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能力

2024-05-29 11:43盛银花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5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专业认证语文教学

盛银花

摘要:师范专业认证和中学语文新课标都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思考。教学反思包括教师的反思和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的外延包括反思教学前的备课是否充分,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贯穿“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反思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解读能力,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其次,本文总结了语文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反思、阅读教学反思、审美鉴赏反思、文本解读反思、写作教学反思、教育思想反思。最后强调了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专业认证;语文教学;反思能力

师范专业认证中师范生的毕业要求之一是反思发展,这也是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1]这四个维度是互相关联的,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包括语文的经验思维、语文的迁移思维和语文的反思思维的形成。反思能力既是語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同时还是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师范生的毕业要求之一。因此,厘清语文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分析语文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总结语文教学反思能力的作用和意义,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语文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和外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尽力为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夯实基础。要求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价值和多样文化,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进行独立思考、欣赏文字魅力。怎么样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呢?关键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加强。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思考。[2]教学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由个别体验到理性的更全面的思考过程,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的扬弃性思考;二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所依据的教学理论和学习主体所作的思考和再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教学理念的更新。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外延

确定反思的问题和对象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的前提。有了反思的问题就有了反思的外延和改进的方向。教师反思的外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前的备课是否充分。备课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既要备教材、备教学的重难点,更要熟悉掌握学情并依据学情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前认真充分的备课直接关系到上课教学的成败。教师教学后应该反思自己备课的环节是否完整,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和需要进一步补充和改进的地方。

2.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互相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反思在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学互动环节是否合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是否良好,学习知识的兴趣是否浓厚。

3.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课堂教学后我们要对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后需要反思的内容。

4.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贯穿“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基本理念提出。“立德树人”的理念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过程中进行身份认同、增强民族文化意识的过程;“思维发展与提升”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自我对话,思考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进行价值建构的过程;“审美鉴赏与创造”就是学生提升鉴别善恶美丑、判断是非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提升审美品味的过程;“文化传承与理解”就是学生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体会革命历史文化、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是学生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的过程。而“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产生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学习材料特点、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等,自然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功能,将语文教学和“立德树人”有机融合,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5.反思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解读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是一种习惯和能力,难以一蹴而就,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培养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6.反思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董菊初的《名师成功论》中提到“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好的课堂用语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十分重要,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探究和调整,思考自己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进行改革,提高课堂用语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语文教学课堂环节的用语有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等。[4]我们以导入语为例,来看看课堂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导入语一般都是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来激起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成为课堂探究的突破口,使得学生走进文本,为学生更好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一些导入语还会激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的氛围,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导入语的设计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设疑导入法、引用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类比导入法、情景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等。如介绍钱塘江潮,可以用视频导入法。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

语文教学反思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既有教学方法的反思,也有具体教学内容的反思。

(一)教学方法反思

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反思。[5]比如案例法,结合教材内容,举典型的案例说明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再比如比较法,在教学中比较古今汉语的差异,比较中西方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还有归纳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汉语知识的介绍,归纳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使得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体会汉语的魅力。

(二)阅读教学反思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着重反思思考阅读的篇目、阅读的方法、阅读理解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发掘其中蕴含的审美意向。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认识社会。通过阅读,体会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体会汉语变幻出的诸多魅力,让我们知道山可以叫翠微,海可以叫苍渊,云是仙凝,风是扶摇,太阳叫扶光,月亮叫望舒。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愫,让我们知道“天涯”到底有多远,“断肠”是怎样的一种思念,有一种“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一种“喜”,是“漫卷诗书喜欲狂”,有一种“悲”,叫“十年生死两茫茫”。

(三)审美鉴赏反思

语文教材中有文学鉴赏、语言鉴赏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可以体会古人丰富的情感,鉴赏古诗词的语言美。比如古诗词中有关“遗憾”感情的诗句赏析:宋代贺铸的《芳心苦》“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唐代李商隐的《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唐代张籍的《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代崔护的《提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崔郊的《赠去婢》“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宋代欧阳修的《浪淘沙》“今年花盛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宋代陆游的《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清代王国维的《蝶恋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不同时代的不同诗人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相同的情感,可见情感相同,汉语的表达不同。围绕一定的主题鉴赏古诗词远比单一古诗词的鉴赏效果要好得多。

(四)文本解读反思

当我们解读《诗经》里的诗歌《蒹葭》时,如果仅仅只是解读文本诗句,难免单调且晦涩。经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反思后,我们可以结合一些视频来解读、体会《蒹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是《蒹葭》配乐诗歌朗诵,还可以结合《蒹葭》诗歌中的“白露”讲解、“白露”诗词、“白露”朗诵等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欣赏古诗词的美。

(五)写作教学反思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学生所学知识的最终表达。除了作文的体裁、题材等基本知识外,重点是如何作文,如何结合阅读积累素材写作成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古文时,积累好的词语和句子。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源自南北朝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后来金庸的《天龙八部》里也化用了这个句子“高帽与马屁齐飞,法螺共锣鼓同响”。再后来,湖北经济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词“彩带与山川齐舞,经视共万家一色”也是源自古诗文。可见,好的句子,历代经久流传。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多多积累,多作古今对比,反复体会,会提高写作表达能力。比如,我们现在说你真好看,古人说锦衣雪华遇颜色,回眸一笑天下倾。我们现在说你真帅,古人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我们现在说太心酸了,古人说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纸上酸。我们现在说我不要你了,古人说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我们现在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古人说囊中羞涩,不知市井繁華。我们现在说别睡了,起来嗨,古人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夜游。我们现在说越努力越幸运,古人说星河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六)教育思想反思

经过语文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育思想。一定要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比如乡村振兴政策、四有好老师要求、双减政策、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要求、中考语文新动向、高考语文要求等等来总结自己的教育思想。

三、语文教学反思的作用及意义

语文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教师提升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反思来源于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它要求教师把平时自发产生的对教学的思考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同时它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通过教学反思能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高效率。因而,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一)教学反思有助于实现高效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教师不断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

(二)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主要包括鉴赏、判断力、创新、审美感知、批判以及想象力等方面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描绘真善美方面的文章较多,教师口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类文章能够理解什么是真善美以及如何分辨美与丑,进而加强对美的感知。

(三)教学反思有助于丰富文化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博大精深。语文课本中涵盖了许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文化哲学、经典诗词、文学名著等,这些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口语可以引导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和学习,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文学的学习来实现。

(四)教学反思有助于强化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这些能力。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其内心情感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和提炼文章的关键内容,并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进而更好地展示语言的独特艺术。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3.

[2]刘智俊.部编版教材使用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J].教书育人(上旬刊),2023(3):46.

[3]董菊初.名师成功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8.

[4]林勇琛.基于教学反思角度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23(29):91.

[5]黄捷.基于教学反思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施路径[J].智慧,2020(6):44.

[本文是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策略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667)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专业认证语文教学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