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本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析

2024-06-18 23:57成改霞
求知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综合实践开发利用

摘 要: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作为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具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条件。区域内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珍贵的资源。对本地资源进行深入探析和有效利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识,从而促进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地资源;开发利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本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个案研究”(课题号:GS[2023]GHBZ06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成改霞(1979—),女,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展开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和多样化发展已成为有效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关键。探究如何从通渭县的实际条件出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的必要性

(一)助力学校拓展教育教学时空

全面有效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本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相融合,突破传统理论教学局限。比如,引领学生参观古长城、探究山野菜的生长环境与营养价值,能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封闭的教室延伸到开放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引领学生参与剪纸、麦秆画、皮影戏、马营小曲等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本地的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这种亲身体验远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生动、深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因此,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不仅能够助力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还能帮助学生联系理论与实践,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1]。

(二)助力学生具象化地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在本地环境中进行考察或参与实践活动时,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还能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同时,本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实践,这就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还能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通渭特色书画文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乡土情感。校内的智能机器人实践项目、文体竞赛活动和学生实验等,则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2]。

(三)助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

本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也有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实现社会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目的。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学校的引领和启迪,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在调查学习本地农耕文化时,学校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孩子下乡走访、体验;联合社会力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以乡土文化浸润学生[3]。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的实践措施

(一)因地制宜,优化校内显性资源

1.开展智能机器人实践项目

智能机器人实践项目的开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可以设计并构建个性化的智能机器人,自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此,学校一要改变项目实验室使用的时间限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舞台,并培养和引进专业的辅导教师,达到“办一项、成一项、见效一项”的实践目的;二要重视在实践中引领学生探究[4]。譬如,结合“农作物健康生长”这一实践主题,教师可引领学生设计监测作物生长或进行土壤分析的机器人,使学生深刻理解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重要性;或引领学生进行编程,使机器人自动导航完成学生设置的监测、分析任务。这种以生活为探究源泉,又服务于生活的实践项目,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促进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2.升级实验室、网络教室和图书馆

对实验室、网络教室、图书馆等专用教室进行升级改造,创造支持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动态环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也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践平台。譬如,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在线实验,能够帮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创新性的科学实验;利用网络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效阅读和精准资料查阅,支持学生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在网络教室建立互动平台,学生在线交流、讨论和分享,提高学习探究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总之,学校应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学习和探究方式,提供实践活动平台,使学生得到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点燃创作灵感、展示自己实践成果的机会[5]。

(二)着眼素养,发掘校内隐性资源

1.学习校史,明晰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的校训、校徽、校风、教风、学风等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不能一味地沉浸在书本当中而对“窗外事”不闻不问,要了解学校的文化理念,明确发展方向,树立远大志向。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小记者调查、校园广播、绘制展板、参观校史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积淀,提升学校文化的感召力和引领力,让每一名学生规范行为,提高学习动力。

2.教师示范,改善学生行为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其感召力、影响力和引领力不容小觑[6]。因此,发掘和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是学校优化教学工作、规范学生行为的必要手段。

3.探究课程,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离不开教具、学具、实验器材、活动场所等各种课程资源,也离不开对活动知识内容、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等的挖掘。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在活动中引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验、自主观察和自主总结,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注重体验,提升实践活动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并根据活动内容和特点有选择性地设计活动环节,如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社会调查、创意制作、反思总结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审视细研,灵活运用本土资源

1.走向古堡遗址,树立社会责任感

通渭县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有大量古堡遗址,因此被誉为“千堡之乡”。为了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7]。譬如,教师要在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本地“千堡之乡”资源,引领学生实地考察,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学生深入古堡遗址,能够观察古长城的结构和碉堡的布局,深入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军事意义以及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将书本中的抽象历史事件和地理特征具体化、真实化。在探究古堡对应的历史和文化内容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搜集网络资料、访谈当地居民等方式,展开深入研究。同时,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进行古堡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比较分析,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古堡遗址,怎样开发本地传统文化并将其转化为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总之,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还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利用红色资源,增强爱国意识

利用红色资源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譬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向无产阶级革命家浮雕敬献花篮,鞠躬致意,并通过参观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榜罗镇会议旧址、革命文物陈列室等,了解榜罗镇会议召开的背景、经过和取得的历史性成果。学校还可以引领学生到通渭县文庙街小学“七律·长征”诗碑旁诵读诗作。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回顾中国革命历史,了解中国革命精神,从而坚定爱国信念[8]。

3.研究乡土资源,培养乡土情结

山野菜中的苦苣和五撮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有消暑降温的功效,盛产于通渭县的陇山镇。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知识设计“关于苦苣酸菜和五撮菜的营养价值研究”的课题,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苦苣和五撮菜的营养成分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苦苣酸菜和五撮菜的制作工艺和保存方法,将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应用于食品制作中。第一步,在苦苣和五撮菜生长的4月或5月,引领学生到陇山镇考察、采摘,让学生观察这两种菜的生长环境、气候特点。第二步,引领学生采访苦苣酸菜和五撮菜的制作名坊,了解苦苣酸菜和五撮菜的制作工艺,掌握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营养食品的操作过程。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人共同制作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品尝。第四步,引领学生举办关于“山野菜苦苣和五撮菜”的展览,板块可以设置生长环境与分布、品种与分类、食用方法与营养价值、采集与保护、历史与文化、相关产品展示、互动体验区、科研成果与未来发展、总结与展望等,展览可以按“班级—学校—社会”三步走的顺序进行。第五步,总结实践活动过程,撰写课程研究报告。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详细、深入地了解山野菜,还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该活动的开展,也能使学生感知家乡人民在农业方面的努力,从而增进学生与家乡的连接。

三、总结

通渭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并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助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帮助学生建立对本地文化的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一方面要通过融合本地独特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践的、想象的、创造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有意义,认识到在实践中学习更有意义,从而通过实践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洪辉.立足本土资源,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主题系列活动[J].当代家庭教育,2023(13):246-248.

温艳敏.利用本土特色资源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J].幸福家庭,2021(6):141-142.

赵金,肖瑜.立足本土显特色 综合实践促发展:淄博市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设“五色课程”掠影[J].山东教育,2021(合刊2):2.

张婷.用文化滋润生命的成长: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效渗透本土文化[J].甘肃教育,2020(21):167.

段丽英.构建常态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校长,2022(9):14-17.

厉进军,孙莉.实践出真知 活动见真情:综合实践活动教法探微[J].华夏教师,2017(5):26.

房尚梅,范锦飘.基于项目学习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5):149-151.

张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与新时代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22(7):1.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综合实践开发利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