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育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教育评价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2024-05-21 00:00刘金霞涂祥袁永超
公关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刘金霞 涂祥 袁永超

摘要:“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以评价改革倒逼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新时代深化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改革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目前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以订单班学生培养为例,针对校企共育特点,从评价主体、评价依据、评价手段等几个方面探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有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育评价

引言

教育评价及其改革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指明方向,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健全职业学校评价的举措,为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基础,通过建立基于多元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解决学生职业能力精准定位问题,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灯塔,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教育评价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更有效地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打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渠道,培养能够成为具有承担引领社会变革和创新发展责任与使命的职场人,持续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增值需求。

一、高职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化评价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多渠道特点

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类型和层次差异,在百万扩招政策后,其生源特点更加复杂,各高职院校纷纷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陆续公布实施了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高职院校扩招政策。高职学生入学方式呈现出典型扩招效应特征,高考、3+证书、三二分段、自主招生、五年一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多种入学渠道丰富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扩招政策受益的多渠道生源中,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心理成熟度和社会经验都有很大区别,除了给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带来很大挑战,专业课程的复杂性也使得教学评价很难全面、客观、精确的实施。所以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不适应当前的学情特点,面向不同渠道的高职生源必须进行差异化评价方式改革。

(二)“唯分数论”评价方法与育人新要求相矛盾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高等教育应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决打破“唯分数论”评价方法,人才培养坚决杜绝“高分低能”,要因材施教,培养德技兼修、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虽然目前高职很多课程开始设置中期考核等尝试过程性评价办法,但最终大部分依然以分数排名作为学生评价标杆。“唯分数论”评价方法具有典型“重总结,轻过程”特点,缺乏对教与学行为的持续性追踪,在育人评价方面具有明显滞后性,无法基于动态评估结果实施调整,既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行为的及时纠正作用,也违背了新时代强调综合素质的育人新要求。

(三)单一化教学环境导致教育评价局限性明显,不满足“多元育人”新要求

高职学校部分专业面临调剂学生过多现象,此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而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微弱,使学生学习无力状态持续整个大学没有改变,学生自我定位模糊导致的职业迷茫是职业发展主要症结。传统课堂单向知识传递一方面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不足。单一化教学环境下不但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教育教学评价也容易陷入“一张试卷定级”尴尬境地。

(四)教学评价缺乏数据循证导致精准性不足

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复杂性,由单一数据源采集到的数据在评估和决策过程中解释力不足。目前在评价主体方面虽然呈现多元化特征,但依然以教师为评价主导者,其他评价主体参与度低、实施范围较小,且主体间互相割裂。其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个体对于前期教学的印象回忆,评价结果容易受个人兴趣导向,更倾向于基于自身满意度的经验判断,使其过程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缺乏必要的客观数据支持导致评价精准性不足。

二、高职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育人成效,是国内外教育组织面临的重要实践问题。近年来,國内外关于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成果丰富。其中英国在大学外部评价方面提出的卓越框架(TEF)极具代表性,能为我国大学外部评价的研究带来启发,譬如“以学生为中心”“定量技术与定性技术结合”和“增加人文评价”。国内对于教学评价的研究总体上进入反思和深化阶段,高职教育评价改革呈现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趋势[3]

(一)差异化评价适应多渠道生源环境

高职院校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扩招带来多渠道生源,学习对象的异质性表现突出。全面育人的理念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在非认知层面表现出的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纵向横向相结合的个性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特长挖掘,是因材施教、助力高职学生发挥所长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培养策略。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介入,一方面开始注重线上教学评价指标,并依据课程性质、学习对象的异质性进行差异化评价。

(二)推进多元化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建设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健全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机制方面指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当突出就业导向,学校应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的评价制度,多方位吸纳行业组织、企业参与评价。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也提到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推进多元化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建设[4]。目前国内高职教育评价主体也逐步走向多元化参与的研究,在评价对象上,从关注教学投入等转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强调。

(三)智能技术赋能提高评价有效性

信息化教学、智慧课堂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学生学习轨迹记录、学习画像的形成,可以更加直观地数据形式表现出来。智能信息技术在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方面更加便捷高效,问题反馈以及动态调整更具时效性,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被应用于教育评价过程中学习状态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以此来实现更为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改革。

三、高职教育评价改革实践路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共育形成多主体评價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2个国家级、1个省级实训基地和3个省级校外实习基地,省级工程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针对汽车营销方向开展订单班,并签订《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校企合作项目》,为学校提供教学支持和实习支持,校企合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将精准化分析的素养需求与专业课程实施现状进行适配度分析,准确评估校内学习课程对学生素养形成的贡献度,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并通过学生竞赛、项目进课堂等方式拓宽课堂渠道,形成学生对自我提升、教师对教学效果、学校对教学管理、企业对实践项目交互评价的新局面。2022年,经过自主报名和校企筛选,2021级98名学生组成两个广本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岗位课程,完成五门课程标准修订,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导学地图,学生课程评定纳入企业课程考核部分。校企联合完成三门网络课程建设,其中一门立项为校级金课。2022-2023共开展企业送课活动4次,学生竞赛2次,学生学习企业课程共计100人次。将企业文化通过课程渠道厚植于心,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汽车营销人才,见图1。

(二)校企合作打造智慧学习体系,形成多源评价数据

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之一。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群体的认知属性和新媒体传播互动规律下其主流意识形态特点,引入丰富多彩、有趣多效、多元互动等特点的移动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广汽本田为订单班学生提供的“广本趣学”APP,配合第一课堂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制定多课堂训练项目,针对大二学生开通趣学账号,进行趣学班级签到、学习积分、课后考试管理、积分优异学员优先推荐进入特约店实习。使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同步接受培训课程学习,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潮流,全面深入了解岗位素养要求,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校企双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应新时代要求,根据工作过程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和学习化处理,并对部分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删选和重构,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广汽本田开展一定频次的品牌课活动,由广本教师、行业咨询专家、特约店精英讲师为订单班学生讲授课程,开设《广汽本田品牌文化与产品和科技》(8课时)、《广汽本田产品实车体验日》(8课时)、《销冠养成之喜悦销售流程》(8课时)、《成长之路职业分享课》(8课时)、《优秀店是怎样炼成的:特约店参观日》(8课时)等课程。校企合力推动汽车营销专业“课堂革命”,打造集企业真实案例、精品课程建设、竞赛系统、在线教学系统、工学结合教材、资源库平台于一体的智慧营销课程体系,为实施多渠道育才,多元化评价构造多场域,多渠道环境。

(三)差异化评价目标助力个性特色职业发展

学院一直探索“平台支撑、创新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生基于学习兴趣选择课程,根据学习内容制定个性化评价目标构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新生入校后,学校组织专业教育、专家讲座、座谈研讨、企业观摩等活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大湾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工作岗位要求,建立一定的职业认同度。广汽本田大二学年开始,到校针对全体汽车学院学生开展公开课,以吸引兴趣、增加特约店与学生沟通联络机会为目的,逐渐筛选出对品牌和销售热爱的学生加入订单班。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职业倾向评测,选择将要加入的创新创业项目,从学习超市选择不同的技术技能课程和岗位课程,并对相关课程进行自由选择、搭配,实现个体差异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最佳匹配,实现最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矩阵。参考广汽本田为销售人员提供的“双轨制”职业发展路径,毕业学生可以选择以销售助理——认证销售顾问——销售精英——品牌专家为晋升路径的专业序列通道,也可选择以销售人员——业务主管(店内讲师)——部门经理(销售/市场)——投资人总经理为晋升路径的管理序列通道。

结语

校企共育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主体多元化与方法多样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了企业、行业、社会和第三方等多元评价主体,突出社会和第三方评价的作用,保障产教融合评价结果的客观全面与公正性。根据不同考核对象与内容,采用过程评价、增值评价、数据采集分析等多种评价方法,注重实时动态反馈,建立起全程跟踪人才培养过程的动态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立足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利用好校企共育的大好平台,不断探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中国高职教育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

本文系1.2021 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高职学生教育评价改革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DJG2021074);2.2021 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21069);3.中国高等教育学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数智化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教育评价有效性的研究》(项目编号:22GDZY0215);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时期广州职业院校创新型工匠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21GZGJ15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J].红旗文稿,2020(22):8-12+1.

[2]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部负责人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答记者问[J].西藏教育,2020(10):8-13.

[3]孙延杰,韦卫,李祥.教育评价改革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1):19-24.

[4]龚方红,刘法虎.彰显类型特征的职业教育评价新蓝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1):26-33.

(作者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