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4-05-21 13:40:32劳颖明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理念

劳颖明

摘 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进入新时代,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在开发与实施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明确课程设计理念,构建课程内容框架,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课程;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7-0027-04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通过开发和实施劳动实践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明确课程理念,提炼劳动实践校本课程内容框架

(一)课程理念

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纳入学校主题实践活动整体规划。我校自2020年起探索构建包括传统文化课程、社团课程、主题实践课程三大课程的“君智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建设基本实现了特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其中的主题实践课程又以本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风为导向,提倡每个月用一天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搬进大自然,开展有计划、有目标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促使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在上述课程建设初期,我校立足育人目标,初步规划了诗意田园、场馆寻迹、科创未来、职业体验、文化探寻、院校之旅六大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各班学生到南宁市各大活动基地开展活动。但在實践中我们发现,各年级学生每次活动都是各行其道,看似多姿多彩,实则缺少规划,理念不清,指向不明;虽然有了实践框架,但并没有体现出综合实践应有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尤其缺失了劳动教育,未能体现“五育”并举。于是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决定以主题项目化的形式进行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明确了下面的课程理念:以主题项目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多维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丰富的劳动知识、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学生掌握符合各年段特征的劳动技能,最终形成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课程目标。

(二)内容框架

生活是教育教学的资源库。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我校立足区域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体力劳动,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构建了劳动实践校本课程框架内容(如表1)。

由表1可知,我校的劳动实践校本课程内容主要取材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把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将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主题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动起来。例如,第4项“美丽的丝绸”主题实践活动以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中有关养蚕的内容为切入点,学校与八桂丝源桑果园研学基地合作,共同开发了走进“蚕海桑田”、践行“春蚕精神”等主题研学活动。由于学生在课本上学习了有关蚕的生长知识,初步了解了养蚕的过程,因此在开展上面的主题实践活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这些研学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立足学校实际,统筹实施劳动实践校本课程

(一)完善课程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研究员时俊卿指出,劳动教育区别于劳动,也区别于劳动技术教育,它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了解劳动场景程序技术、科学享受劳动成果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1]。为此,我校紧密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劳动课标》)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劳动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活动场地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只有通过多方联动,才能实现劳动实践课程最优化。为了找到符合实际的劳动实践校外场地,我校积极发动本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学校周边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梳理了一批具有相应资质、适合开展劳动主题实践活动的校外基地(场所),让学生能在其中动脑学习、动手实践,提高劳动素养。

经过前期调查,我们明确了学校周边多个劳动实践基地(场所)的特色、优势,随后根据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目标及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选定了一批符合学生劳动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基地(场所),并在学校已开发的研学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完善了劳动实践校本课程体系(如下页表2)。本体系共分为诗意田园、场馆寻迹、科研未来、职业体验、文化探寻、院校之旅六大版块。依托这些实践基地(场所),我校充分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元素,明确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努力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在“职业体验”板块,我们组织高年级学生走进金穗现代农业园,让学生体验现代农业生产,认识到做一个新型农民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选择,对农业现代化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从而学会尊重农民、尊重农业劳动,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等道理。

(二)创新课程实施形式

《2022年版劳动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成为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校经过探索实践,构建了“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六义”指问、读、思、做、简、厚,即让学生问起来、读起来、思起来、做起来,做到删繁就简、厚积薄发;“四动”指导问启思、情境体验、互动交流、智动拓展四个阶段),取得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成效。为此,我们在开发与实施劳动实践校本课程时,灵活运用“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提炼了劳动实践校本课程“六义四动”活动流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灵动飞扬、智慧生动”,促进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

下面,笔者以我校一年级“我劳动、我快乐!”4月主题劳动实践活动为例(见下页图1),呈现“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劳动实践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由下页图1可知,在“我劳动、我快乐!”4月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活动前的“分组整队,明确任务”环节,讲解员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提问,引发思考,体现“问”“思”。在活动中的“深度参观,交流思考”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参观种植棚区,边看边读边思考,体现“问”“读”“思”;随后,学生积极参与采摘、磨豆浆等活动,主要体现“做”。在活动后的“思索总结,交流讨论”环节,认识到“看起来烦琐的劳动,实际做起来简单”,并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劳动技能,体现了“简”“厚”。

(三)形成劳动育人合力

《意见》要求,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以此为指导,我校建立了以学校为主体,家长积极配合,社会广泛支持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活动时间统一安排。学校按照既定课程内容与方案,提前规划,安排好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线路、具体流程,设计好活动方案及综合实践手册,统筹规划每个年级的实践活动场地,并按要求报备、联系,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场所的作用。学校积极与相关基地(场所)对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按学校的主题要求开展活动,遵守基地(场所)的管理规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明确场地活动的要求,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三是合理安排人员。学校按照活动的具体要求,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人员:以班级为单位,安排一名劳动实践课程导师和一名助理,导师主要由班主任担任,负责统筹安排,建立实践小组,安排活动行程,通知家长,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助理一般由副班主任或该班学科教师担任,负责协助导师开展教学活动,要求人人各负其责,提高活动质量。

四是进行家校协作。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家校合作。我校要求教师主导课程的设置过程,指导家长考察场地、购买活动所需的物资、租赁车辆、协助教师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安全和医疗保障,确保劳动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三、建立评价机制,开展切合实际的劳动实践校本课程评价

《2022年版劳动课标》提出,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我校在勞动实践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制定了相关的评价表(如表3),主要从行为能力、活动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广泛的融合性、充分的社会性,其评价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发生于结果之后的甄别判断行为,而是伴随劳动过程的始终[2]。由表3可知,我校的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学生,学生按照表格要求进行自评,劳动实践课导师以拍照或录视频的形式记录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校本课程的过程,并鼓励学生将劳动成果带回家与父母分享。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有效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积极参与,培养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防止劳动实践课程华而不实。

综上所述,我校按照“五育”并举理念,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杨飒.新时代劳动教育应为学生成长赋能[N].光明日报,2021-6-22(13).

[2]阮瑜.小学劳动嵌入式评价:价值向度、实施路径与创新表达[J].中国德育,2023(22):74-76.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理念
在劳力上劳心: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突围之路
劳动号子融入小学劳动教育路径初探
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及课程建构研究
基于物型课程理念构建“山水田园”劳动课程
江苏教育(2020年1期)2020-02-26 15:42:51
构建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爱上劳动
把三颗“种子”播在每一位学生的心头
江苏教育(2019年16期)2019-09-25 06:49:53
家校联手共谱劳动教育新篇章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方式探微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