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2016-11-16 19:34丁燏
大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丁燏

[摘 要]在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的资助下,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确立协同创新育人的理念与制度体系、学科专业定位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突破口,将协同育人的理念贯穿于新的培养方案,突出其海洋与工程的特点;有效整合校内各部门、校外各相关企业等的现有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并逐步建立协同育人的科学评价标准与系统,实行可持续发展。该平台的建设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09-03

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大背景下,应该根据高校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搭建高效化、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平台。近年来从中央到各部委分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提出协同创新的理念,广东海洋大学也资助了多个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项目。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项与进行的,该专业在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实行校内协同的基础上,通过与湛江绿百多生物技术公司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协同,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实行相关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互动,提供机会让本科生参与企业的具体生产、操作、管理,为企业培养具有海洋大学特色的生物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三能”人才。现对该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大家共享,以期促进各学科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协同育人理念与制度体系的确立

(一)在学科进一步定位的基础上,确立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制度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体制、目标、任务、核心工作、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它们之间的功能互补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特别是科研院所与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活动发言中首次提出高校协同创新的理念,为科教界的协同创新工作和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协同”的巨大作用与重要性。教育部也随后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推动在高校内开展协同创新。教育部等七部委还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新机制的建设与发展,积极促进新时期育人合作机制的形成。这些观点为我们学校生物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指明了方向,是纲领性文件,是确立协同育人理论的基础。

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科性质(学生毕业授予工学学位),并需要与理科、管理等学科的知识体系相结合,我校还要求此专业与我们学校的海洋水产特色相结合,即偏向海洋学科,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因此我们初步将其定位为偏向海洋学科兼顾管理的工科专业。按照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在本专业师生中广泛开展宣传、学习,确立校企、校所协同育人的新理念,并逐步实行制度化、常态化,促进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为学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将协同理念在方案中明确体现

培养方案的修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首先应该进行广泛调研,借鉴全国高校及有关院所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新理论、新看法,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的目的。因此,我们首先按照学校部署,对国内相关专业建设情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收集相应培养方案的亮点,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完善我们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已对国内相应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相关专业进行较详细的摸底与分析,掌握了这些高校培养方案的内涵与侧重点,这些学校为我们自己新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新方案中进一步重视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体现了协同育人的理念。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与多家生物工程公司进行沟通,达成合作意向,促使企业签约为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并对协同育人进行了较详细的约定,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保障。在培养方案中还对生化工程与化工工程实习过程进行了细化,以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将化工工程等列为必修课,完善了其核心课程;还将工程制图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课上均实行了工程与海洋的结合,优化了知识结构,有助于协同育人的有效有序开展。

二、整合校内资源,开辟第二课堂,有效促进校内协同

(一)与东海岛海洋生物基地的协同

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基地是校内重要的实践基地,条件优越,设备齐全。学生除了利用基地完成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习、毕业论文等任务外,还应充分利用其设备与资源,学校要鼓励学生长期入驻该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研究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与重点实验室的协同

我校有多个广东省级、厅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设备相对齐全、先进,管理较规范,环境优越,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服务于教学。争取在全校或全院能够统一协调,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全面对本科生开放,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来,提高其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目前我们的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进科研实验室活动的启动,“双百”工程班的设立,保证了更多的学生能够更早地在科研实验室开展系列研究,已初见规模与成效。同时学校其他的重点实验室或中心,也应加强不同部门的协同,使资源进一步完善、优化,以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三)与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协同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中将陆续购进一批先进大型的设备,为实行院内协同提供坚实的保障。该中心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实验任务外,将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进入实验室,参与或自选一定的项目进行探索研究,提高动手与科研能力。特别是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实验室,如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要加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硬件条件,充分利用发酵罐、洁净室等设备,力争与生产实际相连接,并计划争取引进一套模拟生物制品生产的仿真软件,让学生在实践前对生产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基本认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与学校其他院系的协同

进一步加强与校内相关院系如食品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等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他们在食品、工程或药物研发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操作水平,在协同育人的前提下培养高素质、知识体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实行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相关企业除了作为实践基地的基本功能外,还有诸多功能有待挖掘与利用。高校应该与企业展开多方位的合作与共享,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与平台及其社会影响力,实行双赢的策略;校企合作中还应建立联系人制度,以加强联络与沟通,完善协同合作的组织与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协同各方的职能,将互惠互利提高到最大化。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在教学安排上,突出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脱离于实际,生物工程专业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我们选择的作为生产实践基地的企业一般是涉海的企业,它们的生产过程与产品是符合我们专业特色的。我们应做到实践的内容、目标、要求、地点与程序等事先在理论课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中体现出来,让学生提前有所准备,提高实践的认知与效率,使实践教学高效地促进理论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探索校企共建科研实验室,加强科研合作

经企业认可、经费允许及其他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实行校企共建相关专业实验室,提高企业科研平台的条件与水平,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及校企人才之间的交流,且企业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并按计划逐年增加科研投入,形成科研与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做强做大企业,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的知名度;全面加强企业与高校的科研合作,提高科研项目与成果的档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的支撑;鼓励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科研基金,陆续向高校提供充足的横向项目,组织广大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实力;加强校企联合申报省级以上大型的科研项目的力度,提高中标率,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力争为我校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有效的推广与应用平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实行校企人才的相互培养提高

开展学校与企业人才的相互培养提高计划,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实际能力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能力与项目培训,以掌握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与技巧;学校定期免费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开系列讲座,甚至开展学位教育,如专业学位等,进一步促进企业科研文化氛围的形成,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骨干成员以切身经历,定期为学校学生作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讲座,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市场竞争力。

(四)学生实行校企双导师制,适度安排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

聘请企业工程专家担任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第二导师,即实行本科生的双导师制,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历教育学生,同时也补充了一线的实践教师,进一步提高了导师队伍的实践教育能力;尽量安排毕业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增加毕业论文选题的渠道,尤其是提高实践性论文的质量,同时企业具备了系统考查毕业生的机会,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支持。

(五)努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完善校企协同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

除了在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之外,在企业生产现场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岗爱专业的精神,力争直接向企业输送专门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解决企业人员缺乏和流动性强的问题,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有助于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四、协同育人平台评价标准与系统的建立

协同育人平台评价标准与系统也是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协同育人平台的评价标准除了效率、成效这些直接指标之外,还应包括作为主体的学生、校企员工等内容,如学生的认知度、满意度,还有企业员工、高校教工的认识与成就感,以及社会影响、反映等。为使建立的平台能够以协同为导向积极健康地发展,在整个环节中应及时记录、跟踪、收集不同来源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反应并加以改进。同时,协同育人平台的评价标准也要与学校、专业相适应,体现自身的特色,达到真正反映平台建设的成绩。作为生物工程专业,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工科与海洋素养、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等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有效的评价标准与系统定期对平台进行全面评价,促使协同育人平台稳定高效运行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五、结语

经过两年的建设,我们的协同育人平台已初具规模,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此平台的建设远未结束,还需要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 曹飞,范伟平,韦萍.强化工程实践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5):5-8.

[3] 杨玉红,曹松屹,曹冬煦,任大明,阚国仕.生物工程专业实践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化工高等教育,2009(1):29-30.

[4] 武玉学,金志华,王进波,尚龙安,靳挺.对依托产学研合作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34.

[5] 张超,张健,侯茂,魏琴.生物工程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343-1134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生物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