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资源的班本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4-05-18 09:20吴豆
求知导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

摘 要: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活动,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和切实性特点,能够体现师幼双方的参与、探讨。立足幼儿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针对如何挖掘幼儿生活资源,如何开展班本课程进行实践思考,是促进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班本课程;幼儿生活;师幼创设

基金项目:安康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师教学课题“幼儿园班本課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H23JX0665)。

作者简介:吴豆(1987—),女,陕西省石泉县幼儿园。

班本课程是师幼共同参与、开发和执行的课程活动,它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设计活动而幼儿被动参与学习的教学面貌,使幼儿有机会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有发言和选择的权利,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程是契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在构建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白,课程内容不能源于自己的想象,而应当是从幼儿生活中获取的、容易被幼儿所了解的,这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的生活中获取活动资源,并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课程的创设与实施[1]。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是幼儿重要的陪伴者和支持者,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专业成长目标。

(一)课程是幼儿的生活,也是幼儿的需要

课程的构建是为了幼儿的发展。幼儿愿意和喜欢参加的活动是自己熟悉的、能够带给自己信心和安全感的,这种信心和安全感源于幼儿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想象。实践表明,生活资源能够帮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取得更好的发展,因而仍然具有探索的意义,因此课程既是幼儿的生活本源,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

(二)课程考虑幼儿实际,并反哺课程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如小班幼儿多关注身边具体的人和事,关注自己的感受和与他人、环境的关系;中大班幼儿逐渐对周围世界有了更多探索,有更多机会学习解决问题和实现自我挑战[2]。教师在创设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内容的适切性,使课程既能促进幼儿主动操作,又能使幼儿将自己的经验迁移运用在其他领域中,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是发展的助手,并非教育的主导

教师是幼儿成长的陪伴者、支持者,是幼儿发展的助手。教师教育的出发点是幼儿,落脚点也是幼儿,应秉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宗旨,从幼儿生活中选取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和创造的活动,从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角度思考课程的来源和创设,优化课程教育效果。

二、深入探寻幼儿日常,挖掘探索线索

(一)从幼儿生活中寻找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陈鹤琴先生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生活蕴含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深刻且久远的学习价值。教师应深入幼儿的真实生活,挖掘他们感兴趣的、能使用的素材和资源,为幼儿发展搭建有力的学习支架[3]。

1.聚焦幼儿的在园生活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需要适应新的环境,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困扰。教师应聚焦于幼儿对新环境的反应、幼儿是如何使用操作工具的、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如何、幼儿怎样对待他人和纾解情绪,从生活中观察幼儿的适应能力、生活意识和技能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班本课程,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发展。比如,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在闲暇时间会谈论糖果的味道、品种等,还将糖果带入了自主游戏,想要开一个“糖果店”。这表示幼儿由糖果产生的兴趣已经生成新的知识探索点,是幼儿主动交流、学习探索的兴趣所在,能为班本课程的构建提供参考[4]。

2.关注幼儿的家庭生活

幼儿的生活表现与学习需求,大多来自家庭生活经验。比如,由于不少家长开车上班,中班幼儿会自然地谈论汽车的颜色、开动的声音等,“车”成为幼儿关注的热点。对此,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幼儿:“你想要了解车的哪些秘密?”幼儿们提出“车为什么会跑?”“爸爸说车是‘烧油的,在哪烧?怎么看不见火?”等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了解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玩具车、火车、水陆两用车等,并邀请家长帮助幼儿完成关于车的调查,整理出科学活动“发动机的秘密”、美术活动“好看的汽车”、音乐活动“开汽车”、体育活动“送货”、数学活动“汽车排队”、社会活动“能干的车辆”等,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兴趣被尊重,被重视,以此增强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3.重视幼儿的社会生活

幼儿的生活虽与成人生活不同,但与成人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家庭聚会、节日庆祝活动、外出旅游等,都是幼儿经历的社会活动,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应积极联系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后参加的兴趣班、在旅行中的收获、在生活或学习中有受到家长的什么影响等,以调整教育行为,改进课程设计,从而使班本课程成为每一个幼儿都喜欢的活动[5]。

(二)从幼儿互动中发现资源

1.从与幼儿交流中获得课程信息

以上文提到的幼儿关于糖果的讨论为例,教师可分几步构建班本课程。第一步,进行“糖果大调查”,让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糖果,描述它们的味道、形状、颜色、大小、包装等,并记录在纸上。由此,幼儿发现了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味道各异的糖果,并对不同的内容产生探究兴趣,进而形成课程活动。如数学活动“给不同颜色的糖果分类”、社会活动“快乐寻糖”、科学活动“糖去哪里了?(溶解实验)”、健康活动“糖果好吃不贪吃”、体育活动“买糖果”、艺术活动“跳跳糖”和“美丽的糖果”等。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收集糖果、糖纸、杯子等,在活动中尝试自己操作,找出需要运用哪些材料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糖果的秘密”,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大胆思考。

2.从幼儿的作品中获取兴趣线索

幼儿的自发创造通常体现在其美术、语言作品中,如想象画、编故事等。比如,青青画了一辆汽车,它长出了翅膀在天上飞,其他孩子很好奇:汽车真的能飞吗?有的孩子说,飞机能飞,汽车就能飞。那么要如何让汽车飞?这就产生了新的课题。教师应摒弃自己的固有观念和经验,抓住幼儿的想象、期望,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

3.从同伴交往中获得发展的可能

有一次,幼儿们因为角色游戏中职业的分配产生了争执,向教师告状。教师了解到他们都想要当医生之后,提出问题:“如果大家都当医生,会出现怎样的场面?”幼儿面面相觑:“那就没有病人来看病了!”思考后,幼儿们想出了轮流当医生或病人的办法,并设计了清洁工、天使、护工、厨师、办公室职员等角色,不断充实课程的内容。

(三)从幼儿表达中拓展资源

1.倾听幼儿的想法

幼儿的发问常常带着哲学性的思考,蕴含丰富的探索线索。比如,幼儿问:“鸟是怎样飞的?人不会飞是因为没有翅膀吗?鸟知道我们是人吗?小草会疼吗?开花是不是花在笑?金鱼能看见我吗?”从幼儿提出的简单问题展开,就会得到宝贵的生活资源,形成探索课题。

2.向幼儿请教

陶行知先生主张“儿童教儿童”,主要是因为幼儿的直觉敏感,思维直接,行动外显,获取答案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往往能带来探究领域之外的收获,这启示教师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去多与幼儿交流,用儿童的思维看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以自己的探究方式不断打破甚至颠覆教师的固有模式,让课程时刻充满趣味和活力[6]。

3.与幼儿分享心得

有幼儿说:“人站在地上是因为我们的腿长、脚大呀,鸟的腿脚很小很细,但是它有大翅膀,我们和鸟不一样。”有幼儿说:“我看见有的树会流出水(树汁),它肯定会疼的,但是它不会说话,我们要关心它。”这是幼儿的感受,更是幼儿对未知的探寻。教师对幼儿的积极回应有助于引出更多的话题、思考,教师的重视与新探究内容的产生直接相关。

三、整合创设班本课程,发挥课程价值

(一)分年龄实施,提高课程实效

1.鼓励小班幼儿多感官感知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应给他们提供能够直接操作的材料,促使他们多感官体验,在了解探究对象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经验。在小班课程“嗨!糖果”中,教师整合了糖果实物、图片、制造糖果过程的视频等,运用轻黏土、包装纸、牙齿模型画等丰富的材料,让幼儿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用大脑思考,在艺术活动中感知和创造“糖果”,从多个角度去了解糖果,得到快乐的学习体验和对糖果的正确认知,提升分辨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课程的多领域教育意义。

2.引导中班幼儿多途径探究

中班幼儿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较为浓厚的探究兴趣,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的学习途径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各种资源的利用也更加充分和深入。在课程“橘子味的秋天”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了主题板“橘子味的秋天”,从谈论橘子、寻找橘子、遇见橘子、探秘橘子、和橘子玩游戏等几个板块推进课程。幼儿看橘子、摸橘子、闻橘子、称橘子、剥橘子,了解橘子的物理特性;又在语言活动中表达,在美术活动中描绘,在科学活动中实验,从不同角度深入认识橘子,发展多种能力。

(二)利用资源延续发展课程

1.激发幼儿利用材料进行再创造

材料是幼儿进行探索的“脚手架”,幼儿会在探究中对材料进行改造,不断提升学习技能。在中班课程“车车大世界”中,幼儿在认识不同车辆名称的同时了解它们的功能,而后自主用纸张、纸盒、木条等材料制造车标,并根据想象创造车型,赋予车辆更多功能。幼儿的每一次新创造都给课程带来新的发展可能,进一步生成童话课程、科学课程等,实现课程的丰富和发展。

2.支持幼儿将收获反哺生活

在幼儿的生活中,学习、游戏、创造总是有机地融为一体,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回归生活。当幼儿提出“马路上开着变形轮胎的车辆该多好啊!”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网络搜索找能变形上台阶的推车;当幼儿把纸板放在汽车模型顶上当作“吸热板”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了解“太阳能汽车”;当幼儿提出给纸箱汽车装上“翅膀”时,可以引入科学家们对“飞车”的畅想和概念模型。幼儿发现自己的想象并不是虚无的,而是有可能实现的,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投入新探究的兴趣,为课程的再生成、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强烈的探索兴趣和巨大的探究潜能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有着旺盛的内生动力,我们要做的是点燃探究的种子,并呵护它们发芽生长。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就是最大的爱护和支持。

[参考文献]

董顺花,刘璇,陈适.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施[J].儿童与健康,2023(12):51-53.

田慧平.幼儿园教师班本课程创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好家长,2023(12):60-61.

朱翠萍.童蒙养正,启智润心:基于傳统文化的幼儿班本课程开发[J].思维与智慧,2023(22):50-51.

陈燕芳.如何通过“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内生动力[J].新课程研究,2018(3):119-120.

朱紫薇.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初探[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5):84.

朱延姝.幼儿游戏化课程探究[J].教师博览,2023(36):16-17.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
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
七色花开 幸福满园
班本课程,让孩子玩得更精彩
班本课程开发要立足课程文化自觉
班本主题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幼儿园剪纸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小学班本课程,让教室更具“魔力”
挖掘绘本资源,构建低年段班本课程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