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金燕
【摘 要】 中国神话故事语言平实,充满丰富神奇的想象,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讲述、品读故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审美意识。
【关键词】 神话故事 思维发展 方法指导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素养中亦包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目标。神话故事语言平实,易于理解,充满丰富神奇的想象,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阅读内容。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选编《羿射九日》这个神话,意在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神话的神奇,初步懂得神话中的人和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情感。基于这样的编排意图,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板块,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羿射九日》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人类在十个太阳炙烤下艰难的生活场景,如何让衣食无忧的学生感受这种“艰难”呢?我先让学生圈出关键词“晒枯、烤焦、蒸干、熔化”,接着让学生谈谈读这些句子时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然后借助禾苗干枯、河床龟裂等图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想象,印象更深刻,更能触动内心,于是,我设计了一组练习让学生想象说话。
老百姓饿了,可是( )。
老百姓渴了,可是( )。
老百姓累了,可是( )。
老百姓要下地干活,可是( )。
《羿射九日》课文内容较长,在读的方面,训练重点是默读。默读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大地上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从学生凝重的神情、低沉的表述中,我知道他们被神话故事中的语言文字深深打动了。
再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教师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勃勃生机”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勾画关键词语“滋润”“繁茂”“奔腾欢唱”后,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调动生活积累进一步想象“勃勃生机的大地上还会有哪些景象”,从而在想象说话中加深对“勃勃生机”一词的理解。
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天马行空、异常活跃,教师要深刻认识这一特点,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合理引导,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1.梳理故事发展顺序,在师生对话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故事中哪些内容很神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课后练习中提出了“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的学习要求。《羿射九日》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而来,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了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在教学中,我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前提下,以课题“羿射九日”四字为核心,抛出了三个问题:羿为何要射九日?羿是如何射九日的?羿射九日后,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避免了乏味的解说,学生在轻轻松松的问答中理解了生涩的专业术语,并且把整个长故事浓缩成了三句话:羿看到十个太阳炙烤大地,人类生活十分艰难,所以要射日;羿克服重重困难,射下九个太阳,留下最后一个太阳;大地上重新现出勃勃生机。概括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学生讲好这个故事奠定了基础。学生熟读了课文,又理清了故事的脉络,按顺序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也就不难了。
2.联结已有学习经验,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借助提示讲故事”这一语文要素,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已经进行了学习:《大象的耳朵》一课借助关键句讲故事,《蜘蛛开店》一课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小毛虫》一课借助图文结合的多种提示讲故事。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联结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关键词句、表格提示、图画,按顺序把故事讲清楚。其次,提出讲好故事的要求:先自己讲给自己听,第一遍要独立完成;再讲给同桌听,并让同桌提出一点建议(优点、缺点都可以);讲给全班同学听,可以在开头、中间、结尾给故事增加更神奇的内容。最后,我出示“讲故事评价量表”,让学生从“按照顺序讲清楚、绘声绘色讲神奇、想象神奇有创造”三个角度打星评价。不同主体的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自评、同学评、教师评中,讲故事方案、讲故事要求、讲故事评价表,为培养学生清晰的逻辑思维搭建了支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1.品人物,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神话故事历史悠久,流传性广,一个主要原因是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或锲而不舍,或勇敢神武,或勇于开拓,或舍生忘我。在教学中,教师可唤起学生“英雄崇拜”的心理,通过对主要人物、事件的分析,体会人物的英雄事迹。
以《羿射九日》为例,故事通过对后羿射九日过程的描写,表现了羿刚毅有力、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后,我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对后羿射九日的描写进行品析,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将羿射日前后的情景描写做对比分析,体会人物的伟大功绩。这样的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2.品主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神话故事更是其中的瑰宝。学生透过神话的幻想,从神话人物的作为中了解中华先民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分析、概括了羿的英雄形象,那这个神话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我先让学生谈谈《羿射九日》这个神话故事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看法。对于已经了解许多科学知识的现代学生来说,这些想象太过神奇,他们毫不掩饰地说:“这太夸张了!这太离谱了!”面对这样的质疑,我顺势追问:“神话故事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想象呢?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问题把学生引入深度思考:“《羿射九日》赞扬了人们战胜恶劣生存环境的决心”“《羿射九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就这样,《羿射九日》的主旨在学生的思辨中得到了深化,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中国神话故事丰富多彩,蔚为大观,而课堂上的学习是有限的,这需要教师把学习扩展到课外。温儒敏教授提出閱读教学“1+X”模式,就是将课堂上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广阔的课外阅读中,达到“读一篇,带一本,会一类”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迁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