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育德”视域下小学音乐课程中的红色歌谣教学

2024-06-18 22:51朱佳佳
求知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在积累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红色歌谣传承着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能起到“以史育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育人元素、育人资源、育人策略这几个角度入手,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进行红色歌谣教学。在育人元素上,教师可以从节奏节拍、曲式结构、曲调旋律等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入手,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在育人资源方面,教师可以从历史资源、节日资源、文化资源等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在育人策略方面,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法、融合法、创编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以史育德”;红色歌谣;小学音乐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以史育德:红色故事课程的有声开发与泛在实施策略研究”(B/2021/02/19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佳佳(1996—),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而小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刻,很难独立挖掘音乐作品中的红色元素,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史育德”和“以美育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红色歌谣为切入点,设计红色歌谣有声课程,将历史故事和欣赏、演唱、编创红色歌谣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感受红色歌谣的魅力,认识到红色歌谣以爱国主义的崇高品德为灵魂与旗帜,以艰苦奋斗的品格为艺术底色。红色歌谣作品内容丰富,包括:歌颂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勇敢战斗的作品;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艰苦奋斗的作品;歌唱当今美好生活,展现爱国主义的作品。教师要全面挖掘、收集红色歌谣,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开发红色歌谣有声课程,以期达到“以史育德”的教学效果[1]。

一、基于语言表达,探析红色歌谣的育人元素

(一)节奏节拍

在设计红色歌谣有声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从红色歌谣中挖掘红色元素,将思想品德教育和音乐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取得“以史育德”和“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音乐语言是作曲家展示艺术思维,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最终呈现艺术作品所用的工具。节奏节拍是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红色歌谣在节奏节拍上秉承简单有力的特点,采用2/4拍或者4/4拍,暗示了广大群众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生活状态。

教师可先从教材中寻找一些展现各族人民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音乐作品,如《军民团结一家亲》等,再分三个环节展开课程。第一个学习环节为“了解音乐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节拍,2/4拍和4/4拍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倾听音乐作品,说说这些作品是什么节拍,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第二个学习环节为“了解历史背景”。教师给学生介绍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年代,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全国人民都要团结互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第三个学习环节为“自主欣赏”。教师让学生采用律动法感受音乐,体会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对比赏析不同的节奏节拍,并给学生介绍相应的背景故事,让他们感悟音乐作品中的精神。

(二)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也是重要的音乐语言。红色歌谣的曲式比较朴素、自然,很少出现花哨繁杂的曲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曲式结构的基础上说明作品描写了怎样的对象,感受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作风,体会劳动人民勇敢奋斗的精神状态。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打麦号子》《丰收歌》等劳动号子或展现劳动人民形象的音乐作品,设计单元有声课程,分三个学习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听一听,画出乐曲结构”。学生要认真倾听作品,找到作品中回环往复的段落,并标注出来,初步了解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特点。第二个环节为“总结整理,归纳结构”。要求学生将不同地区的劳动号子整合在一起,归纳它们的异同点。第三个环节为“了解历史,感受人物形象”。教师给学生介绍作品相关的历史故事,并让他们想象劳动者的形象。学生发现,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劳动人民都展现出勇敢奋斗的形象特点,努力用双手建设家园。在这一课程中,学生能够体会、整合相关类型歌曲的曲式结构特点,并对歌曲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三)曲调旋律

曲调旋律也是设计红色歌谣有声课程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析红色歌谣的曲调旋律,并体会蕴藏其中的爱国情怀。《映山红》是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具有丰富的红色内涵。在结合《映山红》设计有声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选取电影的片段,并辅以历史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该作品展现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体会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深厚情谊。之后,教师再安排学生探究该作品的曲调旋律特点。这首作品的旋律带有江西民歌的韵味,体现了“依字行腔,以腔传情”的特点。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哼唱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红军的期盼之情和人民坚定的革命意志[2]。

二、指向情感特点,拓展红色歌谣的育人资源

(一)历史资源

由于教材内容有限,在设计红色歌谣有声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拓展育人资源。为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教师可以挖掘地方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结合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师可以设计“倾听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岁月”系列课程。首先,让学生品味《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的歌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探索家乡的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推送乡土志中的历史资料,或者带领学生到革命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方,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其次,让学生自主搜集革命战争年代的歌曲,和同伴一起倾听感受。最后,安排学生互动讨论,说说自己从历史中获得了什么启迪。学生通过红色歌谣有声课程能了解家乡的历史,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培养家国情怀,从而积极加入建设祖国的行列中。

(二)节日资源

节日资源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文化,探讨节日的来源,挖掘其中蕴藏的民族精神。结合《五月五赛龙会》等音乐作品,教师可以组织“乡音乡俗多喜乐”主题课程,分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参与民俗活动,学唱节日歌曲”。学生要了解家乡有哪些传统节日,是否有和该节日有关的歌曲,参与到节日活动中并学唱歌曲。第二个环节为“探究民俗发展,传承民族精神”。学生要尝试搜索历史资料,了解传统节日如何体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三个环节为“载歌载舞,传承发展”。学生要思考如何在传统的歌谣中融入时代元素,设计出传统和时尚并存的音乐作品,让传统民族精神能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被更多人了解并接受。通过探究节日资源,学生可认识到传统节日中蕴藏的民族精神,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爱,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拓展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祖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发他们爱国爱家的情感。音乐教材中有不少展现乡土文化的作品,如《姑苏风光》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祖国山河大不同”系列课程。该课程按照地域划分江南、东北、西北等板块,每个板块中都包含了对应区域的文化资源内容,具体分三个教学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介绍山水之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和视频结合在一起,展现不同地区独特的自然美。例如,在介绍江南地区时,可以展现苏州园林之美。第二个环节为“介绍人文之美”。教师可以整合历史资料,介绍该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例如,可以介绍在革命战争时期,该地区的民众誓死保卫家乡的历史事件。第三个环节为“反思、交流、感悟”。学生要结合美景、美情,赏析红色歌谣,说说自己的切身感受。

三、聚焦思想内涵,创新红色歌谣的育人策略

(一)互动法

想让学生提高对红色歌谣有声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聚焦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创新教学策略。互动法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交流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五指山歌》是解放战争时期流传在广东、海南革命根据地的民歌,它不仅旋律优美,在歌词上还展现了民众对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教师可以在设计红色歌谣有声课程的时候选择类似的歌曲,并安排互动活动。互动环节一: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了解当时革命处于什么阶段,感受革命者的艰辛,并思考他们为何在艰苦的环境下还有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互动环节二:组织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学生可以说说革命者的乐观精神给了自己什么启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扰,是否有信心战胜困难。互动环节三:组织学生模仿《五指山歌》的对歌形式,自编歌词并演唱,要试着将革命者的必胜信念融入创编的歌词中。在交流中,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融合法

融合法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基于“以史育德”,将历史学科和音乐学科结合在一起,让课程内容更为丰富。学生可以结合历史资料了解革命先辈的形象,体会他们的奋进和拼搏,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例如,围绕《五指山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历史回忆”主题探究活动。学生要了解在特定历史年代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它们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当时出现了哪些与历史事件有关的音乐作品。《五指山歌》展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学生可以利用此机会,全面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而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赏析音乐作品,一边试着从中体会爱国人士的奋进精神。学生可以从乐曲的节拍、旋律、歌词等方面入手,挖掘积极奋进的元素,并述说自己的感受。如有一名学生提出,从“分得牛羊和田地”中能看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在融合性的课堂中,学生能在历史资料的辅助下产生感性体验,进而领悟革命者积极奋进、保卫国家的坚定信念,这样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三)创编法

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对于音乐创作也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创编类课程,组织学生在了解革命历史、展望祖国未来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在创作中,学生能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塑造健全人格。

《我们的田野》旋律优美动听,激人奋进,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渴望之情,教师可以结合该作品,设计创编活动,分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了解家乡历史,搜集创编材料”。安排学生阅读历史书,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了解人民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园。第二个环节为“互动交流,激发创作源泉”。学生可以自主搜集家乡的红色歌谣,并和同伴一起欣赏,互动交流。学生要思考这些作品从哪些方面展现了家乡的巨变,如何体现出创作者对祖国的爱。第三个环节为“积极奋进,创编动人歌谣”。学生要试着创编音乐作品,展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体现积极向上的创作心态。学生可以选择在原歌曲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也可以自编旋律。在创编活动中,学生使用各种音乐语言表达对革命者的敬佩之情、对革命精神的体会和理解。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以史育德”思想,设计开发红色歌谣有声课程,深入挖掘歌谣中蕴藏的育人元素,拓展育人资源,设计创新的育人策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音乐语言的特点,自主建构音乐知识体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端正他们的思想和言行,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吴丽娟.小学音乐在线项目化学习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1(11):64-67.

戴轩辕,苗飞.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的创新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23):49-5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启动多元思维,激发音乐灵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
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