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摘要:在2026年我省中考综合改革将全面启动的大背景下,思考如何构建素养立意下的中考命题新路径,在对我省六套中考命题质量评估的前提下,结合教育部对我省中考命题质量的抽样评估,旨在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新中考;素养立意命题;教学评一致性;依标命题
“中考”具有“两考合一”的功能,它既是全面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业水平考试,又是为高中阶段选拔服务的考试。同时,也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引导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科学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于2022年正式公布,它在教学层面强调了“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等要求,在评价层面明确了“依标命题”“素养立意”“教学评一致性”等理念[1]。这些新标准新要求在黑龙江省未来的中考命题中应该怎样落实,我结合近三年来教育部对我省中考命题评估的反馈和我省的实际,针对素养立意的中考命题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国家关于“新中考”的文件是中考命题的根本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近年来连续发布重要文件,对中考命题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从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要求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双减”等方面的系列文件,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前提下,更要注重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量。同时在试题命制方面提出改变试题类型和内容相对固化的模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又指出,“深入开展命题质量评估,推进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不断提高中考命题质量”。
国家关于“新中考”的文件是各省中考命题遵循的根本指南。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是做好中考命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深入推进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的源泉,是充分发挥中考命题导向引领作用、服务于立德树人、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竭动力。“新中考”的第一要务是教育性而非选拔性,中考命题应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具体依據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是课程教材之母,基于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教育自身发展的新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新挑战基础上的育人蓝图的课程总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纲领性指导性文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增加了学业质量、命题建议,明确提出了素养立意的命题思想,这都是黑龙江省未来中考命题的直接的、具体的依据。
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的领导下,从2020年起,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连续三年对我省各地市六家命题单位进行了中考命题质量的评估,全面地、客观地分析了命题质量的利与弊。
(一)各地市命题发挥了导向引领作用
1.坚持了正确的育人导向。将立德树人的理念、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融入到了命题设计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体现在不同学科的试题中。比如:注重家国情怀,紧扣社会热点,彰显社会主旋律,逐年增加联系生活,紧贴时代,关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等。物理学科试题以我国近两年的科技成果和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命题导向有利于强化学生正确的思想品格和正向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2.思想政治性审查制度落实得比较到位。试题做到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障了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性,没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没有涉及性别歧视及宗教、民族、种族禁忌的内容。命题的政治站位较高,审查严谨。
3.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体验和感悟。注重试题情境化,能够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社会,情境契合度进一步提升。一些地市的命题人员能基于学科特点,创设试题情境,自制一些示意图,创编能力很强,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彰显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底蕴,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人文性。比如有的地市地理学科试题情境取材于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冬季旅游、中东文化、北极考察、航拍中国、生态环境等,既有研究性学习,又有乡土地理的考查,视野开阔,地理素养渗透其中。
4.重视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三年的命题在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各地市坚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增大,探索跨学科命题,注重科学思维与方法、培育科学精神素养等在一些试卷中有所体现。
(二)命题中需要改进的几点建议
1.应进一步推动结业学科命题改革的力度。应改变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结业学科客观性试题占比较大现象,我省各地市结业学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查单纯记忆类试题偏多、考查综合思维能力试题偏少问题。有的地市历史学科、地理学科试题中机械性记忆试题占比超过了50%;选择题或判断题偏多,缺少探究性试题、情境化试题。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结业学科依标命题落实得不够到位,有的地市结业学科没有完全落实依标命题的要求。比如,政治学科七年级教材内容较少或缺失时事政治内容,历史学科存在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2.应进一步加强设置难度值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对三年命题的纵向分析看,绝大多数地市试题难度设置、答题时间与分值分配逐渐趋于科学合理,但个别学科预测难度与实际测试难度偏差较大。比如:地理学科个别地区预测难易比为7∶2∶1,实际比例是9.8∶0.2∶0,不符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的要求。教育部要求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难度应该在0.65-0.75之间,评估中发现个别学科存在超标命题现象,如物理和化学学科个别地市的部分试题难度达到0.3-0.5之间。
3.应进一步加大对命题、审题人员的专业培训。命题评估中发现个别命、审题人员对以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命题理解不到位,出现过渡依赖教材现象;对初中学段各学科应考核的核心内容理解不到位,出现偏题、怪题现象;对测试技术掌握不到位,出现试卷信效度问题;对中考命题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理解不到位,导致低阶思维类试题过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认知技能解决问题的试题不足等等。加强对命、审题人员的培训事关重要,是确保中考试题质量的根本。
素养立意对命题的要求旨在考查学生真实的、不确定性情境下处理复杂、现实问题时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学科关键能力等。广大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改进教学,不断强化中考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衔接,从而全面明晰素养立意命题的新趋势和新定位。
(一)素养立意命题的四大趋势
1.明晰新课标框架下的教学是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以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导向的能力培养模式;由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向重视学习过程。依据教学评一体化原则,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向应该是减少单纯知识记忆的“裸考”现象,让测试发生在知识生成或应用的情景中,不论是主观测试还是客观测试,命题应坚持没有应用情境不进行知识测试的思路,让考点孕育在产生知识或应用知识中[2]。
2.教学从过去的重结果转化为重过程重体验。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做事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教学的重点。素养立意的命题要从注重考查知识的记忆和结论转变为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思维、探究和做事的过程、能力、水平和呈现的品质。
3.从真实生活出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视考查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素养立意的命题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注重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的有机融合。新课程要求通过大单元开展项目式、主题化等綜合性教学活动,推进综合式学习。素养立意的命题要超越对碎片化知识技能的检测,指向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核;指向学生在具体学习任务时呈现出来的具有思维含量与探究含量的检测和表现。命题中要进一步关注任务的价值导向,更追求基于情境化任务分析、解决问题中考查学生思维水平和探究水平;更关注思维、探究的动力状况以及思维结果、探究结果的价值意义。最终实现四个转变:从重考查“有什么”到重考查“能怎么样”;从考查知识回忆到考查思维过程;从重视定量测量到兼顾定性评价;从过去的学生“答题”取向走向学生“作品”取向[2],。
(二)基于素养立意命题的新定位
中考命题务必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的规定要求,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和范围;务必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严格把控好难度的设置和区分度的合理性;务必坚持“以学定考、教考合一”的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强化命题的素养立意导向,体现“六个注重”:
1.注重体现时代性。结合学科的特点注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党史教育、时事政治等方面的题材运用、知识考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例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山西省道德与法治确立“红色教育”立意,选取“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主题,借助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在规划红色游览线路及辨识太行精神内核的任务完成中,增强了学生对党史的了解和对伟大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历史学科试题也聚焦这一热点话题,在情感、价值观的考查均指向:“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价值引领,凸显思想性,教育性[3]。
2.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重视学生学习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挖掘和提炼生活中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收集、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例如2022年北京中考试题以老师每逢节气给同学们寄语为内容,选取了2022年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应该熟知的常识知识,从这个立意设置情景,在试题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还将师生关系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3.注重增强试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适切性和公平性。设置适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情境,使问题置于情境中,调动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答题。杜绝试题情景创设水平低和考查内容关联度不大的无效情境。如2019年山东省中考试题,以我国快递业迅速发展为情境,从真实社会情境中给出了2014-2018年快递业增长量和业务量数据,以及快递业形成的固体垃圾的数据显示,在了解相关数据的前提下提出:+请你分别从企业和公民个人角度,提出“解决快递物流包装带来危害”的金点子。
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同时强调能力立意,将知识运用、思维方式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有机融为一体,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探究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
4.注重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学科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命题要从实际出发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对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和做事过程的考查,坚持试题的开放度和综合性。重视考查学科思想、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以单纯的偏、难、繁、怪等超标试题作为区分度现象的发生。
例如,2022年山西省道德与法治试题:山西某农村中学加强劳动教育。在校内“A”和“B”两块空地(见图1)修建劳动基地,分别为养鸡场和种植园,据此请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学校平面示意图,你认为养鸡场修建在哪一块空地合适?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2)一段时间后,个别同学觉得劳动又脏又累,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假如你是班干部,你会如何加以劝说?
(3)暑假,学校食堂暂停,种植园生产的蔬菜出现剩余。请你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学校周边环境,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该题创设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问题设置非常开放,而且综合性强,学生要基于真实情境去思考完成三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全面考查。
6.注重跨学科命题的探索与尝试。新课程标准中更加凸显对跨学科命题要求,在今年乃至以后的中考命题中要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推进跨学科命题的方向引领。例如,2022年山西历史题: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从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道题的第三个材料是(见表1):
问题:根据材料中的歌曲名称,简述1931-1945年间国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试题立意与课程标准中“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作用”以及“理解历史上革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等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目标相一致。
运用跨学科手段将音乐艺术鉴赏与历史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通过多途径感知历史,注重知识与时间相联系,“活化”教学素材。同时整合了古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参考文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15.
[2] 张卓玉.新课标背景下的考试命题改革走向[N].中国教师报,2022-4-22.
[3] 李萍.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考命题技术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22:201,318.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考省级命题研究”(JJB1423165).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