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

2018-03-08 19:11吴海丽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实践活动语文教学

吴海丽

摘要:开发实施班本课程是系统建构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根据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注重整体建构的“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将日常课文教学、专项阅读观察体验活动、儿童的丰富生活链接起来。注重观察指导,为儿童增长智慧提供最重要的能源。注重阅读引导,为儿童打开内心与世界联通的大门。注重激发表达,通过创意教学奏响儿童心灵诗的琴弦。“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使日常语文教学更加丰富、立体,儿童亲历各种实践活动,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情绪受到激发,情感得到发展,发展了儿童的语文能力,培育了审美趣味,涵养了文化人格。

关键词:班本课程;实践活动;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B-0027-04

小学班本课程,是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现实需要及发展方向,发挥班级各种成长要素在课程建设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并实施适合班级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程。这一实践与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倡导从课程建构的视野优化班级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和系统建设,增强统一课程的适应性,使课程实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以“班本课程”为媒介,根据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注重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践行“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将日常课文教学、专项阅读观察体验活动、儿童的丰富生活链接起来,使日常语文教学更加丰富、立体,从而有效发展班级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指导观察:为儿童增长智慧提供最重要的能源

“阅读、观察和表达”一体化视野中的观察,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活动,还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深刻地指出:“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教学中的观察需要智慧引导。观察的内容应当与阅读、表达的内容高度相关,突出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在引导观察中,应注重对儿童观察习惯的培养,强化“留意生活、学会凝视”的观察能力。

1.引导持续观察,养成留意生活的习惯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引导儿童观察,其根本在于引导儿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儿童持续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感知花开花落,草长莺飞,秋空爽朗,寒叶飘零等自然现象,追寻季节的脚步,体验自然,感悟人生,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统整规划整个小学阶段的班级季节课程也应运而生,春夏秋冬,四时接续,岁岁年年,螺旋上升。

以“季节课程”的春天专题课程为例,低段的读本建设以浅近短小的名家作品为主,开展“寻找迎春花,探知春消息”的观察实践活动;中高段的读本建设,继续精选名家经典,篇幅逐渐增加,开展“我爱读春天这本最美的书”观察实践活动,以“春天的观察员”等身份,强化角色体验。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身边环境的观察源,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中。

“感性里没有的,理性中也不会有。”观察使儿童积累了大量的表象,随着持续的观察,表象的丰富,儿童的内部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季节的变化,时令的转移,触发他们的情思,发之为声,诉诸笔端化为文字,个体的小小世界和大自然的万千世界联系在一起。一言以蔽之,观察积累表象,思维产生智慧。

2.引导仔细观察,学会在凝视中发现风景

作家金波说:“先要热爱生活,然后才有表现生活的愿望和激情。所以,培养孩子喜欢写作,必先从培养他有丰富的感情做起。一个对生活冷漠的人,不会对写作产生乐趣。”为了使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学会观察,我精心设计指导课程,有效引导儿童开展语文活动。在收集经典文学作品编成专题读本时,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亲切富有童趣的引导性语言,帮助儿童学会仔细观察。如二年級“春姑娘的日记”专题“春天观察——( )生长记”:板块的导言,我以春姑娘的口吻来叙述: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姑娘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一迈动脚步,她一扭动腰肢,大自然就迸发出勃勃的生机:在和风中摇曳的小草、毛茸茸的嫩芽、娇滴滴的花骨朵、竞相放的鲜花、蠢蠢欲动的种子、吐出新绿的枯枝……一不留神,花儿会开得更艳,草儿会长得更高,嫩芽会舒展开身姿……它们是怎么悄悄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物,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下它在春天里的成长印迹吧!

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多彩的世界正为他们渐次打开秘密的大门,所以在引导孩子观察时,充分尊重这份好奇心,通过观察源的优选,不断点燃他们的观察激情,使整个观察活动充满自由、浪漫和幻想。同时,设计指向明确的引导性语言,帮助他们学会凝视。

二、引导阅读:打开儿童内心与世界联通的大门

阅读是儿童与世界联通的钥匙,为夯实全班学生的阅读基础,我注重两个层面的引导。一是整体规划班级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以班本阅读课程“儿童读书课”的建设为载体,分学期、分学段推荐阅读书目,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推动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建设。二是整体设计专题阅读课程,精选阅读文本,编制实践作业,突出导引性。

1.设计专题课程的导引性实践作业

整体规划小学阶段班级阅读体系的同时,在单元或者专题课程的微观层面,着力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活动的设计。具体做法是:围绕教材内容,进行主题拓展,开展专题阅读和实践活动,为班级专题课程的实施创设优化的语文生活情境。

仍以“春姑娘的日记”为例,这是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需要开发的专题课程,集阅读、观察、表达于一身。在内容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春的欢歌”“春的观察”“花的告白”“养蚕日记”。“春的欢歌”是专题读本,除教材中春天题材的课文外,精心挑选了一组名家描写春天的精品,如金波的《走进春天》《牵牛花》,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节选),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等。我们利用晨读课、语文课进行诵读品悟。同时,设计了个性鲜明、具有引导与激励作用的实践活动,通过“春的观察”“花的告白”“养蚕日记”等作业设计,引导儿童开展观察、记录等实践活动。每个专题观察为期一周左右,“春姑娘的日记”专题教学前后历时一个月,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既完成了课文教学,又打通课堂内外。endprint

2.构建“儿童读书课”,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一个个专项课程,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大江大海,这江与海就构成了班级阅读课程体系“儿童读书课”。它是有指导的班级阅读课程,其引导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阅读内容,以语文学科为基点,广泛综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涉及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二是强调接轨生活,在“季节阅读”、整本书阅读、作家专题阅读等方面进行系列实践,引领儿童与世界相连;三是优化阅读路径,以“自主阅读、感言撰写、合作研究、交流探讨”的环节,注重阅读效果。

在我的班级里,一年级读无字书等绘本和儿童诗;二年级读绘本、儿童散文诗,涉猎篇幅较短的儿童小说;三年级读经典儿童小说,整本书阅读;四年级一周开设一堂“吴老师带你读散文”阅读指导课,读泰戈尔的《飞鸟集》、林清玄的《少年散文》《赵丽宏散文精粹》等;五、六年级一周一本好书,一周一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犹记得四、五年级时,我和学生一起徜徉在赵丽宏先生的作品里,如《我愿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少年时代的秘密》《为你打开一扇门》《亲婆》《童年河》《晨昏诺日朗》……那一篇篇美文,我们美美地、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悟作家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愫,我还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读、录音展示,大段大段地吟诵、品读。去年赵丽宏老师到南通讲学,和我及学生亲切互动,对我们持续阅读他的作品并给予精彩的点评表示感谢,表示我扎实的阅读引导让他对南通这座城市的文化刮目相看。

常态化的班级阅读在提升学生素养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学生的言谈举止都变得优雅了。更为重要的是,班级阅读课程“儿童读书课”的建构,促进了班级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师生有了共同的话语系统,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知识框架、情感基础和价值认同,形成了独特的班级文化。

三、激发表达:创意教学奏响儿童心灵诗的琴弦

阅读、观察,一般情况下都会触发儿童的心弦,但这些点点滴滴的触动,如何转化为可视可听的语言,则有赖于内外部环境的激荡。我在班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教学的最优化,我的实践是:找准教学点,举一而反三,训练求精当,让孩子的语言活泼泼地流淌出来,自然、准确、创意且富有个性。

1.教在准处,练在靶心,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以苏教版一下金波的小诗《晨光》的教学为例,在所有体裁里面,詩歌是最难把握与教学的一种体裁,《晨光》也是学生在小学语文教材里读到的第一首真正意义的现代儿童诗。

全诗3节。第一节“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鸟叫醒了云”,一连4个“叫醒”生动地写出了黎明时分,晨曦初现时,万物苏醒,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没说谁“怎么样了”,也没说谁“醒了”,而是独具匠心,说“谁叫醒了谁”。显然,“叫醒”更显“主动”与“热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弄懂“叫醒”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这一小节,寻找并发现这一小节在表达上存在的“顶针”手法。小朋友显然不能明白什么是“顶针”,但是他们能发现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就是前面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了这个发现再读整首诗,就会发现整首诗在结构上也属于“顶针”,第一小节最后写的是“云”,第二小节开句就是“云”,第二小节最后写的是“太阳”,第三小节开句便是“太阳”。这是形式上的发现,那么“风”“树”“鸟”“云”这四种事物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呢?课堂上这一不经意的提醒,很有必要,它为引导孩子接下来进一步想象作了很好的铺垫与规划。“风”一来,“树”就动,“树”一动,“鸟”就惊……这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它们之间息息相关。这一教学环节,既从形式上引导孩子感悟品味了“叫醒”的曼妙,又从内容上引导孩子领悟了诗歌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进一步展开想象:晨光和风还会叫醒谁?然后结合班级正在开展的“春天的花”阅读、观察实践活动,引导孩子进一步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是谁叫醒了春天?然后反过来说——春天又叫醒了谁?这样先后三次,以“叫醒”为点展开的语言训练,就变得有梯度有层次,由课内到课外也是水到渠成,衔接自然。在这里,“教材”是语言生发的根基,“生活与自然”是语言生长的枝叶,它们紧密相连,组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茁壮的语言之树。课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堂句式训练,进行诗歌仿写,答卷相当令人惊喜。他们用最稚嫩而又最灵动的诗句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2.观察入微,想得生动,读出意境,说得明白

绘本《晚安,猫头鹰》趣味横生:一只猫头鹰要睡觉了,蜜蜂嗡嗡嗡,松鼠咯哧咯哧,乌鸦哇哇哇,啄木鸟笃笃笃,云雀唧唧啾啾唧唧啾,松鸦大声叫,嘎——嘎——,布谷鸟声声唤,知更鸟高声唱……它们一个接一个地飞到猫头鹰的这棵大树上,整整吵闹了一整天,猫头鹰自然是睡不着。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四周安安静静的,没有一点儿声音了,那些动物都在夜色中进入梦乡了!就在这时候,那只猫头鹰大叫起来,把所有动物都吵醒了……

我决定在课堂上将这本书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白天的故事,以点带面,重点指导孩子通过看图、听音、模仿、想象、学说、朗读的方式,讲述蜜蜂、松鼠、乌鸦、啄木鸟吵闹的这段文字,略讲其他动物的出现。通过示范学习,为后续的自主阅读打基础。第二部分夜晚的故事,在整个绘本里虽然只占用了4页,却是整个绘本中最有童趣的一部分。

绘本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猫头鹰的表情,猜想猫头鹰的心理活动,这些猜想,其实就是孩童心理的折射。弄清楚并说生动猫头鹰的心理活动,就表明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后布置了故事续编的作业——请你把《晚安,猫头鹰》讲给爸爸妈妈听,想一想:又一个白天来临了,猫头鹰又想睡觉了。这回它又会遇到哪些有趣的经历呢?那些头一天吵得它白天睡不着,晚上自己也被吵得睡不着的小鸟还会再来吗?学生以绘本为基点展开的想象,已经不是单纯的表达形式上的模仿,而是有了新的拓展,每一个小动物都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之心,这是多么可贵的情感折射啊!

在“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方式下,儿童亲历各种实践活动,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情绪受到激发,情感得到发展。优秀文本的拓展阅读,使他们获得写作方法的直觉思维启迪。表达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源头活水。其实施要义,主要有三:其一,“阅读、观察、表达”不是割裂的,而是在课程专题统领下融为一体的全程活动,三者相辅相成。其二,引导儿童表达,要遵循其发展规律和内在机理。阅读、观察是良好表达的基础。表达是阅读、观察基础上的自然流露。表达的过程,是语文教师呵护儿童心灵、唤醒学生自信的赏识过程。儿童表达能力的提高,靠的是“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的经常性实践,是“水磨的功夫”,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其三,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童心,自身就应当享受“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的语文生活,并通过自己的创意不断优化这种生活,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提升、审美涵育创设有滋有味的生活情境。要努力把平时的教学、专项的活动、学生的生活链接起来,建立一种策略性的联系,使学生在每个专题的学习中得到来自优秀文本的启示,受到活动的激发,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发展语文能力,培育审美趣味,涵养文化人格。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实践活动语文教学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