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政课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4-06-01 19:13刘雪丽
高考·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

刘雪丽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明确要求,高中思政课应以相关情境创设为依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综合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情境存在情境目标模糊、情境结构零散、情境难以引起共鸣等问题,需要学校、政治教师、学生三方共同积极参与,才能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进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政课;教学情境创设

在高中新课标中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在新课标中,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总结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而促成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就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高中思政课本身理论抽象性强,如果课堂乏味枯燥,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采用高效、能够充分体现核心素养、锻炼学生能力品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式教学法,突破传统机械讲授模式,要求教师从学生具体学情出发,创设性地构建有趣味、有深度的情境,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思考,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有机融合,并以景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学者提出,情境教学对思政课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利于激发情感,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知信行的转化;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2]。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成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但是,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对情境创设的实践运用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给思政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政课教学情境创设存在问题

(一)情境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导航,目标明确才能保证教师沿着预设思路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情境目标是课堂目标的具体化,情境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明确直接影响到课堂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情境设置中,情境素材的选取和情境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的思考方向和角度,贴切的情境和有思辨性的情境问题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探究学科知识。但是一些思政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与学科知识严重脱节,导致学科知识背后的核心素養难以充分展现落实。这种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境素材的选取,部分思政教师所选取的情境与学科知识并无密切关联,为了强调学科知识而生搬硬套到情境中,导致学科知识对相应生活情境的有效指导性不能充分凸显,从而使核心素养的形成大打折扣;二是情境问题的设置,有效的情境问题既要充分反映情境中的行为,也要与学科知识相衔接,从而充分体现所学知识,同时也需具备一定的思辨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但是在部分思政课堂中,思政教师积极引入合理情境,但是情境问题游离在情境与知识边缘,从而造成情境与知识点的分离,不能有效从情境和知识点的结合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

(二)情境结构零散

系统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有效的情境结构则能够在情境分析的过程中建立起学科事实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对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梳理与整合,从而锻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在知识整合方面,情境教学中最典型的就是“一案到底”式教学法,“一案到底”式教学法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串联起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锻炼思维能力。当前虽然有不少高中思政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运用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但是对于情境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却很少兼顾,具体表现在不同的知识点往往采用不同的情境素材,导致教学情境碎片化,情境材料堆积现象。这样的情境材料之间没有衔接、知识点之间缺乏过渡,造成知识记忆碎片化,缺乏课堂教学逻辑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系统有效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情境欠缺情感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情境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进行情感升华,从而培养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但是当前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从学科知识出发,着眼于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创设情境更是为了引发情感共鸣,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实现情感升华,落实培育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即使有的教师认识到情感价值观在课堂生成中的重要性,但由于采用的素材形式较为单一、情境材料不够新颖,比如只呈现传统的文字材料和简单的音频视频,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度不高,师生之间难以实现情感共鸣,情境升华效果并不理想。

情境目标、情境结构、情境情感的升华主要依托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对课堂情境创设的研究程度和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体验,并最终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要加强对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视,而一节高效的思政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学校的课堂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情境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共同促进课堂情境的有效落实。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政课教学情境创设优化策略

(一)提高教师情境创设能力

1.明晰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情境素材的重要出发点,只有目标明确清晰,才能在创设情境时更科学高效,更具针对性。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则是衡量情境创设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因此思政教师要明确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情境,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教学中,教师将本课核心素养目标确立为(见表1):

每一节课的素养目标犹如我们课堂路线的“导航”,它能有效指引课堂方向。因此教师在课前情境设计时,必须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教学情境创设精准定位,提高课堂效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整合情境结构

高中政治课程繁杂抽象,以统编版为例,包括四本必修课程,三本选修课程,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逻辑和法律等,这些内容又各自涉及更为广泛的其他知识,如果不能在这些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架构,这些知识点就如同一盘散沙,根本无法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间的逻辑连接。而教学情境作为知识点的重要依托,更应该力求整合一致,如果课堂情境结构过于零散,不同知识点采用完全不同背景的情境素材,则容易导致学生只知“点”,而不知“线”“面”,不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更无法从整体上宏观把握高中政治学科知识。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设置对比情境,在同样的背景材料下,通过设置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在鲜明情境对比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观点碰撞中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学科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总议题,然后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划分相应的子议题,从而形成主题鲜明的系统情境架构。这样的议题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特定主题,循序渐进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深入探究思考,而不是走马观花般浅尝辄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讨论特定情境下的相關议题,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整堂课知识的整合,并能将学科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科素养的培育。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教学中,设置总议题——“粮食安全背后的守护者”,创设结构化情境(见表2):

以上结构化情境以“粮食安全背后的守护者”为总议题,结合教材重点知识,创设三个“聚焦”子议题,然后设置各自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探究相应知识点。整节课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可见整合情境结构有利于打破情境碎片化的局限,增强教学逻辑整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成核心素养在课堂有效生成。

3.语言渲染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一节高效生动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语言魅力,而且高中政治理论知识本身抽象枯燥,更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为此,教师要不断研究语言技巧,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语言的魅力,善于运用轻松活泼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极大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味同嚼蜡,平淡无奇,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可能打造师生高效互动的课堂。另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力,注重语调抑扬顿挫,为学生营造具有渲染力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捕捉学生情绪反应,抓住时机,一鼓作气,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从而实现情感升华,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完善学校情境创设保障机制

1.建立高中思政课程资源库

情境式教学中情境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情境式教学的成效,而衡量情境创设质量的重要标准就在于情境材料是否选择、运用合理。高效的情境材料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政治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为依托,一步步通过合作探究得出需要探讨的知识点。而且情境材料要新颖,政治学科与时政密切相关,情境材料要跟得上国家的政策要求,跟得上学生对新闻的热情和好奇心,所以情境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材料通常来自教师个人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实材料和网络中搜集的相关材料,这两者中居多的仍然是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情境材料。虽然当今高超的网络技术使得建立高中思政课程资源库的技术难度降低,获取相关资源的速度提高,但是在信息化社会中,材料的分散程度也在加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对网络获取的情境材料进行大量阅读、筛选,以便找到最贴切主题的素材。

通过思政课程资源库的建立,一方面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筛选的合适素材以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保存,方便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快速、便捷地找到丰富的创设材料,降低教师创设情境的难度,帮助教师高效备课。另一方面,通过录制教师情境教学视频,反思情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情境式教学的教学质量。

2.完善情境式教学评价体系

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机制,有助于激励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运用情境式教学,有利于为这一教学方式的高效实施提供重要推动力,因此要充分完善情境式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制定多样化的评价主体,由学校这一主体进行单一的评价无法全面精准反映情境教学情况,应该多维度、多主体地对这一教学方式做出客观评价。学生作为情境教学的直接受众,更有充分的发言权去评价情境教学的效果,比如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探究。而且教师本身作为情境的创设者,对于情境教学的效果感悟也是最深刻的,能够清晰获知情境素材选取是否得当,问题设置是否合理,能否跟知识点有效衔接,以及应该如何改进等。因此在评价时可以设置多个主体参与评价,避免参评主体的单一化,比如可以设置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从而帮助教师全面收集情境教学中的相关反馈,更精准地反思情境教学的不足之处。其次,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不能只瞄准结果评价,更应注重过程评价。教师情境式教学法的使用过程、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进行评价分析。而且教学结果的考评标准也要多元化,不能只依靠一次考评的分数作为标准,应该以学期成绩的变化指数作为测量标准。最后,将情境式教学的使用情况纳入整体教学评价体系中,运用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励教师高效运用情境式教学,从而提高情境教学的能力。

(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情境

1.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会因缺了主角而黯然失色。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就是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思政知识本身过于抽象,理解记忆难度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消极对待知识点的学习,对知识点缺乏探究的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要想改善这一现状,让情境式教学发挥最大功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主动进行课堂探究。

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能够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著,情境素材可以多采用学生身边事例,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思考情境的发展,在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创新情境形式,“投其所好”,跟上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演讲、模拟表演等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2.养成情境意识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居于主要地位,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往往习惯用理论讲理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课堂效率较高,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很容易让学生潜意识中形成政治学科枯燥无聊的看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等待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处于被动传授的地位,毫无积极性可言,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通过情境式教学锻炼学生的情境意识,激发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果。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做出相应反馈,比如“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全面”“这位同学思路很独特”等,并适当予以掌声鼓励,学生在鼓励和自我肯定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情境意识,跟随教师思路,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素材和设置的问题要有思辨性,没有思辨性的问题,所有的鼓励作答也是无用功,思辨性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发散思维,积极主动地沿着知识脉络去思考实际生活,将学科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连接,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束语

高中思政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达成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多方配合,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中共同深入探究,在情境中锻炼思维,提高团结合作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涂丽琴.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思政学科教学评价”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