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4-06-10 05:24刘伶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学习活动

刘伶俐

【摘 要】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可以“先写后教”的变序教学方式进行单元统整教学,根据制定的单元统整目标,通过多项学习活动,融合识字写字、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多视角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 单元统整教学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选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以“先写后教”的变序教学方式开展单元统整教学,这一单元的主题可以定位为“生活中的奇妙智慧”,单元统整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1.尝试编写探险的故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发现自己思维的独特密码。

2.阅读、讲述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对矛与盾的哲学话题进行思辨。

3.认识本单元的课文中孙膑、船长这些擅于解决问题的人物,和同学一起思考、讨论文本问题。

三个目标聚焦“思维过程”这一关键问题,整合阅读策略与写作技巧、语文知识与能力发展,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的互动中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活动一:思——水手真的“勇敢”吗?

《跳水》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这一段文字的问题就出在“勇敢的水手”里。这二十多个水手,能用“勇敢”来形容吗?通读全文,你觉得用“勇敢”来形容、赞美这二十来个水手,恰当吗?船长的儿子爬到“桅杆最高的那根横木上”,即将出现人命关天的危险,仅仅是猴子造成的吗?甲板上的水手们是不是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逗猴子,没有他们的大笑,猴子会如此放肆吗?也就是说,这场意外的出现,水手们不是“吃瓜群众”,而是地地道道的参与者。船长最终出场,发出号令救自己的孩子,此时的水手们,如果不跳入海中,还会有其他选择吗?

水手在课文前面几个自然段出现时,都是一个群体,没有具体数据,只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现“二十来个水手”这个具体数字。这艘帆船里面到底有多少水手呢?根据作者的生活年代,当时帆船上的水手也就六至二十人左右。可以这么说,在甲板上的水手应该都跳下去了。为什么都跳?船长的儿子爬上了危及生命的桅杆,他们不跳下去救孩子,留在甲板上干什么?托尔斯泰会将“勇敢”一词用在这些水手们身上吗?

教师可以抓住“勇敢”一词,从质疑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勇敢”是何意,再追问将“勇敢”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如果学生说合适,则请学生说出合适的理由。如果不合适,学生应说出不合适的原因。为了说出不合适的原因,学生一定会用整体思维看课文,然后分条阐述不合适的理由。既然不合适,学生就会想出另一个词来替换。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他们能找到多个相对准确的词。学生发言后,教师再出示陈馥老师翻译的《跳水》(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这一部分内容:

孩子的身体像颗炮弹似的落入大海中,浪花还没有盖住他,二十名健壮的水手已经从船上跳下海去。过了差不多四十秒钟——大家都觉得这时间太长——孩子的身体才浮出水面。

这样教,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思辨能力;二是有利于学生用更精准的词语来表达,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再次修改习作。

活动二:议——谁是真正的大赢家?

《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标画对阵图,学生就能直观明白为什么孙膑能帮助田忌赢了这场比赛。不过,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增加以下内容。

1.参悟与这个故事相关的诸多“赢家”。本文的学习可以在讨论、争辩问题“田忌赛马后,谁是真正的大赢家”中进行。学生首先要学习故事内容,了解字面意思。通过浅层次的学习,学生能发现“田忌赢了齐威王,是大赢家”。然后,学生进入大问题所创设的学习活动“探究真正的大赢家”中。

在活动开始时,学生需要查找历史资料,梳理证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故事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被载入史册,有了自己的“列传”,可谓青史留名。继续分析文本,学生会发现孙膑初到田忌身边时,是门客身份。赛马之后,孙膑成为齐国的军师,从身份的变迁来说,他确实是大赢家。后来,孙膑还和田忌一起完成了“桂陵之战”,留下了“围魏救赵”的佳话。之前陷害孙膑的庞涓战死,对孙膑个人而言,战斗中的他一雪前耻。所以,孙膑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赢家。

学生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不仅是答案发生了变化,还提升了学习的品质,拓宽了学习的路径。思辨性阅读还可以继续推进。通过分析当时战国纷乱的形势,学生还发现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善于纳谏用能,重用田忌与孙膑,给齐国百姓带来了安居生活。田忌赛马后,齐威王发现人才,使得齐国文有孙膑、武有田忌,文武兼备,雄霸一方。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大问题进行辩论、分析、查证、探索,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材料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分析。同时,学生在各自的理解基础上,和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实现了知识内容的创造性运用。

2.推荐相关书籍。基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读哪些书呢?《孙膑与庞涓》《中国智谋故事》,白话版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以及少年版的《史記》,从而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模块,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此外,这篇课文对于修改本单元的习作也有一定的帮助——让该说话的人物说话,说有悬念的话,吸引人读下去。

课文第3~7自然段是田忌和孙膑的对话——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读上述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孙膑对前面的赛马做过充分的研究,哪怕齐威王及贵族们在赛马中一直赢,孙膑也很自信,暂时没有告诉田忌赢的办法,最后用“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引起下文,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学习《田忌赛马》,教师应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智慧,可以从设置悬念的角度写对话。有了这一写作智慧,接下来,让学生第二次有针对性地修改习作。

活动三:辩——“矛盾对打”教学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文章告诉人们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这则经典故事,教师只有给学生更多的“矛盾素材”,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碰撞出思维火花。今天的我们,面对那么多存在的矛盾,绝对不能用“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结束。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这则寓言故事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又是什么?教师可用寓言文体特征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1.读《自相矛盾》,哪句话一出现,思维火花肯定要冒出来?哪句话一出现,就是思维火花?这两个问题,学生肯定都能找到答案。

2.本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编一个神奇的探险故事。很多学生的故事编完了,结局严重缺少“理”的呈现,也就是结尾过于简单、随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看看故事里的人物,最重要的是读读文章的结尾,向寓言学习,思考如何把结尾改得有水平。

此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如下学习活动:用半节课全方位欣赏学生习作修改前后的变化,如学生自读自改出现的佳作欣赏、改词语的片段欣赏、改句子的片段欣赏、改结尾的欣赏等,再留给学生半节课时间修改,直至完成习作。

教师通过识字写字、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等学习活动互动互促,多视角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CJYC2302140602]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教研室)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让学习活动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
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