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研究者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不应仅停留在传统的语言知识传授层面,实际上,它更多地涉及对学生文化认同、价值观以及深层次思维方式的培育。为揭示语文与课程思政之间的紧密联系,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审视,系统地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并以一名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跑步少年乌尔班·尼亚齐的励志故事为例,展示了思政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与真实生活中的挑战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思政;价值观塑造;独立思考能力;教育变革
作者简介:侯芳芳(1972—),女,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
21世纪是一个教育思潮汇聚、技术进步与传统教育方式交汇的世纪。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们面临的教育改革任务也日益繁重[1]。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它不仅是学生的学术启蒙阶段,也是形成基本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2]。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3-4]。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例如单纯的课文解读和语法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思想、文化的交流[5]。在这样的认知下,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结合,从而在教学中融入道德情操、文化认知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社会、国家以及自我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期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策略和建议,以应对这一重要的教育挑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联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探索和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正在逐渐形成[6]。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其任务不应局限于文字、语法及写作知识的教授,更为重要的是,它要参与到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塑造和思维引导中。
(一)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意义
语文学科包含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意义。在传统框架下,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教授,但在当代教育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它在情感、思维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7]。注重文化与价值观的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有深度、宽度和高度的人才,而语文教学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思政教育的立体化与深入化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与思政相关的文本,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活动,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8]。
在小学思政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真正的思政教育应该是一种有深度的、全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多向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人物、情境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这样,学生在面临真实世界的问题时,就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作出明智的决策。
二、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核心挑战,这一课题不仅涉及对教材内容的精选与调整,还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学策略和实践建议。
(一)教材内容整合
历史与文化连接:以文本为核心,使文本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之中,深挖文本中隐藏的思政元素,将其与课程思政相连接。以《静夜思》为例,教师可以将思乡之情拓展至深层的家国之情,引导学生联系历史背景,联想到当下我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组织开展以“家国”为主题的写作、演讲、绘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观察学生能否将《静夜思》中的思乡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感,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思政认识[9]。
文本与社会情境结合:挑选教材中内容丰富且与社会情境紧密相关的文本,强化文本的思政教育价值,并以此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类涉及亲情的课文时,教师可引入社会中关于孝敬、关爱老人的真实案例或新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亲情的可贵,从小故事中发现大道理,探讨“孝”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社区或养老院的实践服务活动中,将“孝”文化付诸实践,深化情感体验,并要求他们在活动后进行感悟分享,以观察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
这两个策略旨在通过紧密结合文本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和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整合。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在实施和优化这些策略时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二)教学方法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想要与学生的心灵进行直接沟通,往往依赖于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融合、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辨的交织,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敞开心扉。
情境教学:使学生沉浸在贴近或模拟实际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其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的综合能力。以《渔夫的故事》为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渔夫的角色,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和问题导向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间的互动和冲突,进一步理解诚实、善良等道德品质的深刻含义。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学生表现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际展现,评估情境教学的效果,持续优化情境设定和角色分配,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探究式学习:推动学生主动出击,通过自我探索和小组讨论,深入挖掘课题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例如,在探讨“古代文人为何热衷于书法?”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结合历史背景,探寻文人书法背后的生活哲学、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因素,寻找多元答案。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探讨中的活跃度、学习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反应等方面,综合评价探究式学习的实际效果。
批判性思维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其对知识和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在文本解读中,除了理解表面含义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去解读文本中的观点、情感和价值观,甚至不惧挑战文本所传达的主流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价值判断能力。从发言、写作等多个方面,检视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辨析、评价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更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批判性的学习能力,使其形成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摸索和反思,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三、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乌尔班·尼亚齐(Urbani Niyazi)成长在一个偏远的贫困地区,他从小就对跑步怀有浓厚的兴趣。虽然乌尔班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环境中,但这并不能阻止他追逐跑步的梦想。与其说他跑向未来,不如说他是跑出了自己的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家乡的骄傲。
坚韧与毅力的体现:乌尔班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荆棘。由于资金短缺,他经常穿着破旧的运动鞋,有时甚至是赤脚在山间、草地上训练。他要克服重重困难,如恶劣的天气、家庭经济压力以及专业训练条件的缺乏,但这些都没能打垮他,相反,每一次困境都让他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经过几年的努力,乌尔班从一个不被人们看好的乡村少年,蜕变为全国长跑冠军,并有幸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赛事。
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乌尔班的故事与课文《小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描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乌尔班的人生轨迹正是对坚持、勇气和正直等价值观念的最佳诠释,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现今思政教育中强调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他的故事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案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高尚的道德品质。
深入探讨:乌尔班能够成功,不仅是因为他拥有出众的跑步天赋,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种面对逆境也要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期的满足。乌尔班的例子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可以超越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结论:乌尔班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证明了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有可能战胜困难。将这样的真实故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思政教育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
四、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深远意义与前景展望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公民意识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孩子们需要更早地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为一个国家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有更深入的认知,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具备独立判断和明智决策的能力。
(二)刺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育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在课程思政基础上优化改进语文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种角度的思想和信息[10],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评估信息可靠性的能力,使其在面对各种情境时能够做出有根据、明智的选择。
(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语文学科是文化的载体,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学作品都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11]。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使他们在深入了解文化传统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
(四)为未来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敏锐的批判性思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公民[12]。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意味着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在当代教育环境中,简单的知识灌输已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在小学语文这一基石学科中,教师不仅是在教授字词与语句,还是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13-14],涉及深层次的思维与情感引导。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15],它们都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判断能力与价值观[16-17]。为了更好地将两者结合,我们首先需要审视和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确保与思政相关的内容在其中有所体现。此外,还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桥梁和纽带,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情感投入,确保每一堂课都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从而更加深入地传达核心价值观念。
总之,思政教育联合语文教学不是单纯地增加教学内容,而是更全面地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这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深远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唐文谦,方璐,谢治华,等.实践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以“双一流”大学工程实践教育为视角[J].教育研究,2020,3(10):102-104.
杨小微,张秋霞.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教育科学文摘,2020,39(1):53-54.
李东兵.论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J].文学少年,2021(14):1-2.
吴琳.经典导读:连接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基础语文教育的桥梁探述[J].今天,2021(17):1.
刘卫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68-69.
宋芳芳.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数码设计(上),2019(7):280-281.
Zabidi M M, Arshad A M, Hamid N A, et al.The Lecturers Belief on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Moral Values in Teaching Practice[J].Asian Journa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2020,16(2):77.
Biberhofer P, Lintner C, Bernhardt J, et al.Facilitating work performance of sustainability-driven entrepreneurs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The relevance of competencies, values, worldviews and opport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2019, 20(1):21-38.
高翩.探寻情感脉络,体味个体生命:以名家名作为例探究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5):48-49.
应秉诚.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J].新丝路:上旬,2021(10):1-2.
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82-90.
王谨业.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14):160.
岳童,黄希庭,傅安国.人们何以能够“舍生取义”?基于保护性价值观认知神经机制的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3):540-548.
李凤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1(22):66-67.
陈蔚.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60-61.
廖龙梅.关于如何有效发挥语文思政教育功能的思考[J].文渊(高中版),2019(4):468.
姜兰花.融通、割裂与导向:专业课思政育人教学设计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