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16-07-21 02:12范玲丽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课程管理主题活动

范玲丽

【摘要】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处理好课程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实现主题活动方案的班本化,以确保课程预设的合理性。(3)管理者可运用“三级响应模式”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以协助教师解决问题,保障课程生成的有效性。

【关键词】园本化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管理;班本课程;课程生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4-0010-05

课程园本化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以来重要的课程改革内容。〔1〕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课程园本化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多成果。主题活动需要整合多领域教育内容,以推动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重要体现。然而,主题活动的整合性对幼儿园的课程研发及教学实践带来了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平衡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让主题活动成为各领域活动的“大拼盘”;如何兼顾幼儿实际发展与园所特色发展的需要,既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又利于幼儿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如何管理课程,对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引领,保护教师参与课程探索的热情,不让教师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合理设计与科学实施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重要工作。

一、园本化的主题活动设计

(一)确定主题网络

每个主题的内容都可以网络的形式呈现,而网络的逻辑层次很重要。层次的多少不能随心所欲,因为“主题的层次越多,主题的相关内容与主题核心目标之间的联系就越远;主题的层次越少,主题的相关内容与主题核心目标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不过,主题的内容也可能越容易受到限制”。在教学实践中,主题网络层次越多,包含的教学活动就越多,活动材料、活动类型及活动时间也会随之增加。有教师会为尽快完成主题活动,随意削减活动内容;有教师则会因为要马不停蹄地组织实施主题活动而产生倦怠情绪。

为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主题活动的设计应通过精简网络层级来保证活动内容与主题核心目标之间的关系,以提升主题活动实施效率;应保证活动设计及实施的开放性,宜灵活设计主题内容,不限制活动组织形式,等等。

一般而言,可将主题网络设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主题名称及其核心目标;第二层是若干子主题及子目标;第三层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如果某个子主题还能继续分解,并将产生更多层级时,则可以此为新的主题切入点,再行分解,直至形成新的三级主题网络。

(二)拟定主题及核心目标

一般而言,主题有四个基本来源:一是领域,即主题是根据领域内容确定的。二是社会生活事件或幼儿的生活事件,主题围绕这些具体事件展开。三是某些现象或原理。四是文学作品。〔2〕主题往往还会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办园特色。

总之,主题及核心目标要贴近幼儿生活,要结合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办园特色,对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起引导作用,因此,主题和核心目标应能全面概括主题活动内容,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目标。

比如“春天”这个主题可体现科学、语言、健康等领域的教育与发展价值。因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可围绕促进幼儿“萌发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初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目标展开,以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大自然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感知生命的奇妙”。这样,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生态意义的主题活动即可生成。

(三)分解主题及核心目标

分解主题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因素分析视角,一种是学科或领域分析视角。由于后者容易打破主题的完整性和综合性,使原本整合的活动还原为单一的学科或领域活动,〔3〕因此宜通过因素分析来分解主题。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以促进幼儿在已有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4〕

分解主题的核心目标,应遵循“因素主导,发展为要”的原则,即:分析主题所包含的基本因素,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水平对这些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将主题的核心目标分解为相应的子主题与子目标。子主题的表述应开放,以避免限制具体活动的设计,要处理好各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保证主题结构的完整性。

以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妈妈”为例。这个主题包含的基本因素有感受被爱、感恩母爱、学习付出、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等等。“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5〕为此,我们在设计该主题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这一基本因素,即从与妈妈的交往中,学习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懂得怎样去爱一个人。

而“发展爱的情感、了解所爱的对象、表达自己的爱、付出爱的行动”是人与人之间任何类型的“关爱”都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将该主题分解为:子主题一“了解我的妈妈”,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妈妈的职业、喜好等,从而加深爱妈妈的情感;子主题二“我来爱妈妈”,让幼儿在了解妈妈的基础上,尝试付出爱的行动,学习表达自己的爱。子主题一为子主题二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情感支持,子主题二则为培养幼儿“知行合一”的品质提供了可能。

(四)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等理念的引领下,幼儿园课程已由原来的教师预设向师幼共同建构发展,教学活动方案也由原来的“严谨设计、严格执行”向“弹性设计、灵活执行”发展(钱亚军,2003)。设计课程园本化背景下的主题活动时,也同样不宜对具体的教学形式、教学流程等作出严格规定,而是要为教师留出灵活开展活动的空间。

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领域为基础,主题为主干”的原则,即充分整合各领域的活动资源,以主题及核心目标和子主题子目标为主线进行设计。各领域的活动都要切实服务于主题,且各领域活动之间互相渗透,以帮助幼儿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增强活动方案的可操作性,教师应尽可能从园所和社区的现有资源出发设计活动,以期为活动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以大班主题活动“旋转的陀螺”为例。该主题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幼儿感知并探究陀螺旋转的科学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我们起初设想将该主题分为三个子主题:一是“认识陀螺”,旨在引导幼儿认识陀螺的类型、形态结构,探究其旋转规律;二是“陀螺在我身边”,旨在引导幼儿了解陀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是“制作陀螺”,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制作陀螺巩固和提升前期经验。但进一步的分析后我们发现,该方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偏向于科学和艺术领域,其他领域较少涉及;二是对陀螺的旋转特性及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探究不够深入。经过反思,教师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融入了社会、语言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详见下图)。

在“陀螺的奥秘”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教学视频以及地球仪、陀螺演示仪等教具,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陀螺的旋转特性。在“机械设计中的陀螺” 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沙盘、冲击钻等器材以及“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片段”等教学视频,以引导幼儿了解陀螺在机械设计中的种种用途,从而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陀螺的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舞蹈中的陀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片段”“朝鲜儿童开挂舞蹈”等教学视频,以引导幼儿欣赏陀螺优美的旋转身姿,并鼓励幼儿学一学、做一做,感受陀螺旋转。在“音乐中的陀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管弦乐《即兴曲:陀螺》,以引导幼儿感受陀螺的音乐之美,并通过乐曲创作背景的介绍,引导幼儿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从修改后的活动设计看,各领域的活动内容被整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幼儿感受陀螺特性及其实际用途的形式更加丰富。

二、园本化的主题活动实施

园本化的主题活动更多的是生成性活动。因此,如何引导教师处理好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园本化主题活动实施是否能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实现主题活动方案班本化,确保课程预设的合理性

之所以强调主题活动方案班本化,是因为“课程编制者可能并不明白幼儿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是什么,可能只是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有一个较为宏观的了解”。〔6〕因此,无论哪种课程方案都可能存在先天“缺陷”,需要经过教师的分析、思考和再加工才能转化为符合本班幼儿实际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主题活动方案班本化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得以实现。

1.主题及核心目标、教育教学内容班本化

主题及核心目标、教育教学内容班本化是课程方案班本化的第一步。课程管理者可采用“理解、分析、拟定”的策略,首先引导教师理解每个活动方案的核心价值、总目标及具体的子目标和内容;其次全面分析班内幼儿的经验水平、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以及可能获得的资源情况;最后确定活动方案的重点、难点,拟定本班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

例如,中班主题活动方案“新学期新气象”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新学期家庭和幼儿园的变化,初步感受时间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自己也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调整各种目标,并尝试制定计划”。中A班由于有几名新转班的幼儿,教师将“帮助新转班同伴尽快适应新环境”作为主题活动方案实施的重点之一。

课程管理者还可以通过组织班级间的主题活动方案分享活动,引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努力使主题活动方案既不偏离主题及核心目标,又契合班级幼儿的学习需要。

2.活动组织形式班本化

课程管理者可引导教师根据“发展性、适宜性、均衡性”等原则,并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班级可利用的资源情况,综合运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日常生活活动以及区域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

例如,小班主题活动“蛋宝宝和蛋妈妈”中,有一个活动环节是让幼儿通过泥塑表现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小A班幼儿具有较为丰富的泥塑经验,于是,教师在美工区创设了相应的故事情境,并投放了相应的材料,允许幼儿在区域游戏环节自主活动;小B班幼儿的泥塑经验稍有欠缺,教师便组织开展了6人一组的小组教学活动。教师还利用早餐环节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剥鸡蛋,感知生、熟鸡蛋的区别;在户外活动中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游戏。

此外,课程管理者还应及时了解教师的活动组织与开展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帮助教师提升主题活动班本化实施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资源班本化

一般来说,课程设计者都会提供与活动配套的教学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直接拿来就用。事实上,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二次配置。

例如,大班主题活动“有信的世界”中,每个班级可资利用的资源情况各有不同:大A班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较强,所以他们通过论坛进行家园沟通,并开通了家园微信群、爱心电子邮件,鼓励幼儿在成人帮助下通过网络交流信息;大B班有家长是在邮政部门工作的,于是,教师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并带着幼儿去参观了邮局;大C班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邮局后,还联合家长带幼儿参观了社区的圆通速递服务网点;大D班在组织实施了“同伴间互相写信、寄信、收信”活动,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幼儿组成快递小组,为园所的教职工分发信件、包裹等。

(二)建立“三级响应模式”,保障课程生成的有效性

生成课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课程管理者可运用多种策略帮助教师处理课程生成问题,以努力减少无意义的生成内容。生成课程是否科学合理,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课程的组织难度、与主题关系的密切度、幼儿的关注度。课程管理者可以建立“三级响应模式”,以保障课程生成的有效性。

第一级:教师响应。教师可自主解决难度较小或个别幼儿关注的生成性内容。课程指导者可通过教师的周主题活动和月主题活动反思,了解主题活动的实施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第二级:年级组响应。年级组通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讨论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难点问题或活动价值定位,并深入分析生成内容与主题的关系:如果关系密切,则群策群力扩展主题网络;如果关系并不密切,但可能引发幼儿新的兴趣且极具发展价值,则可请课程领导小组指导设计新的活动方案。第三级:课程领导小组响应。主要负责对主题活动实施情况的监控,及时为教师提供帮助。同时,要对难度较大的或新开发的主题活动方案进行审议,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入园指导。

例如,年底时,幼儿园要组织元旦庆祝活动,但中班主题活动“车的王国”还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对汽车的探究兴趣正浓,如果匆忙结束这个主题,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热情。但此时也的确有幼儿已被新年的气氛所感染,已开始讨论起与新年有关的话题来。如何满足所有幼儿的探索需求?为此,教师迅速组织讨论,最后决定生成“交警队过新年”和“4S店过新年”游戏活动,从而将“汽车”与“新年”两个主题进行了有机结合。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走进了交警队、4S店,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过新年方式。教师还组织幼儿开展了扮演“交警队员”“4S店店员”“新年寄语”等活动,借此学习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幼儿把自己制作的有关交通安全知识的新年贺卡分送给社区里有车的居民,并扮演“4S店店员”,为前来“买车、修车”的“客户”送上新年的祝福,还以新年表彰的方式,向家长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等。

参考文献:

〔1〕原晋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园本课程发展的价值〔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4):8.

〔2〕虞永平.幼儿教育整体观〔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3.

〔3〕许亚莉.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设计策略〔J〕.幼儿教育,2003,257.

〔4〕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5-12-10〕.http://www.moe.gov.cn.

〔6〕朱家雄.主题其实并不重要:玩与教的两难(七)〔J〕.幼儿教育,2014,629.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课程管理主题活动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挖掘绘本资源,构建低年段班本课程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