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新宇
摘 要: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遵循时代发展准则,探寻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模式。实践发现,情境教学法的引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样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高中语文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了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而后讨论了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情境创设要遵循的原则,最后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构建故事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创设表演情境,提升学生多项能力;构建音乐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做好反思,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等展开了分析,期望文章的讨论能够给有关工作者以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我探索中掌握的。而且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创设与文本相应的教学情境,确实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因素,以此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作用不断突出。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加强对情境化教学的分析,并积极探寻情境融入课堂的基点,因此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探寻内容,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日后更高层次的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一、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新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把握新的要求,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核心素养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融合。核心素养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包含理性思维、质疑精神、探究能力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真正实现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并想尽方法来解决,以此打破固化的思维,实现自我更好地创造[1]。第二,关于课程内容要从知识教学转向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即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当下语文教学改革也着力突破以往的限制,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与核心素养要求相一致。但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不断的开展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就这一点来看,语文教学要加強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以此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2]。第三,推动学生德育智育的双重发展。在新课标引领下,教师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此提升语文的育人价值。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一)实现知识教学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知识是核心素养的载体,为了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入手选择合适的方法组织教学,进而实现知识教学向核心素养的转变[3]。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同时还要依照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应的情境,在情境的推动下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思考与分析中获取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情境的浸润下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最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推动理论向实践的发展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学习。以往的语文课堂,学生处在被动状态下,因此学生难有自我分析和思考的机会[4]。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科学家的探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发现问题上,主动开展思考,并想办法来解决,如若只讲理论忽视实践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搭建起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舞台。首先,用情境做载体,吸引着学生的主动参与。其次,在情境引导下开展分析,学生会在找寻证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握知识的本质。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情境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大家的互动中对文本有更深的认识,最终实现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化。
(三)实现表象理解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教师依照教学内容单向地向学生灌输,未能给足学生自我分析和思考的时间,是难以完成高质量教学的。如若教师依然坚持以往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始终停留在表层,难以真正深化,同样这会抑制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如若教师能够构建与文本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对照阅读内容与情境,才能产生新的思考,从而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展开探索,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文本的内涵,最终实现表层学习向更深层次的过渡。
三、语文情境创设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合理性原则。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即不脱离生活,合理的情境创设就是内容必须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符合学生的认知,这样才能通过创设情境达到助力学生理解的目的[5]。第二,导向性原则。所谓的导向性原则即学生要跟随教师的指引去思考和分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即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学生收获了什么知识,获得了怎样的技能,这些都要融入情境中来。学生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引导,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多样化原则。情境创设要立足教学本身,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才能真正将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以往的讲述式教学,枯燥乏味,在引入情境教学后,复杂多变的局面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并在多种方法的共同推进下达成既定的教学效果。第四,趣味化原则。情境内只有具备趣味元素,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首先,教师要明确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在一个位置完成一件事情,然后思考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次,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点,教师要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情境和语言的融合下,让学生体会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最后情境创设要根植于现实生活,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6]。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模拟现实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深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一过程的开展,实现了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把握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情境下发生改变和提升。为此,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讨论高中语文情境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要想让学生对阅读保持持续探究的兴趣,并能够积极地思考其中,有赖于教师在教学开端的引导。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将目标与课堂内容有序地整合了起来,以此助力学生阅读学习的有序开展。同时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基于阅读素材,利用阅读技巧开展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很好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阅读素材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设置合理的问题,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活自身的思维,提升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内的《沁园春·长沙》为例,因文章极具画面感,很容易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于是教师结合文本情境构建了合理的问题,通过学生对照与分析,自我探寻文本的内涵: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毛泽东的其他作品探寻《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以及此时作者的心情。在了解大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面对如此激情有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本词的很多意象具有作者独特的情怀,请举例说明?”然后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与本词相应的情境。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了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表达的内涵,在分析中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领略到了意境中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
(二)構建故事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悟与理解
针对传统课堂学生阅读兴趣不佳的问题,教师要在把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开展指导[7]。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故事情境符合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可以更好地推动情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把握知识,提升能力,并在对文本分析中,真正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统编版篇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因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表达有很大的不同,在初次阅读文章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畏难情绪。甚至部分学生不理解烛之武是如何一步步说退敌军的。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照文本内容构建了故事情境,当教师借助动画故事视频展现后,同学们被烛之武的语言艺术所惊叹,此时烛之武一人面对百万雄师的故事情境就这样具象化地展现了出来,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真切地经历这段历史,体会人物的具体情感。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展开分析,并在大家的分享中获得更深的感悟。故事情境的构建,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命运链接在了一起,会真正地体会那一刻的紧张,那一刻人物的伟大。然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照大家分享的情况,明白自己的不合理之处并积极地改正,真正读懂这篇文章传递的情感。
(三)创设表演情境,提升学生多项能力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对一些内容展开分析,忽视了拓展训练,这会抑制学生思考力的发展。为了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开分析,选择可以激活学生个性潜能的表演情境开展教学,让学生基于对本篇故事的理解,从网络整合的资源,将文本中的人物更加完整的塑造出来,并在学生的自我表演中更深的理解人物,同时真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例如,在《窦娥冤》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中,可以变枯燥的文字阅读为角色表演活动。同学们为了将自己扮演的人物的情感、特征更加完整地展现出来,会结合《窦娥冤》这篇杂剧的创作背景以及关汉卿的表现手法展开分析,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具体情况,然后借助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展现出来。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析窦娥、李千金、御史、宋大夫等人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情景剧的表演。在最后,教师组织评价活动,并给表现不足的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文字式的教学相比,表演情境的创设更有助于吸引学生,同时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了不足,并有了新的体会,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情况、学生的生长点,选择合适的情境组织教学,推动高中语文教学在新时期的发展。
(四)构建音乐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让原本心情不好的人心情舒畅起来,进而将人带入到特定的氛围中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音乐渲染氛围,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8]。因此教师要抓住音乐的功能,根据文本内容融入相应的音乐,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琵琶行》时,在讲解到《琵琶行》表现的氛围时,与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如直接为学生播放音频,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自然地可以理解本篇文章表达的情感“通过对歌妓琵琶女弹奏技艺和不幸人生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的不合理形象,同时表达了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就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五)做好反思,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反思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经常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学中隐藏的问题,同时有助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所以,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的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找到优秀之处继续保持,进而将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来。为了提升反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融入评价指导的方法。例如,在完成情境教学后,对照学生的个体档案,结合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优秀的部分,找出不足促使学生积极地改正。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一同分析各小组的表演以及学习情况。针对大家的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对于个性问题,教师则用微视频的方式推送,助力学生的课下学习。除此以外,对于情境教学中大家无法逾越的问题,教师要在把握核心素养要求的基础上,与优秀教师一同讨论,探寻到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情境化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通过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要看到情境教学的优势,但情境教学引入可以达到怎样的成果,如何来落实,需要教师加强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改革的入口,对学生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语文阅读作为学生知识丰富的有效路径,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作指导,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通过合理的措施作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毕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日后的指导中,教师还要时常反思,积极优化情境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助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他们更高层次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静.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2020(1):23-24.
[2]何媚.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2018(12):140-141.
[3]陈成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教学[J].名师在线,2019(15):31-32.
[4]雷明.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74.
[5]裴淑丽.巧创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43-44.
[6]刘玲.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9(11):32.
[7]王拥军,赵艳芳.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9):53-54.
[8]刘飞.高中语文情境创设的价值与实践方法[J].语文建设,2018(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