化能力培训。思政教师培训机制是固定模式,但是培训内容应当动态化。在信息化能力方面,要每学年或者每学期针对大数据发展动态开展信息化能力培训,聘请网络技术专家、学习平台技术人员及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为思政课教师,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同时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宣传需要,由思政课教师为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度。
4.建立公平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考核机制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依托于网络,网络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扩充性、信息更迭速度快等因素都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有独立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评价考核机制。第一,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教师考核通常以岗位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包括德、能、勤、绩、廉等综合情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网络这一平台,考核的重点也应该围绕网络这一平台,根据网络思政的教学实效来确定,在教师的年度评价中既要考查教师网络思政内容创作的数量,也要考核教师网络思政内容的质量。教师创作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立场、思想素质、社会公德、价值导向等方面是评价内容质量的根据,教师网络授课的育人实效、学生的获得感也是教育成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第二,采用多层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坚持自我总结与组织考核相结合,领导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平时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做到符合实际、公平公正。一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思政教师要通过回顾自我教学过程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来完成自我反思和总结;二是教师的组织评价,既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的评价,又包括教师队伍内教师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评价,根据网络课堂的质量、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对思政教师的网络教育进行评价;四是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成果评比分析,进而对教师的网络教学进行评价;五是社会评价,根据教师创作的网络内容在社会中的反响以及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进行评价。第三,建立针对本校教育工作者的言论归责制。网络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之一,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以在网络平台上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彰显文化自信为职责。高校教师的言行会对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包含思政教师在内的所有高校教师都应当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网络秩序,规范网络言行,为学生做好表率。高校要明确言论归责制[3],保证责任到人,防止个别教师怀有侥幸心理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言论归责制要和教师个人评价关联,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教师若在网络上有不当言论,则取消该教师参加评优资格。
5.建立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反馈机制
想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降低网络教育的负面影响,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约束师生言行,就必须建立完整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机制[4]。畅通各方面的问题反馈渠道,有助于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完善。第一,对思政教师的网络授课严格把关。思政教师网络授课的课件和资源应在教学前进行部门研讨,确保课件及资源的正确方向和内容的积极性。对思政课网络授课定期抽检,对教师授课实况进行监督规范,包括党委领导班子的定期监督、高校教学督导部门的监督、思政部门领导的监督。对高校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高校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后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同时接受社会监督。第二,建立高校网络安全监管机制。高校要严格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高校自身网络平台,包括校园内外网站、自媒体平台等,进行网络内容、网络版权、网络运营、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监管。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自身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水平,更新网络信息化设备,加强对自身安全账号、师生账号及个人信息等方面的保护。另一方面,建立与地方网警、地方网络监管部门的合作关系,形成校园安全监测网络体系。第三,畅通反馈渠道。高校网络信息反馈不应是被动反映问题,而是主动收集意见和建议,应具有及时性,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馈机制可分为网络平台信息反馈和思政课网络授课教学反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互联网为依托,和传统课堂的开展形式不同,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似之处。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可以凭借学生微表情、课堂反映等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判断,虽然网络授课大多难以实现神情的交流,但是网络授课同传统课堂一样,能够凭借学生作业、课堂互动情况等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状态进行了解,课下也可以实现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网络平台信息的反馈主要是通过查看网民的意见进行,因此高校网站、各大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条动态下都必须有信息监督反馈的网址、电话或者邮箱,缩短信息反馈时间,力争全面、准确、多渠道收集网络反馈问题。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坚持党的领导,需要优质的教育队伍作保障,需要现代化的技术作支撑,而优质的内容建设和高效的工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途径。高校应构建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合理的交流分享激励机制、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人才发展机制、公平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反馈机制,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0):4-6.
[3]李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9.
[4]谭雅颖,肖望兵.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3):103-106.
[5]马宁.全媒体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4):44-47+52.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 term Mechanism for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ang Xiaotong
(Shandong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Vocational College, Weihai 264210, China)
Abstract: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that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wo-way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hieving effective guidanc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timulating the main vitality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mple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reasonable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incentive mechanism, a diversified tale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the teaching staff, a fair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for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onlin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longtermmechanism;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