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内容写作训练的教学策略

2024-05-29 09:01:08郭斌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5期
关键词:说理议论文语言

郭斌

摘要:学生在议论文内容写作上存在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在说理透彻、材料支撑、语言助力三个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化理性内容、实化感性内容、优化表达内容。如此,会促进学生议论文内容写作能力实现重大突破,进而开创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议论文;内容写作;说理;材料;语言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一书中说:“许多课堂都在刻板地减少问题的复杂性,……结果,太多的学生形成了只能对付那些简单化了复杂性的问题的途径和策略。”[1]当前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也在“刻板地减少问题的复杂性”,在审题、结构安排、首尾写作、拟题等环节上过多地进行技巧或套路式的引导与训练,而普遍忽视甚至是有意避让具有“复杂性”的内容写作训练指导。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在写作中说理文字不着边际、浮于表面的多,聚焦透彻的少;材料数量多、叙述多,能有效支撑论证的少;词句呆板枯燥的多,富有表现力的少等。根据上限效果理论,属于技术层面的训练其实不必长期坚持,而指向内容具体深刻的实质性训练则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有长期坚持的必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促进学生议论文内容写作能力提升上的一些策略。

一、说理透彻,深化理性内容

说理,即讲明道理,体现议论文写作的本质特征与终极要求。有人把议论文文字类型分成主体(说理部分)、支撑(论据部分)、过渡(如开头)、照应(如结尾)四种,这种划分是有道理的,说理文字被称为主体文字,足见说理之于议论文写作的极端重要性。透彻是说理的根与魂。说理透彻,即说理要详尽而深入。

1.路径:深入内部

深入写作对象的内部进行写作,是说理透彻的必然选择与唯一路径。这里有三点提醒,一是要帮助学生克服天性中的畏难意识,让学生从心底认同“轻写作只能轻收获”的道理;二是提供深入内部说理的范文范段,让学生在借鉴中尽快地学习写作技能;三是及时展示并赞赏学生的写作成果,让“身边的榜样”在集体空间内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例如话题“总会有美好在发生”,如果没有“深入内部”的说理要求,学生就很有可能从以下角度写作:“总会有美好在发生,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总会有美好在发生,让我们明白人生的价值”“总会有美好在发生,世界因之和谐”等。这样写,与话题没有直接关系,再怎么说理,内容都是宽泛空洞的。而按照“为什么总会有美好在发生?”或者“是谁或者是什么决定了美好总会在发生?”去写,这就是深入内部说理,才能深化理性内容。如:

美好是没有‘门第观念的公平性产物,这就意味着它不会以物质条件作为衡量自己是否该发生的标准,如此,它等可能性地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甚至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因而,美好总能牵动一切,也驱动了自身总会相应地发生。

这段文字深入写作对象内部,抓住“公平性”这个特征进行透彻性说理,完全避开了大而空的“外围写作”,内容因“深入对方禁区”写作而具体深刻。

2.手段:诠释到位

其实,说理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诠释的过程。诠释,即解释、说明。近代以来关于议论文教学的言论,笔者认为当属夏丏尊看得最准、说得最好。他认为:“议论文虽和说明文不同,但议论文中用说明文的地方很多。……例如主张‘男女应当同学,那么教育的意义和男女的关系等,都非先加以说明不可。”[2]传统议论文写作注重“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创新”为例,要回答“创新是什么”“为什么要创新”“怎么创新”,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问:创新什么?创新的意义(或创新的原因)是什么?创新的办法是什么(或有哪些)?这样,“三段论”全部变成了“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而“是什么”就是夏丏尊极力主张的“说明”,也就是诠释。

所以,没有诠释,就是空说理;即便说理,也很难说下去。可以说,诠释越到位,说理就越透彻。如在摆出观点“美好从隐匿到发生,在于我们的主观发现”后,跟进诠释:“当我们投射这份发现时,所目及或心注的,无论是身边的还是远方的、是大的还是小的、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会在坑洼处升起蓄势之美、在巅峰处展露俯就之美,在喧闹处呈现内敛之美、在静谧处绽放勃发之美……”由于诠释到位,“美好在于我们的主观发现”這一观点没有成为一句空话。这种“观点+诠释”组合能让说理透彻更容易做到,理性内容更容易具体、深刻。

二、材料支撑,实化感性内容

议论文写作打的是“组合拳”,感性内容写作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相对于理性内容的抽象性,感性内容表现的是具象性。两者的有机融合,才是议论文内容写作的最好质态。古今中外的现实世界以及人类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出现的人、事、物、景,都是具象性的存在,是感性内容写作关注与涉及的材料来源。然而,学生写出的由材料主导的感性内容普遍存在不恰当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大篇幅叙述材料,缺乏“剪材”的意识与习惯;二是材料运用与论述观点不能吻合,有的甚至完全不沾边。前者的不恰当在于以叙代议,是对材料的服务性地位认识不足;后者的不恰当在于材料与说理分离,是对材料的支撑性功能认识不足。

1.整理材料是关键

学生感性内容写作出现问题,从结果看是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但根源是对材料的整理不到位。所以,谈恰当运用材料,平时的材料整理是绕不过去的。其实,积累材料并不难,难的是整理材料。打个比方,积累像在山里找矿石,而整理就像是把矿石提炼成金粒,然后根据规格要求把金粒整合成金块。比较在议论文写作中的支撑作用,“矿石”类的材料要远远低于“金粒、金块”类的材料。学生大篇幅叙述材料,就是因为他们占有的是“矿石”类的材料,而不是“金粒、金块”类的材料。

材料整理的最大诀窍是,对材料中的“这一个”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剔除“这一个”外围大量的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即要整理出本材料区别于其他材料的独具个性和特色的信息。如《党费》一文中,地下交通员黄新的“想法儿把红旗再打起来”“现在的任务也能完成”“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等语言,都是他区别于其他革命战士的重要信息,把它们整理出来,就成了对黄新人物材料积累的“这一个”。正是材料中的“这一个”,决定了“这一个”材料的分量。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材料整理这一环节,尤其要重视整理材料中的“这一个”信息,这样就能真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自然对接,进而有力压实议论文写作的感性内容。

2.材料运用在恰当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有一篇知识短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文中寫道:“材料运用恰当,能深化文章主旨,引导读者思考,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3]如何恰当地运用材料而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里提供两种方式。

一是“嵌入式”,指在说理文字行文的过程中,嵌入篇幅极小甚至是一个词语或短语的材料。如“补短减少了困扰个体的‘阿喀琉斯之踵,为个体集中精力扬长铺垫了机会与可能,……”,这段话把“阿喀琉斯之踵”这个材料嵌入说理文字之中,虽然篇幅微小,但表现的感性内容却是足够的,同时也保证了说理这一表达方式的主体地位。

二是“糅合式”,指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并把它们与说理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糅合成一个文字集合板块。如:“坚守本真,是一种进取与超越。J·K·罗琳的本真是把内心的力量灌注于她的文学作品,……她以笔名撰写侦探小说《杜鹃鸟的呼唤》,希望在新的文学领域实现‘本真的再出发。……她希望得到的不是再次验证所谓的存在感,而是她在本真的文学世界中的进取之旅、超越之程。”这段糅合式的文字段落,既有说理分析,又有事实看点,而且两者有机交融,这样,既压实了感性内容,又完成了说理分析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三、语言助力,优化表达内容

关于议论文的内容写作,还要同时重视语言文字的处理与完善。类似于建房子,梁柱、墙体、屋面等主体建筑建成后,还要进行装饰,这样才能称之为房子,才能住人。议论文的内容写作与建房子稍有不同的是,内容写作与语言修饰是同步进行的。不是说思想与材料在脑子里了,只要在作文纸上“码字”,就代表内容写作完成了。如果是这样,就不是基于语文学科性质与功能的议论文写作。毫无疑问,议论文的内容写作是姓“语”的写作,要向“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与美感”[4]这个方向努力。应该如何做到呢?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精炼。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的语言文字普遍“虚胖”,犹如朱自清所说的“往往写下些不是支离便是宽泛的废话”[5],严重影响了内容文字表达的效果。朱自清认为,这跟学生说话多有关。细想一下,朱自清的判断不无道理。笔者也进行了验证性的观察,班上大凡“张家长李家短”地说话聊天的学生,他们的作文语言往往东拉西扯、支离破碎。学生语言“虚胖”的第二个原因是,学生在内容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力基本被说理分析、寻求材料支撑所牵制,顾此而失彼,分不出精力去锤炼语言文字。这里既有习惯方面的原因,也有能力方面的原因。

针对这两个问题,除了肯定学生会说、能说对将来有良好的影响外,笔者在每周都安排一两节静默的课堂,或者在课堂教学之余安排静默的时间段,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一些哲思类的文章。同时重点进行语言精炼示范文字仿写与优秀习作展示这两项活动,示范段仿写类似于书法练习中的临帖,是练就写作“真功”的必备环节;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习作,更能激发学生正常的竞争心理,从而促进全班学生锤炼语言能力整体提升。

一名议论文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经过上述环节训练之后,写了一篇话题是“扬长与补短”的作文,尽管全文写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文中的一处文字还是比较精炼的:“‘补短为‘扬长清扫了前行路上的主要障碍,使‘扬长的底色更加深沉、丰富,即知识、技能等更加广阔、扎实。‘扬长因之而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自由而尽情地释放无限的潜力。”这段文字之所以比较精炼,一在于运用了“因之”这个文言词以及“后顾之忧”“轻装上阵”等成语;二在于每句话都经过了推敲,不是想到什么就原封不动地写什么。

二是语言生动。议论文内容写作训练要求的“语言生动”,指的是语言有活力、有表现力,绝非记叙类文体写作用词精美的所谓“文采”。我们知道,提到语言生动,比喻、排比等修辞一般是首选。确实如此,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介入可以使枯燥的说理变得形象生动,同时也大幅减轻说理文字不易“下行”的压力。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有一项工作极其简便又极其重要,那就是帮助学生积累生动的词汇。生动的词汇积累多了,必然会发生质变,质变的结果就是学生产生良好的语感。生动的词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实际意义的,一类是起过渡作用的。如学生写作的段落:

诚然,生命就如茫茫宇宙中一粒“时代的灰”,渺小而又无边际地漫游。然而,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我们铺展开人生的精彩长卷,抚慰行至半途的灵魂,呢喃鼓励的絮语,赋予了生命的“镀边之力”,向着伟大的光华迈进。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中,我们完成了对自身的认领与定位,对生命的拥抱与归属。

这段话中的“时代的灰”“漫游”“渡边之力”“光华”“呢喃絮语”“认领与定位”等都是有实际意义的生动词汇,“诚然”“然而”“从这个意义上看”是起过渡作用的生动词汇。两类词汇配合着比喻、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使得这段说理文字内容饱满、具有美感。

综上,提升学生议论文内容写作的水平,是当前高中写作训练教学最紧要的任务。如果放眼整个人群做一番观察与思考,可以发现,在需要深度思考与高质量表达时,多数人在潜意识里立即产生的基本上是排斥或拒绝的态度,这种排斥或拒绝就是本能地不想费神思考、不愿费力表达。学生也概莫能外,甚至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学生议论文写作内容“大而空”问题长久存在、极难改变的根本原因。然而,只要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聚力,重点在说理透彻、材料恰当、语言助力上下足功夫,就一定会促进学生议论文内容写作能力实现重大突破,进而开创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新局面。

注释:

[1]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徐斌燕,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9.

[2]夏丏尊,刘熏宇.文章作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3:55.

[3]教育部组织编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7.

[5]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55.

猜你喜欢
说理议论文语言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4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
环球时报(2016-06-24)2016-06-24 07: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