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2016-11-16 19:35刘小兵
大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

刘小兵

[摘 要]针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师资缺少的情况,对高校尤其高师院校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进行研究探索。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用校内各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高校与普通高中协同培养的教育模式,培养技术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适合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高中通用技术师资人才。

[关键词]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12-03

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代的现代人,其技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生活的质量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我国进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增设了通用技术课程。此课程衔接九年义务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1]它“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科学与人文融合”,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课程要求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2]要使课程改革得到落实,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是关键。目前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师基本上是从高中的理科教师中选拔出来,并通过培训后担任本课程教师。因此,高师院校理科专业进行协同培养,培养技术素养高、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以充实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一、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大学生技术素养的定义及现状分析

技术素养,是指个体在技术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而在当今社会,技术素养是指个体使用技术、管理技术、评价技术和理解技术的能力。技术素养的要素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行为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和情感这四个方面。[3]

协同培养,指通过共同目标将不同人才培养主体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方案实现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和培养主体都从中获益。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才培养主体、用人单位认同。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从国际视野看,我国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强调“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总体部署上明确“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鼓励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纲要同样强调“强国必先强教”,“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则指出高校要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全方位开展服务社会活动。而到目前为止,全国高校中开设通用技术师资培养的专业少之又少,大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技术素养方面都较为薄弱。[4] [5]

二、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探索

目前普通高中学校绝大多数通用技术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这些教师在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与合格通用技术教师的要求都有很大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针对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和通用技术教师的实际情况,高校尤其是高师院校就如何基于已有专业教师和已有专业大学生来培养技术素养高的人才,并转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的师资,是迫切需要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

通用技术师资是技术素养较高的人才,应该掌握宽泛的技术基础,具备综合的技术素质。而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局限于学科门类和专业,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界线分明,缺少联系,即使是师范院校的数、理、化、生等专业,各专业间联系也较少,与工科类专业的联系就更少了。这对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是极其不利的。为此,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师范院校可探索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创新培养方式,面向理科专业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设置通用技术师资班,通过自愿报名和选拔的方式,参与通用技术师资的专门培养。在原专业课程体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设系列技术素养培养课程,特别是技术实践课程,使参加通用技术师资班学习的学生获得宽泛的技术基础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和技能,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技术素养,掌握技术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技术课程教学的能力,为今后适应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校内各专业协同培养

通用技术涉及多个基础学科,通用技术师资人才应具备综合性、渗透性、交叉性的多学科技术素养,单个专业学科的培养通常达不到要求。多个理工科专业协同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厚基础、强能力的全面技术素养,是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性、通用型人才的一条新途径。[6] [7]因而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各校内学科各专业的各方力量来共同完成。学校应通过教务处牵头,组织协调校内的理工科院系如物理、化学、生物、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各方力量,对通用技术师资人才进行协同培养。

以某个教学院系某个专业为主体,与其他院系其他专业学科协同合作。一般以物理学专业为主体比较合适,因为物理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已有相应较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课程,比较容易扩展学习其他技术课程。因此,应以物理学专业的师资资源和实验室资源为基础,共享其他各理科专业的师资资源和实验室资源,为学生创造宽泛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学习环境。

通用技术师资学生要加强技术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大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离不开踏踏实实的动手进行技术实践活动,包括技术设计、技术制作、技术试验和技术探究等。由此需要由协同培养的各院系共同开发系列涵盖各学科技术素养培养的实践课程,搭建开放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综合实践平台。通过学校的重视,得到了多个学院的大力支持,整合已有资源,补充必要的新资源,为大学生技术素养培养搭建理念先进、功能完善的、进行技术实践的综合实践基地。

(三)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

通用技术师资人才,要求具有宽泛的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可以实施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技术和信息等的优势,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训直接面向工程实践,进行技术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8]

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借助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和设备资源优势,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校企协同培养,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相关企业见习或实习,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在生产一线接受实践训练。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聘请相关企业中技术设计或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请他们参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制订,特别是参与技术学习活动项目的选择等研究活动,利用其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技术研究活动和进行技术学习与实践。

(四)高校与普通高中协同培养

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用人单位是普通高中,他们最终要到高中去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因此,高校与普通高中协同培养,是培养适应高中教学的需要、能胜任高中教学任务的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选择几所高中,最好是教育部门选定的通用技术课程试点学校,或是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较早的学校,作为协同培养的合作学校。应组织大学生到合作学校去进行调研,了解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了解学校的需要以及对通用技术师资的要求。聘请合作学校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高的相关教师作为通用技术师资人才培养的指导教师,请他们参与制订相关的培养计划,参与相应的教学指导工作。

人才培养与合作学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无缝对接,让学生与合作培养学校的指导教师建立起经常的联系,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合作学校进行调研、见习和实习,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零距离接触一线教学,了解普通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使他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几点思考

(一)高校要重视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培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新增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师资人才严重缺乏。服务于基础教育,为中学培养急需的通用技术师资人才,是高校尤其是高师院校责无旁贷的任务。由于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特殊性,单个教学院系难以独自完成培养任务,需要多学科专业协同培养。因此,只有学校层面重视,组织协调各相关教学单位,调动一切相关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协同培养的任务。

(二)要使学生了解通用技术师资人才培养

通用技术师资人才培养对象是在校大二学生,他们已进行了一年的本专业的学习,已较为熟悉本专业,但对通用技术师资培养不了解,一般不愿参加这样的师资班学习。因此,要向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使他们对通用技术师资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愿参加到学习中来。只有自愿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要调整好通用技术师资培养的计划

参加通用技术师资培养的学生并没有脱离原来的专业,因此要对通用技术师资班制订新的培养计划,适当调整原专业的学习计划,以免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

(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应采取开放式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要进行开放性教学和开放性学习,建立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在实验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实现全方位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导向、提供必要指导和条件支持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式,开设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技术学习与实践课程。学生自选实践项目,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联系与综合运用多学科、多方面知识完成技术实践。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以及对理论学习、技术实践过程的反思、总结,逐渐掌握技术知识,形成技术能力,提升技术素养。对学生进行技术学习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强调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提高,以学习过程的情况考察和完成系列课程学习后的成果质量作为评价学习的结果。

(五)技术素养培养与技术教学能力培养并重

对于通用技术教师来说,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素养同等重要。在师资班课程中,除通过技术知识学习、技术实践等活动培养学员的通用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外,应同时加强学员对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参与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观摩、教学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通用技术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通用技术师资人才培养,是高校尤其是高师院校的一项新任务。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协同培养,培养技术素养高、综合能力强,适合高中课程改革需要的通用技术师资人才,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 注 释 ]

[1] 桂教基教[2012]69号.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S].2012.

[2] 吴春林.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5(3):26-27.

[3] 张起超.大学生技术素养训练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襄樊学院学报,2009(8):63-66.

[4] 王冰.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11-113.

[5] 金辉,孔祥昆.我国技术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121-122.

[6] 陈颖.全面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12(4):29-30.

[7] 金建国,魏明军,邸志刚,侯国强,龚瑞昆,赵宏微.以项目为载体,多学科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3-75.

[8] 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62-6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