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刘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而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和精神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以班级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提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通过创建班务共同体以划分班级网格主体、设置班级岗位、确立网格责任,将班级管理和学校德育管理上下串联,辅之以培训和反馈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网格化管理 班级岗位设置 管理育人
班级网格化管理是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实施分级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德育管理模式。近年来,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将网格化管理引入班级管理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保证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规范有序。
一、学校班级网格化管理概述
网格(Grid) 技术是一种以“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高性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为目标的信息技术。网格化管理一种是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实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的思想方法应用到学校管理中,依照年级、班级及学科体系等维度,将学校的行政管理划分为多个网格,使网格成为学校管理与基层教育教学的单元,从而建立一种监督处理双向问责机制。
班级网格化管理是学校网格的进一步延伸,是指将学生、班级事务、学习情况、兴趣特点等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设置班级岗位,进行精细化管理,让班级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各项管理工作中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管理潜能,培养责任意识,使学生拥有丰富、完整的德育体验,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与实施
(一)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顶层设计
网格化管理是学校开展现代德育工作的抓手,对德育质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德育工作从单元到系统、从共性到个性、从封闭到共享,班级网格化管理则是建设学校德育生态的重要一环。基于核心办学理念“拥有生活的力量”的指引,学校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一网三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的班级网格化管理顶层设计,并以此为核心,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逐层推进,拓展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二)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创建全员参与的班务共同体
实施班级网格化管理,需要立足学生管理者这个主体,梳理班级网格层级,统筹班级事务,对其岗位设置、管理责任及策略予以预设。
(1)内外串联,科学划分网格主体。在简化班级网格管理层级的基础上,要建立起以班级内网格为主、内外网格相互串联补位的德育管理网络。班级内网格的管理脉络以班主任(决策者)为一级网格、班委会为二级网格、管理实施者(管理员)为三级网格,其中管理实施者主体为学生,主要负责班级各项事务的具体管理;外网格以学校层面的行政管理为一级网格,图书馆、心理咨询室等功能科室为二级网格,各年级组为三级网格,由学校德育处统筹串联内外网格。
(2)调研论证,准确设置班级岗位。班务网格层级划分后,要进行广泛的调研论证,尤其要重视征求班主任的意见,结合新时期对班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准确设置班级基础网格岗位(如表1)。
同时,还要在基础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班务实际,给班级留有余地。除以上基础岗位外,每个班级可有所取舍,设立能反映班级特色的岗位,形成“年级有不同,班班有特色”的班级网格化管理局面,避免岗位设置的僵化。
(3)民主管理,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班级管理需要全员参与,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民主管理意识的要求。为体现全员参与性,学校主要采取民主选举、岗位轮换、全员监督等保证措施。
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学生全员参与选举,包括竞选岗位、参与投票等;所有班级岗位都根据班级实际进行轮换,三级网格员半学期选举轮换一次,二级网格员一学期选举轮换一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当家做主”;班集体全体成员都有监督权,可以随意向班干部、教师反映班级问题。
(4)明确职责,合理定位网格责任。宏观层面,校长是学校和班级管理的总筹划、总协调者,更是上下管理决策串联的核心角色;各行政部门(分管)是班级管理涉及的各个领域的责任主管。
微观层面,德育部门则是年级、班级网格化管理的串联引领者;班主任和班委会是从问题发现到解决全过程的参与者与主导者;一线管理员为学生,担负着处理班务的具体职责,是问题的直击者,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
2.形成上下串联的德育生态圈
少先队德育作为学校完整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至关重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彼此渗透的关系。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将德育管理工作路线逐步延伸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进而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提供坚实保障。
网格化管理,聚焦目标内涵与全域管理,要求围绕学生主体对其进行全覆盖式管理。为了防止班级网格化成为区域内的“信息孤岛”,学校少先队和德育处应成为学生个人—班级—年级—各行政部门—校长(决策者)的联系纽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沟通,同时也为教育问题的快速精准消除提供信息与策略支援。
3.打造学生主体的培训驱动轮
小学班级网格化管理对管理者的界定有别于一般的班干部,奉行 “人人皆可为管理者”的理念,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目标。因此,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素质良好的管理员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机制来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的管理员培训可以从三个层面進行。学校层面定期或不定期分年级召开班级网格员的全体培训会议,引导网格员以德服人、以诚动人,有高尚的品德;大队部、各行政部门、功能科室针对某一问题或活动点对点地对某特定网格员进行培训;班主任则可以利用班会课对班级内的网格员进行培训。
4.健全德育导向的多元评价网
评价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评价机制对班级网格化管理有直接影响。班级网格化管理多元评价网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由学校德育部门针对每个年级、班级设置网格分,如设置卫生分、管理分、两操分、环保分等指标,每日公布,激励班级日改日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各班级设定自己的考评体系,如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动态考核监督,低年级班级使用小红花等道具进行激励等,力求有特色、有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养成好的习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效
笔者所在学校自实行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来,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沉溺在班级事务中的班主任,为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管理班级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在班级管理中,学校逐渐实现了“凡区域有人盯”“凡事情有人管”,提升了管理时间效能。同时,只要某一板块、某一节点出现教育相关问题或隐患,学校都会有相关“事主”第一时间精确诊断、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地限制隐患外显化、防止问题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