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敏
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石,是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心理教育,探索小学美术和心理教育的内在关联,搭建融合发展的多元桥梁,以美育实现心育,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发展心理素质,在美术作品的创造中收获快乐。本文着重谈论小学美术教育和健康教育实现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俗话说“艺术可以治愈心灵的创伤”,美术作为学生寄托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美术教师需要挖掘课堂教学的心育价值,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勇毅前行的不屈斗志,实现美育和心育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为本,重构教育理念
美育不仅关注学生对于美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构和引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美术教师需要重构教育理念,意识到美育和心育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比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内容的时候,美术教师需要挖掘本课内容的美育和心育素材,把握美育教学的核心,确定心育教学的主題。本课的教材内容是剪纸艺术,将班级描绘成一棵参天大树,学生比作其中的片片树叶,每一片树叶都是一个名字,蕴藏着丰富的心育内涵。美术教师可以从“自信的培养”或“集体意识的培育”出发,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介绍自己,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勇敢地站在教室的讲台上,或者以树和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和班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整体,只有团结互助的班级才能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美术教师在研读教学基本内容时,需要认真探索美育和心育的融合路径,更新教学理念,让小学美术焕发生机,实现小学美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
二、课堂实践,进行心理引导
“绘画是一种视觉语言,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传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美术教师想要深化美术教学的品质,引导学生认真领悟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核,发挥心育教学的基本目标,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把握绘画的初心,实现心理教育的积极引导。[1]
比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八课《画自己》的时候,美术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徐悲鸿的《自画像》,从眼神和脸庞中发掘其中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向往,让学生意识到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也可以成为心中理想的具象化。然后鼓励学生开展课堂实践,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最好的自己,有的学生希望自己勇敢前行,有的学生希望自己乐观向上,有的学生希望自己诚实善良,有的学生希望自己坚韧不拔,都可以通过美术来呈现内心最美好的期待。最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向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画作,表达画作的内涵,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小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美术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作用,采用积极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心理,在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巩固和增强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开展心理交流
心理健康的培育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还需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多元价值,重塑心理基础。合作是时代发展的主流,亦是实施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美术教师需要发掘合作交流的巨大潜能,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排除消极情绪。
比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我们身边的痕迹》的时候,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懂得发掘生活中的美、感悟和表达美,引导学生在情感分享的过程中汲取健康心理。首先可以通过实例教学法,通过信息技术展现生活场景,如热闹的小吃街、母子间的欢声笑语、认真打扫的清洁工人、引导交通的警察等,共同构成了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发掘出生活中的美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然后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选择出一个最感动的瞬间,利用手中的画笔将生活的痕迹印刻下来,最后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创作的初衷。合作小组是学生思想和情感碰撞的重要场所,通过感动瞬间的分享,触动学生内在心灵,实现心理的高效交流,引导学生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心理基石,而美术教师需要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
四、多元评价,纳入心理因素
作品是一个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寄托,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艺的高超与否,线条和颜色的搭配与否,可能是衡量作品的重要因素,但核心思想与情感是否符合健康心理,才是课堂评价的核心。因此美术教师需要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将心理评价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2]
比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童年》内容的时候,美术教师在衡量课堂教学的效果时,需要将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成为教学改进的重要方向。美术教师以童年为美术主题,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作品表现童年的深刻记忆,有的学生展现父母之爱,有的学生展现生活的美好,有的学生展现自己的理想,但也有的学生展现内心的彷徨,美术教师在品评学生画作的时候,需要从中挖掘出心理教育的方向,意识到哪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及时的指引和疏导,了解学生描绘灰色童年图画的内在原因,从原因出发,探寻富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发挥美育对于心育的补充和推动作用。
结束语:
美育和心育的有效融合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需求,美术教师需要把握美术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探索多元化的链接路径,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首先,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重塑教学理念;其次,要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美术鉴赏和创造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然后引导学生实现小组合作,在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中,汲取积极有益的心理要素;最后,应重构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将心理健康纳入考核指标,从美育中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娟.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0):108-109.
[2]周鸣.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7(2):44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