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数学阅读能力很重要。随着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有效提取数学信息、关键知识点等。基于此,从“双减”政策出发,分析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根据数学阅读能力的组成要素和具体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如何更好地开展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工作,明确具体可行的培养措施,旨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数学阅读上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思维逻辑
作者简介:陈素芹(1984—),女,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
无论是从核心素养培养,还是从数学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能力都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可以说,数学阅读能力会对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需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数学阅读能力的组成要素分析
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语言与思维模式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特有的数学语言与思想方法,对这些文字进行解读,从而把握这些文字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从这些文字中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以解决数学问题。数学阅读以解题为目的,所以,数学阅读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数学阅读能力指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即能够准确理解数学文本中字、词、句、符号、图形等所表达的意义,并能根据理解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1]。
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数学阅读需要学生识别和理解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包括数学符号、图表、逻辑结构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材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渐进性原则。在知识层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数学阅读教学。例如,从简单的数学句子阅读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数学问题和情境分析。在技能层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阅读技能,包括关键词识别、数学信息的提取、句子的理解等,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推理和解题。
第二,互动性原则。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互动中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应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第三,情境性原则。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和理解,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设计情境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阅读能力,并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综合性原则。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与数学知识教学相结合,通过解题活动、数学探究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语文阅读与数学阅读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跨学科学习意识。
第五,个性化原则。鉴于学生之间的数学阅读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阅读材料和问题,有助于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总体来说,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将这些原则应用于教学实践,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学习数学知识筑牢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结合小学生实际需要,设计生活化故事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很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化故事内容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小学数学教材常常通过实际情境来呈现新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若要解决问题,要先阅读问题,进而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教学为例:
(1)教学目标:①理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运算;②能够用生活化故事理解并解决相关数学问题;③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及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概念。故事讲述学生小华用彩纸制作书签出售,一位顾客想购买9个书签,每个书签10元,小华需要计算总价。
(3)教学过程:①导入。讲述“小华的书签工坊”故事,激发学生兴趣。②教师提问:小华如何快速计算9个10元书签的总价?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到题设条件的关键词——“快速计算”“书签的总价”。③指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步计算等方法探究两位数乘以一位数。④引导学生总结乘法运算规律,并尝试口算。⑤练习:布置类似的生活化数学问题,比如购买不同数量书签时的总价计算。⑥课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记录数学故事。
(4)教学分析:该案例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情境作为载体,降低了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数学的实际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同时,此方法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究欲,使抽象的乘法运算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主动探索、思考来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故事和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则及时给予正反馈,帮助学生优化解题思路。
总体来说,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有趣的生活化故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知识。
(二)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趣味性故事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尤为重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分数”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可能直接讲授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故事活动中融入知识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创作“魔法森林中的分数冒险”故事:一群探险者在森林中寻找宝藏,途中遇到各种需要用分数知识解决的问题。例如,探险者来到一条河边,必须用分数分配食物和装备,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平等获得所需物资,以便继续探险。这样的情境设置紧密结合了分数的加减运用,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理解分数的含义和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探险者,分组讨论并解决数学问题。这种互动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创编数学阅读材料,如编写含有分数问题的短篇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应用数学知识,增强分析和理解数学文本的能力。又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超市购物”故事活动,学生需要阅读商品价格标签,使用分数计算购买不同比例商品的总费用。这样的实际应用故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总之,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故事中不仅能够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既符合“双减”政策的精神,又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3]。
(三)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读写能力
读与写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解信息、接收信息的过程,可使学生在此期间完成思考。写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自身思考的基础上,向外传递信息,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便是“表述”。基于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与写高度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读写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本质上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即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理解和使用数学术语、符号以及表达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提升学生表述和交流数学思想的能力。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正确使用数学术语。例如,在讲解几何内容时,要准确使用“直角”“平行”“对称”等术语,确保学生能够分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描述数学问题或解题时使用这些术语。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第二,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应局限于词汇认知,还应该包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应用。例如,等号“=”表示等价关系,不等号“>”和“<”用于比较大小等。第三,解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解题步骤。第四,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数学故事、解决方案等,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4]。第五,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数学语言,锻炼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第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当学生正确使用数学术语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使用不当的地方要给予纠正和指导。通过这种即时反馈,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也要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逐步形成准确理解和有效表达数学概念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思考题强化学生的数学阅读思维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思维时,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5]。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寓言或历史故事中选取素材,然后巧妙地融入数学问题。例如,将《小红帽》的故事改编为《小红帽的数学冒险》,在小红帽去外婆家的路上设置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障碍和挑战,如计算时间、比较大小、加减运算等。这样的故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故事。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标记下来,稍后与同伴或教师讨论。阅读结束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遇到的困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阅读思维,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数学阅读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类似的数学故事,或者让他们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编写一个数学小故事。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有趣的故事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读写能力,设计思考题强化学生的数学阅读思维,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徐小娟.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J].学园,2023,16(21):38-40.
潘祎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3(20):20-22.
王晶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思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6):116-118.
翟巧轩.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3(7):107-109.
黄晓利.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