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4-05-17 15:32杨伟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传统文化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又能对幼儿进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立足于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就其价值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而后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构建课程体系以及设计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策略分析,旨在让幼儿的日常生活充满传统文化的气息,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课程实施

作者简介:杨伟(1978—),女,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车马湖幼儿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文化,对我国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呈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之基,而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起点,肩负着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的重任,因此,教师应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构建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价值

(一)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幼儿园进行课程构建的重要方法,比如,将剪纸、民谣等融入艺术领域的课程中,将踢毽子、丢沙包等与健康领域的教育进行融合,将勤俭节约、拾金不昧等传统美德与社会领域的教育进行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在阅读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幼儿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启蒙读物,可以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人格的发展[2]。在户外活动中融入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幼儿学习气象知识,知道不同地方在不同季节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民俗融入幼儿园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深入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幼儿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学前教育是促进幼儿终身发展的起点,幼儿时期是幼儿认知能力、情感以及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引导幼儿进行品德培养、习惯养成、信仰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而让幼儿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是有效培养幼儿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此外,幼儿还处在喜欢模仿他人、多动、情绪变化快以及对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将幼儿教育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使幼儿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满足。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教学、户外教学时,应为幼儿创设适宜传承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同时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核心,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体验中了解各种人文风情、风俗习惯,引导和培养幼儿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

(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内涵等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相融的,是滋养民族的精神养分,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4]。在幼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学前阶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还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构建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

当前,部分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足,一方面是其自身不具备足够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是他们缺乏教学创新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导致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构建达不到理想效果,也导致了相关活动的实施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幼儿师资培训制度不够完善是幼儿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部分幼儿教师专科学院在进行师资培养时,不太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导致他们没有积累足够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走上教師工作岗位之后,不能以传统文化元素来丰富课程内容,在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上都存在困难。

(二)部分幼儿园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

当前,各个幼儿园在课程设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往往按照《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来实施教育活动。在此情况下,部分幼儿园可能会根据办学理念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以开展专题活动为主,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部分幼儿园对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缺乏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只起到辅助作用,并不需要将其作为独立的教育内容,也不需要构建特色课程。

(三)部分幼儿园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形式化

随着传统文化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领域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部分幼儿园已经能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中,构建特色课程,但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幼儿教师只是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简单讲解,并将这种方法作为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方式,而没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有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教学是“走过场”“走秀”,对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态度相对敷衍,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四)部分幼儿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意识

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部分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评价时,只注重对幼儿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关注;或只从教师的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没有丰富评价的主体,如没有让幼儿和幼儿家长也参与评价活动,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科学、客观,影响了后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

三、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专业素质

1.使幼儿教师形成正确的文化教育态度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的时候,要能起到表率的作用,以及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举办一些关于传统文化交流的活动,组织幼儿教师参与和学习,同时定期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学习活动,以此丰富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增强他们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构建中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其能够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此外,幼儿教师应积极主动通过查阅书刊、浏览网站等途径深度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主动学习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助力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增强幼儿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

要想促进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幼儿教师就需要整合园内外的课程资源,这对幼儿教师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意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幼儿园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公开课,同时组织教师观摩、评课,这既能提升幼儿教师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也能拓宽教师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提高他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幼儿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活动以及民间游戏等作为课程的开发资源,也可以对当前幼儿园日常课程进行创新,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使其价值与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资源的查找、发掘与整合,促进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二)重视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价值

1.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主要资源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能够促进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物理环境的创设,二是精神环境创设。在物理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传统文化材料放在幼儿能观察到的地方,比如,在教室里悬挂中国结、放置笔墨纸砚等,在教室外的过道放置仿古建筑模型、风筝等,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在精神环境的创设上,教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行为习惯,比如引导幼儿向教师问好、在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平时不乱丢垃圾等,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尊师、爱国、爱护环境等优良品质。此外,在教室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单独设置展示墙,将幼儿在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展示出来,或者举办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会,把幼儿在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学习中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

2.积极组织传统文化类实践活动

陈鹤琴从“做中学”“做中教”“在实践中提高”三个方面对实践活动进行了论述;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等理论也论述了行动与认识的关系。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主动行动、实践和学习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类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深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幼儿园可以请本地的非遗传承人来介绍有关的传统文化常识,也可以邀请相关技艺的传承人来开展民俗表演。把地方的文化作为构建与实施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资源,有助于幼儿在亲身实践中感受本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1.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

中国人通过节日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些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不仅能表现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还能表现人们对祖国、民族和家人的情感与期望。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可以使传统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发挥。基于此,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基于传统节日进行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在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一方面,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从传统文化的内涵、结构和表现形式来诠释传统节日,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教学。比如,在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月饼,以深化幼儿对中秋节的了解,还可以向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神话故事,对幼儿进行价值观教育。

2.在课程中融入传统民间游戏

游戏是一种基础的生命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民间游戏是一种体现人们日常生活特色与地方习俗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幼儿教师可以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结合,对此,教师要做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注重民间游戏的适用性。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来挖掘民间游戏,选择民间游戏,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第二,注重民间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所以,在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而不能仅以自己的主观感知来进行游戏设计。第三,要注重民间游戏与课程的融合力度。教师要将民间游戏深入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而不是进行表面的融合,导致形式化问题,要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着力设计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评价机制

为了评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效果,以及评价课程是否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探索课程的优化方向,必须进行相关的课程评价活动。幼儿园应从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三方面切入,制订一套符合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评价体系。此外,幼儿园在进行课程评价的时候,要防止课程评价的权力过度集中于园长身上,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提升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马文香.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以青海省委机关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例[J].青海教育,2022(12):55-56.

黄心远,邱海凌.学前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计及效果探究:以珠海市桃园幼儿园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5):190-193.

李岑,张美霞.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价值及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6):24-27.

田湘,彭茜.论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文化回应”[J].教育导刊,2022(10):77-85.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传统文化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小花籽开出幼儿园五彩课程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