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读思达”教学

2024-06-18 07:36杨惠娟
新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读思达小学高年级文化自信

杨惠娟

【摘要】语文作为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工具,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也应融入文化自信视角。文章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读思达”教学法的五个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在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需求的同时,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小学高年级;语文;“读思达”教学策略

在当前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综合素养。其中,“读思达”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领会文化内涵,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因此,研究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读思达”教学策略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一、“读思达”教学策略概述

“读思达”教学策略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教学方法[1]。“读思达”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在语文课堂上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批判思考和多样化表达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和促进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读思达”教学的特点包括引入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详细解读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分析和比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习作、口语表达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发展等。

二、当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不足

当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缺乏个性化教学。“读思达”教学法往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程度较低,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指导,学习效果受限;缺乏动态评估机制。“读思达”教学法在评价方面主要依赖教师的主观评价或一些固定的评估指标,导致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且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某学生在阅读方面进步较快,而教师只关注写作表达的评估,导致学生的阅读进步得不到充分反馈和激励;课程内容和教材选择的局限性。“读思达”教学法受限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学准备,导致教学内容局限性较大,某些主题或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相距较远,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参与度。如某个阅读材料的主题是关于古代文化,但学生对此缺乏认知和体验,在实际学习中就难以对其产生应有的兴趣和思考;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支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而“读思达”教学法需要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思考和表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支持。然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往往被大量的阅读理解、讨论和写作活动所占据,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和反馈,导致时间往往不够。

三、文化自信视角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2]。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之间互动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和当代社会的联系和传承至今的文化价值,从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情感是否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有共通之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使学生能够深入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经典,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文化自信视角下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如在学习一篇文言文时,教师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文中的隐含信息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等,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和讨论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思考能力;还可以通过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思维训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接受所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文化视角下语文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修养,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时还通过讲授古代文化、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教学资源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为运用“读思达”教学策略奠定了内容基础,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创造了条件,进而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涵盖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文化类型,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可以选择经典的古诗文,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伯牙鼓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分析这些文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授五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聆听古诗的朗读和解读,提高他们的语感和理解能力,了解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心情,感受到二人间深厚的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和合作学习,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巧设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

教师在文化自信视角下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通过巧设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力量,进一步加深其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索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竹石》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自观察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植物,感受周边的自然环境,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写作。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内容同古诗内容做对比,思考二者之间的异同点。教师通过组织这样的实践性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意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一首有关夜晚的诗。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示自己对夜晚的理解。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创造力,还能进一步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参与度。

3.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融合“读思达”教学法的理念,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他们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问题和主题。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这篇古文时,教师可以提问:“本来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差距很大,毫无胜算,孙膑通过什么方法让田忌赢得了比赛?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和启示?”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4]。如在讲解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诗中的意境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方支持诗中的某种解读,另一方反对,通过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比较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竹石》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描写和自己生活中所见景象进行比较,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价值,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4.拓展教学元素,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语文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元素进行适当拓展,并结合“读思达”的相关教学理念,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如诗词、神话故事、传统节日等。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古诗中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故事的同时,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来历,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5]。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当代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当代城市中的雨景,比较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当代人对下雨情境的描述,通过让他们“阅读-思考-表达”,了解当代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同时加深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5.完善教学重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借助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得资料,通过组织探讨、专题演讲等方式,针对策划活动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升综合性学习能力。因此,在文化视角下,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探究活动,让他们主动探索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借助网络或图书资源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研究中国的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等。通过开展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参考课文内容、查阅图书、搜索网络资源等方式,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饮食习惯、服装特点等,完成一个课本剧,并以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和思想内涵,从而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文化自信视角下,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如过度强调传统文化、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以及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等。因此,教师采取“读思达”教学法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教学资源,巧设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拓展教学元素,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完善教学重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等,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读思达”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0(16).

[2]姚琼兰.“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习作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3(19).

[3]颉志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3(14).

[4]张雪芳.例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读思达”教学策略三部曲[J].家长,2021(36).

[5]苏丽琼.小学语文阅读“读思达”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1(36).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省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构建文化自信的小学语文读思达课堂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CA2022112)。

猜你喜欢
读思达小学高年级文化自信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