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议题,其在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颇受关注和重视。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入手,将“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应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内涵,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应用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农村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202305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岑秋惠(1983—),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大湾镇中心小学。
新时期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当下,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是面临严峻考验。广大教师要转换思路,改进教学策略,将教学、评价有效统筹起来,打造“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以评价促进教学革新,以“教、学、评”统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为教学的不断优化夯实基础。
一、“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内涵
“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也被称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它把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在课前、课中、课后依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发挥评价在改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上的作用,实现教学的有机循环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可见,“教、学、评”一致性模式是一种教、学、评三个环节与三种要素有机整合的实践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在当前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和推崇。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价值
首先,“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潮流和趋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明确部署,且提出核心素养培养应当是多维度协同作用的共同指向[1]。从这个维度来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开展课程评价的共同目标,而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则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必要手段。换言之,将“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直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直接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化和创新。
其次,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能够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全局,对全过程的教学进行合理控制,实现对教学各要素的有效调配和运用。借助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而分析“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策略,增强教学动能。比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边教边评,以评促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碎片化的课堂学习时段进行交互评价,彼此发问、相互设疑,提升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能力,进而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内在逻辑。
最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际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我评价和优化的技巧,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进度、策略和方法进行评价,使其在自省、自究、自学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小学生能够深度融入教与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语文思维方法和应用技能。
三、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思路和举措
(一)合理设定评价目标,有效细化评价内容
在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教师要想借助“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评价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有效优化,就要合理设定评价目标,进行精确的动态化评价,将评价与教学有机融合,推动教学创新。教师要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要求,在细化评价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2]。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授课效果,融入细化的评价要素,实现“以评促学,以评增效”。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展现开国大典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之后,可要求学生分组互动探究,按照时间线对开国大典的重要节点、场景、人物等进行探索,同时进行组内的交叉互评,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总之,“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当体现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等方面。
(二)开展过程性评价,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在基础条件、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要拓展思路,通过改进评价方式,缩小二者在基础条件方面的差距。具体来说,教师要立足实际,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改进,凸显教学的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就是对课前、课中与课后评价进行统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与学”进行双向优化[3]。总的来说,过程性评价符合农村小学实际需求,也符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录了几篇精彩的童话,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等都是语言新奇、主题鲜明的经典童话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动态化的评价,让学生从童话的意境入手,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理解童话的主题内涵。比如,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故事起因——故事经过——故事结果”入手,一边讲解文章内容,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将“夹叙夹议,边教边评”的策略渗透其中,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他们在互动和评价中生成立体思维,学会融会贯通。通过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理清故事脉络:蟋蟀红头和青头在捉迷藏时,红头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起因);之后,好友青头安慰它、稳定它的情绪并提出好点子(经过);最终,红头经过好朋友青头的帮助,成功从牛肚子里逃脱(结果)。
(三)开展诊断性评价,精准解决教学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其特殊性,即语文教学可依赖的外部条件、基础设施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以此确保学生不掉队、不滑坡。尤其是在将“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找出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推进诊断性评价,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评价的精准度,确保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得到解决。由此可见,诊断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掌握科学便捷的学习方法,进而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撑。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围绕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认知和理解情况。由于这一单元选录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与《女娲补天》四篇神话,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调查主题:(1)学生是否熟悉神话故事;(2)神话故事最终要阐述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或哲理;(3)如何通过朗读、互动、探究提炼神话故事的主题思想,理解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快速诊断出学生的问题,比如对神话是否了解,是否能够掌握神话故事的写作方法,是否能够借助朗读、互动等方式探究神话故事的主题和哲理等。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诊断性评价,借此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加以改进。
(四)推进终结性评价,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不断改进各方面工作,提升教学的质量。运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开展工作,教师除了要注重对过程的把控,还要注重对结果的有效获取和反馈。换言之,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过程中,终结性评价的作用十分显著,对教学的影响十分突出。所谓终结性评价,即某一堂课、某一单元内容教学完成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的汇总式评价和测评[4]。通过终结性评价,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全部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的时间开展单元的终结性评价,比如,借助书面测评、课堂互动评价、小组交互评价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情况,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该单元选录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优美的文章,重点展示了“世界与大自然的奇特、美丽、多变”的主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展现学生的优势。教师要准确反馈评价结果,多用正面鼓励的方式,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技巧,为后续的课堂学习与实践应用创造条件。
(五)拓宽教学评价边界,推动多主体评价
农村小学的各方面条件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小学。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思维、方法创新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要学会“放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激发,确保“教、学、评”一致性得以实现。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都以教师为主体,且经常忽略过程性评价,导致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无法被发现,教学改进也很难取得进展[5]。为此,教师要围绕农村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为抓手,赋予学生更大的“权限”,拓宽评价边界,实现多主体评价。
例如,在学完文言文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留出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书面测评、口头评价、不记名评价等方式,开展“教与学”各个要素对象的评价。比如,针对某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教学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三位一体模式,并对应设计“40%+30%+30%”的评价打分权重,然后搜集评价结果。另外,在评价的对象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互动能力、思辨水平、理解和应用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而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方法、提问能力、互动能力、课堂趣味性、作业设计水平等进行评价。最终,通过搜集、汇总师生评价结果,可以得出“教与学”评价的最终分数。通过多主体、多要素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失、优劣都可以完整反映出来,师生可以据此改进“教与学”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小学受到基础条件、教学思维、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制约,相比于城市的小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教师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改进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价值,开展过程性、诊断性与终结性评价,落实全过程控制与动态化把握的要求,提升“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李萍.“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智趣课堂”新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23(6):4-9.
王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法探究[J].读写算,2022(33):99-101.
郭八梅.“教学评”一致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20(17):25.
蔡明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新样态[J].试题与研究,2023(26):73-75.
韩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新读写,2021(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