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试卷命题中的创意表达

2024-06-10 05:24章远航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图文结合学科融合创设情境

章远航

【摘 要】 命题是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追求命题科学、有效的基础上,更要有创意。教师应利用创设情境、图文结合、学科融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关键词】 命题 创设情境 图文结合 学科融合

命题,是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命制科学而有效的试题,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体现。语文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表述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新时代对于教师的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科学、有效的基础上,更要追求有创意的表达。富有创意的命题表达能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查,更關注学生运用知识而非识记知识的能力。命题中常见的创意表达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之中逐步建构、不断丰富并提高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所以也格外重视发挥情境在教学实施和学业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命题表达也应充分发挥创意,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运用知识的方式来答题,从而使答题的行为产生意义。

如2013年南京市中考卷的第7题——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材料三: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4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与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清晰、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巧妙之处在于:首先,题目设置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这道题的语料反映了南京的文化特色,读题、解题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在价值导向上体现了文明、和谐、友善的时代精神,可谓立意高远,创意精彩,情意悠长。

又如2023年南京市栖霞区一模卷的第17题:

正值春游之时,学校安排初一、初二学生春游,却没安排初三学生春游。为此,你给校长信箱留言,表达初三学生想正常春游的愿望和理由,120字左右,署名用“一位初三学子”。(内容6分,表达3分,共9分)

这道题最大的亮点在于设置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情境——对于考生来说,类似的事情是他们在初三时很可能会遇到的,所以很容易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旺盛的表达欲。同时,题干的第一句话,既起到交代背景、创设情境的作用,又暗中启发学生从公平、管理等角度来表达观点。由此可见,这个真实而恰到好处的情境,同时起到了考查学生审题能力、撰写议论文的能力,以及根据对象和场合调整说话方式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图文结合

在语文课上,教师经常根据文本内容,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图形化的板书。在命题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手段,它不仅使题干的表述更为形象、生动,而且还比较直观地反映出题目的考查点,更将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2023年南京市玄武区一模卷的第10题——

小文为了解屈原的形象,梳理了文章内容,请你帮他完善。(4分)

首先,从左右两圆相同的面积以及各自的标题不难看出,两个圆分别象征着文本中屈原形象的两个主要方面——爱国者与诗人。其次,两圆内部分别列举了能体现屈原相应身份的文本内容,且句首标序号。这便是向学生明确传达信号:对照标题,在文中依次寻找并写出其他能体现屈原身份的内容。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身份不是彼此孤立的,是有交集的。在交集中,命题人用同音而不同义的两个词,揭示出屈原形象的深刻之处——失意的人生与诗意的生命,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这组图文搭配,清晰地将文本的脉络呈现在考生眼前,给学生的答题和深入理解文本搭建了桥梁。从设计上看,图形简单,文字精确,举重若轻,颇有巧思。

又如2023年南京市秦淮区二模卷的第17题——

小梅同学在阅读名著时,用一个字来勾连不同作品,经过梳理与探究,有所发现。以下是她整理的笔记:

发现:小说中人物各不相同的“闹”,均源自对现状的不满。

你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 12 部名著中选择了3部进行梳理与探究。(8分)

发现:(8)

这道题同时考查了学生对于多部名著情节的记忆、对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的理解,需要学生先快速筛选多部名著的情节,然后迅速提炼出其中的相似之处,对初三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命题者通过设计一个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向上答题的台阶,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使得他们能够“跳一跳,摘桃子”。试分析本题的逻辑如下:

因为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读,所以命题者先在左边设置三个方框,并标上序号,意在提醒学生,第一步先要选定三部用来答题的名著。接着,箭头向右引入一个圆,意在引导学生在选定名著后迅速提炼出它们在某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用一个字概括。最后,在右边设置三个更大的方框,提示学生重点叙述与圆里面的字匹配的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

图文示例,给学生搭建了答题的支架;箭头、序号和图形的相对关系,共同构建出思考的流程;左中右三部分,难度上逐渐递增,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发挥的空间。这一切使这道题圆满地完成了创意考查名著阅读的任务。

三、学科融合

语文课标明确将“跨学科学习”认定为较高层次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于此,教师在命题时可以拓宽视野,引入其他学科的资源,设计出具有创意、能体现学科融合精神而又立足于检测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试题。

如2021年南京市秦淮区八下期中卷的第19题——

阅读下面的对话和材料,并按要求写作。(30分)

小秦:昨天(3月16日)看《新闻联播》,外交部发言人针对韩国气象厅称源自中国的沙尘造成韩国空气质量下降一事表示,此次沙尘天气源自中国境外,中国只是“途经站”。

小淮:韩国气象厅真是说错了。我们可以仿照《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写法,以《沙尘之源》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把这个事情说清楚。

小秦:文章要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我们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呀。

小淮:我收集了一些资料,也许能用得上。

標“·”处为“三北”防护林体系,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

这道题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题,它以时事为背景,创设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通过人物对话、图片和知识窗给出了写作素材、写作要求。更有趣的是,这道题涉及语文和地理两个学科:考生需要先调用地理知识读懂图片,做出此次沙尘暴的源头在蒙古国而非中国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说明文的知识,如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完成作文。

又如2022年南京市秦淮区二模卷的第17题——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舞蹈动作“青绿腰”,再结合下图解释其平衡原理。

要求:不少于150字。(14分,含书写5分、表达4分)

上图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舞蹈动作“青绿腰”,舞者身穿青绿色长裙,梳山峰型发髻。

命题者抓住了热点事件,以一个舞蹈动作为载体,同时考查了学生物理中的力学知识和语文中的写作能力。当然,我们仔细分析题干会发现,这道题的回答包含了三个步骤:首先是描述舞蹈动作,这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仔细观察图片,把握对象的特征进而生动描写的能力;其次是根据图上的符号提示,从物理学上解释这个动作的原理,这一步主要考查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的把握。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必须同时结合舞蹈动作去解释原理,而非抽象地介绍物理概念。由此可见,解释原理只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借此去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设计学科融合类型的创意试题时切忌本末倒置,把语文试题出成其他学科的试题。※

[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开发‘小创造力: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育人新探索”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2JSQZ031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意表达:初中语文读写融通教学的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2022/03/2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图文结合学科融合创设情境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找准机会巧妙练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