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在《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4-06-25 08:54杨晓青李新喜杜青平
秦智 2024年6期
关键词:工程伦理生物工程教学案例

杨晓青 李新喜 杜青平

[摘要]《工程伦理》课程由于其教学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其在高等院校的课程质量与实践意义受到教育行业的关注。高等院校应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优化《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准工程师们”在工程实践中面临伦理困境具备分析思路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本研究以生物工程为案例背景,结合多年来的课堂实践及学科特点,从不同维度提出《工程伦理》教改思路,并基于实际案例对《工程伦理》在高校课程中的探索与研究,为提高“准工程师们”的工程伦理意识及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工程伦理;教学案例;生物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32

引言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明确了工程伦理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加强工程伦理意识,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以造福人类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新一代国家栋梁[1]。为此,提高对《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重视度,增强为教学增加实际应用案例、设计相对合适的教学方案、构建本土教学基本体系、从各方面探讨剖析伦理的重要性势在必行。

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场景极为广泛的综合性科学工程,它运用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2],通过对生物的加工或加工生物的方式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随着生物工程的高速发展,生物医药与基因技术活跃于人类生活当中,生物工程如若违背了伦理道德或超越法律底线,将会带来许多社会、道德伦理问题,这对我们日常生活乃至健康都影响深远[3]。生物工程伦理学与人类的发展及公众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其作为工程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应在教学中结合道德理论、原则和方法来开展伦理分析论证和提出建议[4]。

如何在高校中重视《工程伦理》教育,发展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方法,将专业的传播与品德道德的传承联系起来,这将是教育行业的突破性发展。在《工程伦理》中进行教学改革方法探索,是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的重要表现,亦为学生提供更好学习环境的必然选择[5]。

一、生物工程与工程伦理的关联性

生物工程包含众多领域,如基因工程,疫苗工程、医药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发展最快并且是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及药物的安全性和相应的伦理道德问题[6]。安全性问题与伦理道德的争议能否得到恰当的解决,都会影响着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是根据人的意愿进行制造,免不了会有技术漏洞;这种漏洞一旦出现,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二、《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工程伦理》教学改革过程中,生物工程相关的诸多案例如基因编辑事件、疫苗问题频发出现,折射出社会中的很多问题,对公共安全、政府监管以及企业经营及人民健康产生重大影响[7-9]。这类问题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对人民的健康及长期安全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0]。如何加强制度建设与研发意识,需要整个社会共同体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系统提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案例的讲解,更应结合社会、自身的不同角度来启迪学生[11];引导学生将公众的健康,安全,福祉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建立全民的健康保护体系

在生物工程中加强伦理知识的学习,并将人民健康作为国家富强及民族兴旺的一个重大标志。生物工程的研究是人类发展及健康的重要标志,其将关系到健康中国策略,需要社会多个部门的积极参与,提高生物工程的建设质量,推动与之相关的行业监管制度;从国家层面建立全面高效的“大健康,大安全,大监督”管理体系,促使我们站在健康中国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促使生物工程方面的伦理建设得到落实。

(二)从公共安全看生物工程建设

用全面健康的公共安全理念看待健康中国的战略问题,侧重分析生物工程在整个国家安全概念的框架内的研究体系,如“基因编辑事件”等生物工程涉及到人们未来发展及健康、关切到千百万的家庭健康。在自媒体时代至智能媒体快速传播的现阶段社会,公共舆论及引导常会促使相应问题成为公共安全事件,生物工程需要从一开始就可以正确引导,妥善处理相关危机,从全面客观的公共安全角度看待该类问题。

(三)从严惩治生物工程违规问题

中国的生物工程经营、安全监管及法律制度存在很多亟需完善之处,当前需要建立愈加完整的生物工程研发标准及法律法规体系,实行依法严厉惩处及问责的监管制度;在生产、运营及监管等方面全面实施管理要求,若忽视或者处理过轻将难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三、《工程伦理》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工程伦理》教学影响着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一言一行,高校应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不能一味追寻学生数字化的表面成绩。以下是对《工程伦理》在教改过程中提出的系列意见与看法:

(一)重视工程伦理的教育与学习

《工程伦理》不将其作为单独的门课,这样不仅额外需要占用其他师资资源,另设课程的时间也会导致学生的厌倦与不喜。《工程伦理》的教育应与专业课紧密联系起来,专业课的教师也应传授该行业的工程伦理知识,学校可适当增加专业课课时,在保证专业知识能够教完同时,能够抽出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吸收理解专业知识与伦理的联系。这样使得专业知识得以传授的同时,中华传统的美德也得以传承[12]。

(二)在不同学科中提高伦理意识

首先,高校需要对教师做出学习工程伦理与教学培训相关知识的要求,从实质出发,让专业老师也参与工程伦理的教学之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科与伦理之间的交融性。

其次,还应多次举行工程伦理交流的会议,让不同学科的工程精神与伦理相互交叉、相互交融,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个学科的伦理教学,而是集天下之大成的方式传授工程伦理理念,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与多维性;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课外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13]。

(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不用过多的规则给课程加以约束,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与伦理理念的理解与吸收[14]。作为未来工程师的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是他们立业之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学会如何判断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需要学会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需要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遵循怎样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会比授人以鱼的方式效果更佳;案例分享后以引导式的追问,让学生主动思考,不主动给予对错之分,把时间留给思考与讨论之中。

(四)伦理理念融入到教学思想中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错综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尽可能地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比如生物工程中具有健全伦理意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知识来源于生活,但知识同样要服务于生活,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发挥出作用。

(五)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工程伦理意识

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毫无疑问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如何结合《工程伦理》的理论知识及前沿案例,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将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学生在未步入工作岗位之前所具备的只有一些理论知识,但是与实际在伦理困境中的应用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这对于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教学方式是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的重要表现,也是他们为学生提供更好学习环境的必然选择。

《工程伦理》作为一门教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学科[15],只有当教师打破传统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所需要的情景教学,课堂气氛才能更活跃,学生听课的热情才会更高涨,如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毫无疑问都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16]。

四、结语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旨在加强不同工程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与工程伦理学的理论体系,提升“准工程师们”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职业素养教育,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各大工科院校的必修科目。本文通过对《工程伦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增加具有工程伦理价值案例的文本教材,结合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在课堂上以案例引导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提升工程伦理的教学质量;在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丰富借鉴的同时,推动《工程伦理》教学及教改的快速发展,加强“准工程师们”的工程伦理素养与社会责任,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满,王孙禺.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2):103-107+113.

[2]宋天顺,殷晶晶,谢婧婧.交叉学科视角下生物工程研究生培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31):68-70+79.

[3]白延红,白帆,郝乾坤,等.基因编辑婴儿的利与弊——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工程技术“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94-96.

[4]王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J].生物技术世界,2016(4):301.

[5]蔡卫权,李旭东,曾庆祝,等.新工科理念下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2):69-72.

[6]丁怡.基于生态、生计与生命的转基因技术伦理问题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18(2):22-29+104-112.

[7]毛楷仁,舒馨月.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于教育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4):192-194.

[8]蒋道平.伦理视域下剖析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9-40+42.

[9]王金鑫.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建设路径初探——以郑州大学工程伦理学课程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24(1):67-69.

[10]司志豪,卢璐,蒋妮,等.面向生物工程类专业的“生化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研究[J/OL].生物加工过程,2024-4-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706.Q.20231215.1103.002.html.

[11]秦志伟.再探“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疑云[N].中国科学报,2019.

[12]李新喜,杨晓青,曹栋清.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48-50.

[13]刘进平,杨华龙,高义.“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反思[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1):75-78+87.

[14]刘志芳.考试型社会下学生的自由困境与突围之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1):115-124+128.

[15]崔玉荻.工程伦理视角下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大学,2023(8):1-5.

[16]熊静,周跃兵.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以中国画为例[J].新美域,2024(2):166-168.

基金项目: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项目名称:环境毒性检测与生态修复(项目编号:2023SFKC_024)

作者简介:

杨晓青(1983.2-),男,汉族,广东揭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伦理、材料科学与工程;

杜青平(1972.10-),女,汉族,山西夏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生态学及新工科课程教育;

通讯作者:李新喜(1985.1-),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伦理、高分子化学。

猜你喜欢
工程伦理生物工程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