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路径探索

2024-06-28 04:56唐培国
成才之路 2024年16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实践能力

唐培国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学生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需求的回应。文章阐述劳动教育的内涵,分析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优势,提出当前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探讨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德育;融合;实践能力;路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129-04

学生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形式,而德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将两者融合,旨在借助劳动实践这一桥梁,深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他们实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这种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化和拓展。因此,本文探讨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路径,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育形式,它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劳动活动,旨在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传统理论教育相比,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进步。劳动教育的内涵丰富多样,包括农田劳动、手工制作、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美好,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旨在多方面培养学生。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使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1]。其次,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最后,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在集体劳动中学会协作、沟通和分享。

二、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优势

1.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念与习惯

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成就,从而培养珍惜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使学生养成勤奋、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习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2.促进身心健康,释放学习压力

劳动过程中的身体活动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能和耐力,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劳动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活动,能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此外,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暂时远离书本,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的温暖,欣赏自然的美景,从而缓解紧张情绪,实现身心愉悦。

3.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对社会的贡献,从而激发社会责任感。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2]。

4.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同时,劳动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劳动,学生不仅能提升实践能力,还能提升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艺术欣赏能力,这种融合教育能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3]。

6.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这种融合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能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贡献。

三、当前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

当前,部分学校将学业成绩放在首位,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劳动教育课程往往未被正式纳入教学体系,或者仅以零散的活动形式存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导致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学习机会有限,难以全面发展其实践能力[4]。此外,劳动教育所需的教学资源如劳动场所、工具、教材等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进一步制约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教师教育理念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部分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认为劳动教育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这种教育理念忽视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未能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价值。同时,部分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普遍不足,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在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时方法单一、效果不佳。

3.学生参与度低,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前,部分学生往往将学习和考试视为首要任务,对劳动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缺乏对劳动的正确理解和兴趣,难以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对参与劳动教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部分学生缺乏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面对具体的劳动任务时感到无从下手,缺乏自信心和动力。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度低,难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

四、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1.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是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重要策略,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首先,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劳动中去。这种实践性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职业发展前景[5]。同时,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导师和实习岗位,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其次,学校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通过与社区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区服务活动,如环保活动、助老助残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社区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和资源支持。最后,学校可以与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和德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与博物馆、科技馆等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持续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二是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要加强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四是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实践积极性。

2.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是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关键环节。首先,跨学科融合。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将劳动教育和德育视为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割裂。然而,劳动教育和德育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各个学科都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优化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跨学科融合。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劳动和劳动者的文章,通过写作和朗读等形式,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尊重;在数学课上,可以设置与劳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在科学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提高道德素养。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项目活动,如科技创新项目、社区服务项目等。在这些项目中,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这些项目能让学生深入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最后,开设专门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与德育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包括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价值观的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同时,这些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回馈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核心目标。首先,亲身体验劳动,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劳动的理解[6]。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农田劳作、手工制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劳动的过程和成果。这种亲身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实践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管理与指导至关重要。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活动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可以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活动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4.强化道德教育

在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强化道德教育占据重要地位。首先,通过劳动实践培养集体责任感。劳动实践为学生提供与他人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团队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沟通、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其次,利用课堂和主题活动深化道德认识。课堂教育和主题活动是强化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主题班会、道德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分享劳动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增强他们的道德认知和情感认同。最后,树立道德榜样,提升道德判断力。道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可以通过讲述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引导他们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通过引导他们分析道德问题、讨论道德情境,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标准,从而在面对复杂道德情境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对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德育的实践技巧。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其次,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的实践经验对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实施至关重要。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社区服务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7]。此外,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6.建立评价体系

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这一评价体系要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在劳动技能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以确保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首先,设计综合考评指标体系。评价学生的劳动与德育表现,需要设定一套综合的考评指标体系,包括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劳动态度的表现、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劳动技能的评价可以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劳动态度的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对劳动的认真程度、责任感和积极性等。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道德品质的评价可以包括诚信、尊重他人、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综合指标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劳动表现。其次,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与实效。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实效性。公正性要求评价体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8]。实效性要求评价体系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劳动表现,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完善。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融合,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化道德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评价体系,以此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蕾扬.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3(08):68-72.

[2]丰娴静.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思政功能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3(07):80-84.

[3]张玮祎.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陕西教育,2023(04):22-24.

[4]马钰冰,白茹雪.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价值与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3(06):77-78.

[5]庄舒敏.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9(02):54-56.

[6]林艺松.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探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6):11-15.

[7]唐小桃,陆元三,周扬帆,曾科,阳益贵,唐浩.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2(12):170-171.

[8]王轶哲.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价值、困境与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6):7-9.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ang Peiguo

(Gansu Province Minqin County Shuangcike Town Teaching and Counseling Station, Minqin 733303,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education are also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this context, the integration of student labor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educational 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s not only an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s, but also a response to the demand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propo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iming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e new era talents with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new era;labor education;moraleducation; integration;practicalability;path;comprehensive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实践能力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