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2024-06-10 21:54:07胡兴义
高考·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胡兴义

摘 要:为了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开展,推动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本文以“减负增效”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减负增效”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望能够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减负增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教育者接受并实施。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书包并没有减重,学生不仅需要在学校完成教学布置的各项作业,还需要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断增加,如果没有教师的科学指导,缺少正确、适当的学习方法,只知一味地埋头苦干,不仅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倍增。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积极转变的基础上,应重视对“减负增效”教学对策的深入探究,在保证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习压力大

高考是学生需要跨越的人生最重要的关卡之一,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在“一考定终身”思想的影响下,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部分学生都会铆足劲学习,每天都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学习中。而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抑郁、精神崩溃等问题。面对此种状况,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对策,尽可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掌握教学知识,从而助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二)学习效率低

数学学科具备较强的逻辑性,而高中数学的难度相对更高,所以在日常学习中部分学生时常会感到吃力,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降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而低效率的学习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同时低效学习还会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越来越糟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对策,实现对课堂的不断优化,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数学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发展[1]。

二、“减负增效”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要保证学生高效完成课堂作业,就表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教学效率。但这仅仅是形式化的“减负增效”,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减负增效”本质方面缺少全面、有效的理解,不能给学生更为科学、合理的引导,无法保证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确切理解。因此,为了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目标,教师需要积极革新自身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中的糟粕,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在掌握、转化、评价中对教学知识产生更为明确的理解,并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体会“再创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发现了数学,而不是生硬地学习数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进一步认识与感悟,还能够提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为“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2]。

例如:在“集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充分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将诸多明星的照片进行展示,如杨紫、刘诗诗、赵丽颖、科比·布莱恩特、姚明、迈克尔·乔丹等,并要求学生对这些照片进行分类。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经验发现与探索新知识。这样既能够有利于调动开展数学学习的热情,还能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类,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使其能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对新知识的导入,降低学生的理解、学习难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信息技术

由于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无法在日常的生活现象中直接获取,所以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理解难度较高。而在信息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当下,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还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认识、理解与掌握教学知识。在多媒体的有效助力下,教师可以实现对复杂知识的简单化,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观察与理解抽象的教学知识,在有效调节课堂氛围的同时,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其能够自由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不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学生都能够勇往直前,大胆接触与探究数学世界[3]。

例如:在“立體图形的直观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助力下,以动画形式对知识内容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看到三维立体图形的绘制过程。在多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充分发挥其空间想象力,有效清除学生在立体图形知识方面的学习障碍,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由平面转化为实体的过程,明显提升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实际掌握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走入立体图形世界,使其更加轻松、明确地理解与掌握教学知识。同时,还能够转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其能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实施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司空见惯,所以为了保证整体学生学习质量、效果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在深入了解与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科学分层,以保证分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日常教学中,不论是对学习内容的设计,还是对学习任务的制定,教师都需要由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着手,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与掌握相对应的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前任务,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其课前任务就会有一定难度;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其课前任务会较前一层次降低一定难度;而对于学困生,其课前任务会比较基础[4]。这样安排、设置学习任务,可以保证每个层次学生均能够明确掌握相对应的知识,始终保持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将具备较强难度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但保证学生踮一踮脚就能够获取到,使其能够在不断地学习挑战中,充分发挥潜能,激活学习、探究欲望,促使其能够更上一层楼。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应要求学生明确理解与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公式进行推演与运用;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降低学习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记忆相关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公式对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进行解决。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以学生自身情况为依据設计教学活动,而学习要求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水平成正比,学习能力越高,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就越难。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助力学生轻松、高效地开展数学学习。

(四)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探索欲望,助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明显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更为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加确切的理解。而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彰显,这样既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够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不断强化。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教师在有效转变自身角色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自身的引领、指导作用,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

例如:在对椭圆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对标准方程进行简化的方法,教师可以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因为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并不能满足于对教材中标准方法的学习,此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能不能找到更为简化的方法?”同时给学生提示,先对等式两边进行平方,然后在学生的一步步探索中获得新的方程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以问题形式给学生提示与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举一反三,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为学生更为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助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不断革新,积极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找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机会。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这样既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为“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助力。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对知识、技能的有效传授,更加应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总结相关规律。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与探究教学知识,知道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熟悉、亲切的环境中,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保证学生轻松、高效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

例如:在“变化率与导数”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气球膨胀、高台跳水的相关影像进行播放,同时要求学生对影像用心观察,并归纳出两个影像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通过与日常生活有效融合,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力,然后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明显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进而为落实“减负增效”目标提供有力支撑[5]。

3.创设直观情境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尽管已经趋于成熟,但依然不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同时,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理解、学习等能力有着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有效助力,使其能够轻松、高效地理解与掌握教学知识。通过对直观情境的创设,让平面、呆板的知识以立体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数学知识。在明显降低知识学习难度的同时,提升学生开展知识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深入、高效地理解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的高质、开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对“三视图”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创设直观情境。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本知识准备好不规则图形所对应的实物,而在课上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全方位观察物品,并要求学生依据自身观察画出所对应的“三视图”。在学生完成作品绘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并进行成果评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投票,并说出作品的优点,如果发现相应不足也可以指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对“三视图”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理解与记忆,还能够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行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更为高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提供助力。

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教学要求发生了明显变化,而面对新的教育要求,教师应及时了解与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以便于找到更为科学、恰当的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创造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与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还能够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兴趣、学习欲望的大力推动下,积极、自主地开展数学学习与探究,以保证“减负增效”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秦俊红.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知识文库,2022(10):142-144.

[2]徐梅香.“扶”“放”进阶:指向“独立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新样态[J].江苏教育,2022(19):33-36.

[3]王锋.论新课程理念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2(4):87.

[4]邱怀英.探究“互动导学”模式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天津教育,2021(36):167-168.

[5]李运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1(28):81-82,85.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3:29:30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