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飞 朱玲玉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形成我党和民族的宝贵财富。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实践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本文通过多方面多维度探讨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构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构建新的模式体系,实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路径融合;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育,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入脑入心,从而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路径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12
引言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独有的特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如何实现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增强红色文化的主导型和实践性,形成体系化课程,实现课程化教育,助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意识,让大学生接受更加优秀的思政政治教育,迫在眉睫。本文对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路径展开分析,以期提高大思政教育的质量。
一、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的先进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可传承的文化,是通过实践和历史证明指引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引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韶山考察时强调,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是我党优秀的精神财富,每个红色文化景点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镌刻着不容忘记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修养。“立德树人,培智培心”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红线”,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在高校学习中实现最终的思想定型。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浪潮中,多种文化的交流促进多种文明的同时,也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偏差。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世界,为防止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袭,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同时,更要加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与融合,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质量,进一步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的新方法和新模式。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增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一种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更是具有丰富内涵和教育意义的项目,这不仅关系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大任务,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1]。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融入课堂思政,强化价值引领
1.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我党红色基因,已成为我国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建设方面也体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能,对大学生教育工作赋予了强大的力量源泉。在大学生思政类教材中大量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大量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奋斗的先进事迹,这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和事实依据,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架构,充满了实践色彩。鉴于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度挖掘历史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还原红色文化场景等形式,加深其对红色文化概念的理解;同步完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主观解读和有机吸收,从而促进其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强化。
比如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专题理论进行报告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实例来介绍社会意识和道德形成的因素、过程;其次对这一理论内容中所蕴含的道德因素和社会主义纪律观、价值观做详细的解读;最后可通过还原历史场景、中国近现代的变化等身临其境的场景和经历来加深认知和认同感。
2.融入教学实例,开展红色教育
高校课程教学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在实际教学案例中也蕴藏着许许多多高质量高品位的红色文化宝藏,因此可以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课程实例的过程中要下意识的挖掘、剖析其红色成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直观性、价值型;同时借助其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同红色文化,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提升工程作为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2]。
比如在对人民英雄事迹材料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结合该人物的具体事迹、取得的成果以及言行来提炼出该任务所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并就这种品质在其他革命者身上的体现和在革命建设事业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做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加深印象,让红色文化和红色道德变得更有质感。
3.弘扬红色主旋律,增强红色文化高度和厚度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大多数课程设置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社会运行状况的信息和知识储备,而这些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可以成为诠释红色文化的绝佳抓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思政方面的敏锐性,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将其中对标于红色文化内涵的部分进行提炼、由浅入深进行讲解,让学生得以对红色文化的要义形成“由点而面”的立体认知,带领学生体会红色文化与个人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
比如围绕“党的发展历程”这个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所经历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活动,着重带领学生了解诸如土地革命、南泥湾开发、根据地农业生产运动以及抗战兵工厂建设等事件,借助详细而客观的数据来表现出根据地在作物产量、人均寿命、人均收入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从而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作为形成生动认知和高度认同,增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度和厚度。
(二)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思政融入
教育教学工作绝不只是“纸上谈兵”,必须要结合对应的实践教育。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也需要充分体现对实践资源的充分应用,使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性更强,效果更佳[3]。
1.还原教学场景,开展红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和环境氛围的代入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和主观认知更为强烈。教师要尊重这一客观规律和事实,在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中精心设计、组织人员还原活动,为学生构建起更具感染力和代入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更能够身临其境、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理解,以此来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成效。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诸如“刑场上的婚礼”这一真实而浪漫的红色故事作为蓝本,帮助或组织学生根据真实事件创作出对应的话剧本,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一些简单的服装、道具,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活灵活现地还原出来,在表演和观看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2.加强校外实践,加深红色宣传
与课堂、学校相比,社会无疑是更为广阔的天地,能够为学生带来海量的知识和文化养分。教师要在做好课内、校内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渗透工作的同时,组织学生到社会当中去接触、吸收丰富的红色养分,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更为多元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践行红色文化的契机,最终实现该项工作预期目标的圆满达成。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当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和烈士陵园等地,通过聆听讲解、参观藏品的方式真实感受革命先辈所经历的艰苦斗争和表现出的不屈意志,借助为英烈献花、扫墓的仪式来深刻体会革命英烈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气节。
3.聚焦影视作品,开展红色教育
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怀有强烈的接触欲,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容易产生“认知疲劳”。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对应的主题、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趣味,播放一些具有突出“红色主题”属性的影视作品,使学生得以在收看的同时对具体的“红色事件”和“红色人物”形成“有血有肉”的认知。
必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观影课”,播放诸如《大决战》《长征》《血色湘西》等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并进行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之历程的影视剧作品或其选段等。
(三)“寓教于常”,强化思政融入
“寓教于常”是适用于教育工作的核心原则。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习惯和核心情怀”为目标,在思政教育的红色文化渗透工作中开展自然而然的引导,帮助学生从更高维度、更深层面切入品味、吸收红色文化,从而达成最为理想的教学引导成效[4]。
1.依托环境渗透渠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教师要在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利用环境渗透的方法执行具体教学任务,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合环境里融入一些具有鲜明红色主题和思政教育成分的元素,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处于这些元素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成学生红色意识和道德意识的有机生成、自然强化,让红色思政教育的执行效果得到常态化、自然化的有力保障。
2.依托日常行为引导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把教育融合到寻常当中”是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工作者所信奉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所主张的就是让学生在日常行为和生活当中去实现对知识、文化信息的循序渐进地理解和吸收,这样才能让教育工作的成果变得更加“瓷实”。教师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活动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行为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稳步而有效的养成接触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践行红色文化的好习惯、好意识和相关的较强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富有自我特色的“红色道德”“红色理想”和“红色作风”体系,以此来作为彰显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工作高维效力的可靠途径。
比如教师可定期以“我眼中的‘红色英雄”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也可以利用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组织红歌合唱比赛等,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入脑入心的开展了红色文化宣传和红色思政教育。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仅依赖有限的几个环节是不够的,还需积极探索并采纳新颖且灵活的工作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说,在做好上面几点工作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多走访一些当地的革命老前辈,在和他们进行谈话的过程中更为直观、生动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含义和价值;同时在脑海中完成红色文化和课内知识内容的精准对接,进一步凸显出红色文化对课程教学成果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红.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2020.
[2]邢雯.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辽宁:沈阳农业大学,2020.
[3]王华敏,张玄益.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5):32-38.
[4]刘晔,张盼盼.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1(8):83-85.
基金项目: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项目名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1234)
湖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五育融合理念下《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025)
作者简介:
闫小飞(1985.1-),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朱玲玉(1978.7-),女,汉族,湖北枝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广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