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分析

2024-06-18 23:57:18陈姝杰
求知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摘 要:在深化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为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风向标。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需要抓好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为幼儿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从幼儿核心素养内涵、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等多个角度,对学前教育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进行探索,主要包括以幼儿为教学主体、以问题探索为导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实际生活为素材等。

关键词:学前教育;核心素养;幼儿教育;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陈姝杰(1992—),女,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时期是人生重要的发展时期,而学前教育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启蒙教育,将核心素养应用于学前教育中,不仅能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还可以为幼儿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对学前教育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进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国教育界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了许多相关的教育政策以及实践探索。教育部强调“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观点的提出,让教育界将目光聚焦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来。

从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聚集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以及教师的培训方面,有关学前教育阶段的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的实践探索与课程案例也较少。对此,国内有相关学者认为,幼儿阶段是个体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教育也应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原则。从学前教育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是幼儿知识技能掌握、情感态度认知以及对社会认知观念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个幼儿成长为独立个体所必需的发展基础。所以,综合各学者观点,我们可以初步将幼儿阶段的核心素养定义为:学龄前儿童在日后能适应个人与社会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关键能力[1]。

二、学前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设定与教育内容

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关部门提出“学校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作为出发点,将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中”。根据相关学者的观点,核心素养可以拆解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六个部分。而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可以从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社交合作能力等角度入手,将幼儿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课程教学或游戏互动等形式,达到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目的。

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思维简单以及专注力差都是幼儿具备的明显特质。因此,为保证幼儿能健康发展,在设计教育内容时,教师应将幼儿的特质以及发展特点等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日常教学活动内容。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成长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基础课程,从知识掌握、思考习惯培养、审美价值塑造以及道德品质养成等角度入手,设置主题活动、师生互动、集体活动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以便幼儿能得到全方位的能力培养,从而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以“礼貌”为教育主题,教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知晓基本的礼仪规范,学会分辨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以提升幼儿的基本素质;或是以“安全过马路”为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扮演马路上的不同角色,初步认识基本的交通工具以及交通规则,让幼儿对交通安全形成初步认知;等等[2]。

三、学前教育核心素养培养课程设计原则

(一)以幼儿为教学主体

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进行课程设计,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教学主体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由于幼儿与成人在思维与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教学主体,根据幼儿的思维习惯以及认知情况设计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据此,教师可以采用螺旋式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完成课程教学,使幼儿由简单的实物认知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概念认知,给予幼儿学习与思考的空间,从而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成长。

(二)以问题探索为导向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育的侧重点为提升幼儿对社会与生活的认知程度,教学活动与课程设计往往更生活化。在设计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连接,以生活化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以此来加强幼儿与社会生活的连接,提升幼儿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塑造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为提升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将重点放在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即在合理范围内向幼儿提供相关生活经验与知识,帮助其顺利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成年人的角度直接为其解决问题。

(三)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根据学前教育与幼儿成长特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应将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设计贴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生活经验。教师还可设计与幼儿认知观念相符、符合幼儿已有经验的主题活动,提升幼儿对社会与生活的认知,让幼儿的生活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与发挥,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3]。

(四)以实际生活为素材

可塑性强与模仿能力强是幼儿表现出的主要成长特性。幼儿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其生活中所见到、所听到的行为与话语。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生活中实际发生过的事情或实际存在的人物作为素材,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为活动设计目标,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让幼儿自发观察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以不断丰富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五)家校合作

学前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不仅涉及幼儿与教师,家长在其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长作为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其行为言语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或是通过连接家庭生活与课堂教学,与幼儿建立伙伴关系,让幼儿将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提升幼儿对世界的探索欲,提升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达到培养其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学前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是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落实方案,也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关键。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及其特性设计合理的课程目标,帮助幼儿提升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认知身边环境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幼儿的全方面培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安全出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的课程目标是让幼儿文明、安全出行。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马路上的不同角色,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以此来提升幼儿的文明素质。

(二)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体系

教育部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应是具体且形象的,是生活经验的映射以及课程内容的提炼与内化。而幼儿核心素养则是幼儿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的体现。综合来看,幼儿核心素养培养高于课程内容体系,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整合各领域学习经验,以此来提升幼儿对知识与技能的接纳程度,加强幼儿的问题处理能力,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以“种植生命”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从认识植物到种植植物,深化幼儿对“植物”这一概念的理解,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以及相关的生长特点。教师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幼儿通过亲手种植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活动,向幼儿讲解生命的可贵,进而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让其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塑造正确的三观[4]。

(三)核心素养与课程建设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课程设计是随着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学前教育课程可以根据特性分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其中,显性课程是教师设计的具有实际效果的教学课程,而隐性课程则是通过教师的日常行为与语言,以及幼儿所处教育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一般来说,显性课程多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展开,而隐性课程则多具备精神感染、文化特色以及环境创设等性质。因此,在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课程建设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部分。例如,教师根据不同的天气、时节以及活动目的设计不同的踏青活动主题,如“春天在哪里”“公园探索一日游”等,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生活中的事物,以此来丰富幼儿知识储备的课程,就属于显性课程。而教师在日常行为方面为幼儿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如文明出行、不随意丢垃圾等,以此来达到规范幼儿日常行为,提升其文明素质的课程则属于隐性课程。

(四)核心素养与游戏活动

幼儿具有注意力差以及活泼好动等特点,游戏活动是能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教学形式。为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设计动态且多维度的游戏活动,以此来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为幼儿创造真实、丰富、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拉近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全方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动物园”为主题的“击鼓传花”游戏活动,将幼儿划分为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让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一种动物。该活动不仅能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提升其合作交流能力,还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

(五)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学评价倾向于对幼儿知识掌握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教师应从多维度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情景、教学节点以及教学流程的不同,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评价期间,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较为负面的语言,防止教学评价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在开展以“事物认知”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幼儿认知事物的种类、知识掌握与拓展情况以及课上回答问题的态度等作为依据,对幼儿的课堂表现情况做出正向的教学评价,如“某小朋友在课上回答问题十分积极,大家要向他学习”“某小朋友的知识储备十分丰富,值得表扬”等,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达到培养其综合素质的目的[5]。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核心素养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遵循核心素养培养原则,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建设、游戏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角度入手,全方位提升幼儿的知识技能掌握能力与情感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李琳.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课程开放性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2):104-107.

赵文霞.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21):81-83.

姚雪.STEM教育理念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8):182-184.

张瑶,刘舒吟.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3):184-186.

王一雯,梁艳,纪雅晴.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3):34-39.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31:36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8:4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0:25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11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20:16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6:39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9:33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8:09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