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青 李珍 辛晓天
摘 要:基于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课程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前主导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提出了通过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法多样化、师生沟通密切度、评价体系多元化等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性的影响,从而实现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学习积极性;思政;教学方法;考核评价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blems faced by university physics courses under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l,Combining the current dominant blended learning approach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Propose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clos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thereb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nhance the learning efficient.
Keywords:Blended learning;Learning motiv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method;Evaluation systems
在新高考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避开“难学”的物理,因此高校理工科新生的物理基础和物理素养极为不均衡[1],同时物理难的思想影响着他们进入大学后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学物理是各高校面向低年级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一方面是相关学科专业课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科学思想、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如何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结合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情况,近些年大学物理课时不断被删减、学生物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的出现,仅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保证其教学质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与现代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相结合,使物理性实体课堂教学延伸到逻辑性网络课堂教学,实现“以教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授型教学向“以学为主”“课内外结合”的自主型学习转变。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是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也必将成为未来教育模式的新常态[2]。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生占主导地位,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起到引导、推动和监督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一个重要问题。
一、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恩格斯指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3]。现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以中考、高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且有家长、教师的全方位监管,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被动的、压力性的。这些学生进入大学缺乏奋斗目标,没有行动方向,没有职业和人生规划,自然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建设一个互动性强、开放共享的大学物理思政素材库,将它们自然地融入物理学知识点中。素材库中素材可以是视频、音频、图片、PPT或者文档,以方便学生随时阅读,通过这些素材的展现,学生不仅能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内在逻辑体系,同时可以引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还可以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我校大学物理课程使用的公共平台是超星学习通,主要发掘的课程思政素材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梳理物理学内部机制,传递科学精神
社会发展有两条轨迹,一条公众线,一条个人线,物理学的发展也不例外。某一个物理科学的发现可以理解为发生在这两条轨迹的交点上的一个事件,要透彻了解它必须沿着两条轨迹交点上溯或者下尋,在此基础上发掘思政素材。比如在波动光学教学中讨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时,公众线上回顾17—19世纪光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状况,可以了解到18世纪光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牛顿权威的阻碍;再看个人线,托马斯·杨没有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为光的波动说奠定了基础。可见科学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人类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否定过程中逐渐接近客观真理的,这正是科学认识论的启示。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出超光速的快子,设置科学悬念,激发学习情趣,活跃学生思维。
(二)呈现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关系,建立正确价值认识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根底,也是当今众多技术开展的根底。从牛顿时代到爱因斯坦时期,物理学伴随着人类几次伟大的工业革命,不仅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开展,同时开创了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核能技术和超导技术等一系列的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素材库呈现的物理学科中的一些实用性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能够了解到物理学科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4]。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与人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可以就在身边,不再把所学的知识看成是遥远空洞的,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意义。
(三)讲好科学家故事,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榜样拥有无穷的感召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摘取中外科学家人生中的精彩片段,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勾勒出科学家的生平、发明创造及品格修养,比如,坚定捍卫真理的伽利略、惜时如金的居里夫人……科学发明中的灵光一闪或者所谓的偶然性都离不开科学家们怀揣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坚韧。科学家们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投入满腔热情和信心,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四)发掘中国元素,厚植家国情怀
从中国古代辩证唯物思想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我国科技快速发展,实现了大的跨越。比如,角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可以用王亚平太空授课视频演示陀螺的定轴性,展示中国航天科技和导航技术。光学教学中引用國之重器——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和“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的故事,汇集光学基础知识、光学研究前沿、科学家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教学于一体。再如在量子力学的教学中,拓展一下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量子通信,讲一讲中国研制的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成功发射。通过展现当前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树立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信心。
二、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和学有一定的规则,但教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能达到教的目标和学的目的,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班学生特点、教师个人特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让学生乐学(有兴趣学)、会学(有能力学)、学会(不是教会),是大学物理课程需要的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课后作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其基本理念基础是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思想。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前,教师从各个领域整合与课程相关的图文、视频、音频、虚拟影像等资源放置教学平台上,这些资源既要与学生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及教学内容应充分契合,同时还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的探究心理,引起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借此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同时通过学习通发布任务,将学生的“学”前置,学生围绕任务展开探究性学习和思考,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为翻转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实验演示法+互动启发式教学法
课中,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小组协作讨论法)。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反馈的信息,设置一系列问题,采用“议一议”“想一想”“辩一辩”“练一练”等形式开展互动讨论和启发式教学,教师的讲主要体现在总结、归纳和提升上(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另外,可以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验环节,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亲身体验物理原理的美妙,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简明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实验演示法)。
(三)思维导图总结法
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实现本讲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过程提炼,使学生的学习“从厚到薄”,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反馈的数据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精准化的学习指导,同时可以补充跟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性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教师喜爱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所教课程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多互动交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所需所想,建立亲切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能够延伸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面对面沟通,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打造诸如在线平台的讨论区、班级QQ群、微信群等移动式、泛在式交流共享空间。
(一)以平等心态跟学生积极主动交流
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讲究尊师重教,这也给部分学生一种教师高高在上的错觉,他们不敢主动和教师沟通,或者不愿和教师沟通。混合式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给学生创造跟教师交流的机会,如课堂中的小组汇报、讨论和展示,以及学生自由发言等。另外,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身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参与他们的话题。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进行在线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应用软件的功能,通过刷弹幕、送小花、点赞等方式活跃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倾听学生想法,给予帮助和鼓励
大学物理被学生认为是最难的课程之一,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这门课有自然的排斥和抗拒,此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和否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感受。教师应该细心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有的可能在学习方法和理解上确实存在困难,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找回学习大学物理的自信。
(三)交流内容多元化,达成师生心灵共振
首先,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学生在讨论空间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学习问题等,教师要及时关注平台和交流群的信息,根据学生探讨的集中问题和热点话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其次,教师可在共享空间不定期发送有关物理知识的科学、技术、社会事件等信息,让学生了解物理推动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感受物理学科的社会价值,理性认知物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达成学业目标,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还应该是生活中的朋友,教师可以跟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交流人生规划,拉近跟学生间的距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或者课程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丰富考核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程考核大都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这种对知识体系掌握的单一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體性地位,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学识和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线上线下同步、课后的练习与研究性学习、拓展性研学等,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并关注学习效果的。具体评价过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发布任务,要求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通平台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自学,并通过互联网查找与之相关的生产生活实例,利用学习通发布课堂前测检验自主学习效果,这部分成绩占20%。
(2)利用翻转课堂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本课物理概念的理解,采用小组互评打分和教师打分相结合的形式。这部分成绩占20%。
(3)课中通过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辩”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学习通的随堂练习、抢答、随堂测试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这部分成绩占20%。
(4)课后学习通发布讨论题和拓展性思考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互动讨论和思考题回答。这部分成绩占10%。
(5)发布课后巩固性作业题。这部分成绩占20%。
(6)课后拓展研究性讨论或课程论文等。这部分成绩占10%。
这种考核评价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能够较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其内在潜力和参与意识。
结语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传统枯燥课堂,也不是没有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单纯网络教学,它很好地弥补了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不足。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到课率达95%以上,课程综合测评的不及格率占10%左右,优良比例接近30%。事实证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学校只有重新构建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芝,吴珍.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184185.
[2]于淑云,葛美华,王洪超,等.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物理大容量混合式教学[J].大学物理,2020,39(6):475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刘俊娟,李晓芬,魏增江.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创新融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通报,2022(05):6162+67.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21051
作者简介:周寒青(1979— ),女,汉族,浙江金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