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昱明 岳龙
[摘要]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本领域,是现代教育评价的起点;不仅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评价,更是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的动力源。本文从现代教育评价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理念的视角,对传统学生评价和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的局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民办应用型高校的特点,提出学生评价体系五个“多元化”的措施,旨在为改善学生评价体系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评价;现代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34
一、现代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最终目的是教育价值增值。依据教育评价的对象,可以将教育评价划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与学校评价四种类型[1]。
(二)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
1.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1983年,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力”的概念,认为智力由多种相互独立的智力构成的整体,包括言语能力、逻辑能力、音乐能力、空间能力、运动能力、人际关系智力、反省能力和自然观察能力八种[2]。“多元智力”理论在现代教育评价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教育评价的内容提供了新的视角,要求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某些智力成分,特别要避免以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来评价个体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情况,而要在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多元化教育评价的内容,对评价对象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
2.发展性评价
发展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充分强调个体成长发展的潜能,随着发展心理学的兴起,发展性教育评价应运而生。发展性教育评价强调,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评价对象的成长,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对象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3],足以见得积极探索发展性评价,通过教育评价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内涵。
(三)现代教育评价理念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起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侧重于教育评价的态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和需要。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内心生活的丰富和发展,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适应变化”,最终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完人”。就评价内容而言,以人为本要求注重提高被评价对象的自由自觉性、超越性和创造性这些作为人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建立既承认学生作为人的共性又作为个体的差异性的和谐评价机制。就评价目的而言,教育评价是完成对学生的反馈和激励,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建立具有整体观与系统观的完整评价体系。
2.重视过程
重视过程的教育评价理念,侧重于教育评价的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有教育学家开始指出,学习除了在学习效果上得以体现外,还反映在学生投入学习时和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中,即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评价明细会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发挥指导作用。Biggs提出3P学习模型,模型指出预备(presage)、过程(process)和结果(product)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学习,对学习的评价也应当同时包含对这三个阶段的评价。现代教育评价重视过程理念,要求学生评价是动态的、收集信息用以改进学习的评价,其产生与“过程性评价”的概念密不可分,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建构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的过程[4]。
3.注重发展
注重发展的教育评价理念,侧重于教育评价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3]的题中应有之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BenjaminBloom)在其《为改善学习而评价》一书中指出,评价应当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通过评价结果判断过往的教学经验是否有效、是否需要采取变革以及在哪些方面通过变革促进教育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即改进学生的表现而非检查与审判学生的表现,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对象双方彼此互动,最终实现“双赢”。
二、传统学生评价的局限
民办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区分学生的优劣,而是要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个体发展相统一。就评价方式而言,传统学生评价注重量化评价,由于量化评价具有科学、准确、客观和易比较等特点,因此在传统教育评价中往往采用分数来简单地对教育结果作出评估;但这种量化的趋势容易使教育评价趋向简单化,而教育过程是复杂、灵活、多变且个性化的,所以过度依靠量化评价的结果则不利于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就评价主体而言,传统学生评价缺乏多主体的参与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是由学校制定评价标准衡量学生优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这对于处于成年早期自我意识日趋成熟的高校学生并不适用: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教育评价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应当是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的过程;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学校和学生之间敌对,而非平等、相互尊重的主体间关系的形成。
三、学生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
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由品德行为表现、学业表现、文体表现三部分构成:品德行为表现主要反映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学习、遵守社会公德和团结友爱的品德;学业表现反映学生专业课学习表现和科研成果;文体表现反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文体类竞赛的积极性。其评价过程主要包含本人自评、班级评议小组评议、辅导员审核和二级学院审定并公布四个阶段,各个表现得分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上述评议得分得到综合测评分数,最终形成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二)现行评价体系的问题分析
现行综合测评评价内容基本涉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各方面,但在最终评定时各项奖励均以学业成绩为主要标准,这虽然能够对学生学习外部动机产生促进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发展除言语和数理逻辑能力外其他能力的积极性;基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性质,在评价标准中缺乏对用人单位所偏好的职业素养相关能力的考量。评价方式以量化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发展的质性评价内容,容易导致学生面对学习“唯分数论”的功利态度。评价主体以辅导员评价为主,虽然要求建立班级评议小组,但学生在评议过程中的参与度并不高。在评价标准方面,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学习侧重点不同,导致部分专业表现优异的学生无法满足“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基本评选要求。
总体而言,学校制定的综合评定办法原则明确,有相应的指标体系且便于操作,但总体沿用过去全面综合的测评体系,测评主体不够全面,没有体现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导向和目标。
四、基于现代教育评价理念的学生评价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和《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等著作中不断完善和界定智力的概念与结构,最终提出八大智力结构,明细了智力的多元属性。因此,对智力的评价也应当是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要突破传统学生评价中注重学生言语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的局限,更要拓展现有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实践内容,将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反省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反映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加以考察。
(二)评价方法多元化
质性评价深度描述学生成就,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建构过程,是一种动态评价方法。基于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在考查学生不同能力时应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专业知识可采用量化方法更具准确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可以通过行为观察评价更具客观性,职业技能可以通过情景测验评级更具客观性,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更具直观性。总体而言,应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以提升学生评价的情境性、整体性、归纳性、互动性和理解性。
(三)评价手段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化技术已经被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者往往根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设计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通过教师评课、学生评课、搭档互评、同伴互评。除了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学生评价平台的搭建外,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将评价结果可视化也有助于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掌握,并及时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达到教育评价“发展”的目的。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评价的主体应当包含学生、教师、同学、家长等一切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主体。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通过自评过程及自评与他评之间的差异主动获取关于自身学习效果的信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应当“去权威化”,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除了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外,也可以邀请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依据对学生不同角度的了解,综合不同视角形成全面而真实的评价。
(五)评价标准多元化
“目标导向”是“泰勒模式”教育评价的核心思想,教育价值增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一切教育评价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这一目标放在具体的学生评价实践中就略显空洞,因此“泰勒模式”建议将目标表示为一系列可测量的学生行为。基于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反映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即教育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被教育对象的需要,学生评价也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在本科教育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不同类型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的学生其职业能力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故应调整各项能力在评价标准中的权重,或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毕业年级学生评价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民办应用型高校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另外,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也需要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共同制定明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以指导他们阶段性发展。
五、结语
现代教育评价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的理念可以在学生评价中得以细化与应用。虽然现行评价体系相较于传统学生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已经有所拓展与丰富,但在学生本位性、发展性与过程性上仍有待完善。结合民办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五点“多元化”的建议,即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多元化,旨在通过学生评价过程本身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庆勇.汪菲.我国现代教育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8(2):120+90.
[2]徐昕.普通高中声乐拓展课多元化评价初探(上)[J].中国音乐教育,2021(3):13-17.
[3]杜小娟.发展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4):171-172.
[4]李硕,薛丽芝.基于中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6-27.
基金项目:兰州工商学院2023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ZKJ2023-002)
作者简介:岳龙(1982.12-),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通迅作者:康昱明(1982.9-),男,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