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幸读完了《歌德谈话录》。读着读着,一些关键词便浮现在眼前:发现、个别、用心、趁年轻、快乐、有“我”、合作。我思索着,这些词语都应与教育紧密相关。
发现
歌德说:“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见惯的平凡事物中发现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现实生活充满诗意,充满美感,关键在于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育也同样如此。每一名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工友,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并给予足够的肯定,这会使得教育工作者充满自信。生活中教育的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只要用心去发现,都可以为教育所用。大到学校的建筑、假山、操场,小到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滴水、每一粒细小的沙……它们都有引人入胜的方面,蕴藏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大概就是“一叶一菩提,一沙一世界”吧。
教育,的确需要去发现。
个别
歌德说:“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艺术,往往以感性来呈现;艺术,往往描绘典型的人、物、事、景。
教育,也正推动着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人的成长。然而,当前的教育中的学生个体却容易被淹没在全体之中。如同,我们看到了森林,却不去看具体的树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常常飘浮在班级的空中,不会固定聚焦到某个学生身上,学生个体的欢声笑语在教师眼里是模糊的,是易被搁浅的;在教学质量上,我们往往看重的是平均分,而很难重视每个学生的具体分数……我们看到了集体的荣誉,却忽略了每个学生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我以为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但更应是面向个体的。对待学生如此,对待教师同样如此。我们在要求教师“齐步走”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或者叫作个别化发展。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个别的、特殊的”。
用心
歌德在谈到《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说:“我像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歌德创作这部作品是极其用心的,从“哺育”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歌德倾注了极大的情感。
用心的事业,往往是自己热爱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有了热爱就会用心。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们要用心对待教育,用心哺育学生;用心了,我们就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我以为,这是辩证的,两者也是能够相互转化的。有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开始走上教育岗位,可能是为了“稻粱谋”。初时的努力,是为了取得好业绩、谋得好收入,但在用心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地就热爱上了教育,且乐此不疲。
歌德之所以能写出这部伟大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原来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一定爱过,痛过。我们爱恋教育过程中精彩的瞬间,对那些淘气、顽劣、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恨铁不成钢,我们想尽了办法去转化他们,投入了,这就是教育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我们是用心的,我们的欣喜与痛苦,都是爱的具体表现。
教育,因热爱而用心,也因用心而热爱。教育的魅力就在这里。
趁年轻
歌德认为:“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年轻。”年轻,永远都是成就事业的重要资本。“趁年轻”,既是对年轻者说的,年轻者要有成就大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紧迫感、使命感。“趁年轻”,也是对年长者说的,年长者要用阅历、经验来督促和帮助年轻同志“趁年轻”去拼出大事业。
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就是要他们“趁年轻”成就自己,成就事业。要趁年轻时,多学点文化知识,练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探寻教育的真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歌德还认为:“一般说来,一个人最有意义的时期是他的发展时期。”如果教师能在年轻时不断发展,那么这种有意义的时期就会更长,教师的教育生涯就会更加卓越,对教育的贡献也就更大。
“趁年轻”,一个充满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的词语。是“趁年轻”去成就大事业,而不是“趁年轻”去贪图享受、去蹉跎时光。
快乐
歌德說:“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大的快乐。”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感到最大快乐,我们的才能就不够真正大。歌德还说:“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未感觉到有乐趣,他们在工作中除了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绝不会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是的,才能越低,工作快乐就越小,甚至毫无乐趣。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很难产生伟大的作品。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制造和产生快乐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快乐感,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大的成就。而快乐需要才能作支撑,快乐是建立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身上。我们培养的学生越优秀,我们的快乐感就越大。
在平时,我们的快乐感建立在一节又一节充满艺术性的课堂上。课堂,是教师重要的艺术作品。我们的才能越高,课堂的艺术感就越浓,身处其中,就会其乐融融。才能不高,课堂就容易枯燥乏味,毫无趣味。因此,提高教育教学才能,教育的快乐指数就会提高。
有“我”
歌德说:“真正有才能的人应该去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任何一个有影响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影响的教育家,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用海明威的话说,就是“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
有“我”,首先要认识自己。歌德说:“只有在他感到欢喜或苦痛的时候,人才开始认识自己;人也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能学会什么应追求和什么应避免。”欢喜的时候,人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苦痛的时候,人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既需要成功的欢喜,也需要失败的苦楚。这二者都有助于认识自己。从这个角度说,失败不是坏事。
有“我”,还需要摸索出自己的路。模仿别人,往往成为别人的“赝品”。模仿别人,气质是模仿不到的,作品总有种“魂未附体”的感觉。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不要跟风,更不要照虎画猫,应在充分审视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合作
歌德说:“懂得怎样和别人合作,怎样利用别人去替他工作。这就是他的天才。”合作,对于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教学其实就是合作的过程。
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既然是合作,双方关系就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氛围,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合作,学生会学得更好。
其次,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教育不完全是教师的事,家长责无旁贷。家长完全不过问孩子的成长,孩子往往难以成人、成才。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再次,是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总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有些教学内容是完全可以请在这方面有专长的教师来教的,这不是丢脸面。比如,音乐教师有的擅长声乐,有的擅长舞蹈。当教学任务中有舞蹈,而自己不擅长时,可以邀请擅长舞蹈的教师来教一教,自己跟着学一学,既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谦逊好学,也让学生学得更好。体育学科这样的情况也很多见,有的教师擅长体操,有的擅长足球,有的擅长篮球……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扬长避短。
合作,不仅能够共赢。合作,还是天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歌德言论给人的重大启示。
(沙华中,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225500)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