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融合,以赛促教”

2024-06-18 23:57:18陈伟琨
求知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以赛促教小学体育教学

摘 要:在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设计、开展主题竞赛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综合素养,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借助体育主题竞赛活动,教师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以此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主题竞赛活动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及实践举措,并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建议,旨在助推小学体育主题竞赛活动不断深化,实现“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目标,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主题竞赛活动;运动能力;以赛促教;身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伟琨(197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第二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体育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指挥官”,要始终保持对体育学科的准确认识和科学研判,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激发,体育综合素养得到有效锤炼。在小学体育教学快速发展的当下,体育教师要打造多样化的主题竞赛活动,营造良性竞争、团结互助的运动氛围,确保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体育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身心素养,发展运动能力,从而实现“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主题竞赛活动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概念上分析,主题竞赛活动是以特定的学习主题为引领,以竞赛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活动。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维度看,主题竞赛活动具有很强的牵引性和现实影响力,对提升教学深度和影响力十分有益,其现实价值和功能不容小觑。

第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主题竞赛活动,能够满足教师优化教学现状、创新教学策略的需求,激活体育课堂,提升教学活力和深度。主题竞赛活动是一种以竞争、竞赛为表现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可以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使教师的执教思路得以拓展、教学方法得以丰富。体育教师借助各类主题竞赛活动,能够改进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样态,落实互动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策略,促进体育教学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学体育教学中主题竞赛活动的融入,符合教学改革趋势,有助于形成“以赛促教”的格局。

第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题竞赛活动直接面向广大学生,凸显了“以生为本”的育人要求,对学生激发兴趣、磨砺技能、形成素养具有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学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体与核心,也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对象。体育教师通过开展主题竞赛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之在竞争、合作的氛围中进行锻炼与学习,一方面打磨自己的体育基本功和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性与品格,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习惯,形成科学健康的运动认知[1]。在参与主题竞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升交际能力,学习沟通与合作的技巧,弥补自身的短板和缺陷,逐步提升综合素质。由此可见,主题竞赛活动直接指向小学生的身心素养成长需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二、主题竞赛活动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举措及建议

(一)优化课内竞赛活动,打磨学生基础能力

开展高水平的体育主题竞赛活动,契合新课标要求,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应有之义。体育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走向,从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入手,设计与体育课程内容相匹配的竞赛项目与竞赛策略,对学生的体育基本功加以训练和打磨,让学生掌握规范、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和技巧。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要先打好基础、学好本领,才能真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形成运动习性,这也是为学生日后深入参与体育运动筑牢“地基”。因此,教师要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合理设计竞赛活动,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加以锤炼,夯实体育教学的实践根基[2]。

例如,在教学田径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最基础的跑步入手,设置不同的竞赛项目,营造竞赛氛围,加强学生的基础跑步能力训练。比如,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特点与接受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短跑、中跑基本功。首先,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4—6人。其次,教师讲述并演示短跑、中跑的规则和技巧,如起跑姿势、听枪反应、加速技巧、呼吸控制、步频步幅调整、冲刺方法等。演示完成后,教师可以预留10—15分钟的时间,要求每组进行轮流跑,由教师充当裁判并记录成绩。比赛完成后,教师展示各组成绩,选出优胜者与表现优异的个人,对其进行表扬和激励。在整个竞赛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语言互动、动作提示、细节纠正、眼神交流等方式,对参赛学生加以提醒和督促,使之按照规范的动作和要求完成竞赛,确保技术动作标准、有效。

此外,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项目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即兴运动竞赛,以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竞赛中磨炼运动基本功,加强体育锻炼,逐步掌握运动技巧。教师要注意观察、记录、指导和互动,以竞赛促进教学,以互动促进练习,确保学生的体育基本功得到有效夯实。

(二)完善主题竞赛形态,助力学生身心成长

如前文所述,开展高效的主题竞赛活动,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能够助力小学体育教学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操盘手”,教师要进一步研判主题竞赛活动的设计、实施和管理方法,吸纳更多的主题竞赛活动元素,创新竞赛形态、形式和策略,确保小学体育的主题竞赛活动保持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赋能[3]。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新兴体育项目走进校园,各地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运动项目课程内容。对小学体育教师来说,要吃透新课标精神,结合教学所需,创造性地改进主题竞赛活动的形式、规则,不断优化体育竞赛活动的实施路径和举措,保证学生始终兴致盎然,有效发挥竞赛活动的功能。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多元化的体育竞赛活动,丰富竞赛活动的形态与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走向,设计如下主题竞赛活动:

1.个人竞赛活动。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学生个人参与的竞赛活动项目,着重锻炼学生的运动基本功,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体育实践习惯。如在以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中,教师要传授规范的技术动作和运动要领,让学生在竞争中锤炼体育能力,扎实掌握基本功,体验竞技乐趣。

2.小组合作竞赛项目。将团队合作作为体育主题竞赛的重要支点,设计小组合作式的竞赛项目,激发学生合作热情,使之在竞赛过程中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比如,在篮球、足球项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分组限时比赛,设计评分规则与竞赛要求,引导各个小组“你追我赶”,争取获得最佳成绩,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技巧,传播勇于进取的运动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3.班级对抗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主题竞赛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全班众志成城,参与主题竞赛,锤炼体育技能。在此过程中,师生也能实现深度合作。班级对抗竞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行体育技能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互动技巧与协作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4.特色游戏竞赛活动。教师可以将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与竞赛挂钩,增强体育竞赛活动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运动技巧,激发体育热情。比如,在小学生喜爱的跳绳项目中,教师可以融入游戏元素,增添不同的规则和玩法,如单人限时跳、双人合作跳、花样跳绳、长绳跳、交叉跳等,提升竞赛的趣味性,同时采取积分制,按项目难度来设定积分,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有趣的跳绳竞赛中各展其能,提升身心素养。

(三)开展主题竞赛评价,促进教学动态更新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基本理念,推进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充分发挥主题竞赛活动的优势和功能。尤其要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入手,优化体育主题竞赛活动的组织流程,实现有效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加强对主题竞赛活动的评价和反馈,以此推动体育教学的更新、改进和优化[4]。教师通过组织、开展体育主题竞赛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体育运动技巧转变为运动表现。教师在竞赛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反思,能够发现学生的不足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改进的对策和方法,实现教学工作的动态更新。同样,学生在参与主题竞赛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自我检视、自我修正,不断改进自己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方法,切实提升运动素养与能力。

例如,在立定跳远项目的教学中,一些学生的摆臂、下蹲及起跳动作不规范,致使其跳远成绩很难有大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小型课堂竞赛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立定跳远技巧,另一方面开展即时性评价,为改进“教”与“学”提供参考。比如,教师安排学生轮流完成一组立定跳远,每人尝试三次,记录最好的一次成绩,然后男女生各选出三名优胜者,由教师现场给予表扬和激励。在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每个学生摆臂、下蹲、起跳的动作拍摄下来,用于后续的讲解和分析。旁观的其他学生要细致观察——记录优秀生的动作要领,反思后进生的错误与不足。师生以主题竞赛为载体,开展立定跳远的专项评价,可以实现“赛评一体”的效果。在竞赛完成后,师生通过动作回放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比如摆臂幅度不够、下蹲姿态不标准、起跳存在延迟等。通过有效的竞赛评价,学生可以实现由参赛者到评价者的角色转变,在“竞赛—评价”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

可见,通过开展主题竞赛活动,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过程性评价中,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探寻解决对策,为体育技能发展提供助力。

(四)组织课外主题竞赛,培育学生运动习性

“以赛促教”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其核心要义为借助主题竞赛活动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教学转型赋能。对教师而言,要进一步认识到主题竞赛活动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各类主题竞赛活动,推动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内主题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还要积极开展课外主题竞赛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性与品格,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强身健体、磨砺身心打下坚实基础[5]。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思想站位,从学生未来发展和成长的高度入手,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类生活化的课外体育主题竞赛活动中,让体育运动的竞争与合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个人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成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主题竞赛活动,如每周一次的羽毛球挑战赛、篮球比赛等,以锻炼学生的核心运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也可以成立学生运动社团,鼓励学生找到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定期开展竞赛,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提升身体素质。另外,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合作,深化家校合作,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指导帮扶,使学生定期参与体育竞赛,从小养成求胜争先的良好心态,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在推进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合理设计主题竞赛活动,使之有效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教学转型升级与学生全面发展赋能,不断深化体育育人工作。教师要切实把握主题竞赛活动的应用需求,创新竞赛活动的形式和策略,助推教学工作的转型升级,为学生身心素养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郭振毅.“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12):120-122.

吕利.“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实践案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1):54-57.

温刘军,冯景.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结构化体育教学探索[J].体育师友,2022,45(4):16-19.

张朝辉.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3,42(2):16-17.

陈继.基于“学练赛评”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新探[J].新课程导学,2023(2):41-44.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以赛促教小学体育教学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求知导刊(2016年33期)2017-01-20 14:35:08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102期)2017-01-17 04:10:14
运动员膳食营养与运动能力关系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10期)2016-12-15 20:31:45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创新方式探讨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对高原训练生理学基础的分析与讨论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47:03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5:20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