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
摘 要:学生家庭作业的自主管理和完成是家校共育的目标之一,这依赖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关键能力。自我决定理论是指人天生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动机理论。通过分析当下学生自我管理内涵、目标及现实困境,以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培养启示。发现可以从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和行为管理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完善。
关键词:自我管理;自我决定理论;家庭作业
中图分类号: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4)04-0103-03
作者简介:刘 雨(1995.07— ),女 ,汉族,贵州省仁怀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研究。
引言
家庭作业作为学生在课程与教学的之外延伸发展,其对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部2021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其中强调了应该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1],说明了家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需要的,说明了作业完成需要学生科学利用时间。有学者对“双减”后的减轻作业负担的成效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双减下学生所获得的比以往更多的闲暇时间并没有像政策所期望和家长所想象的一样进行兴趣拓展或者是其他在某种程度上于成长有意义的事,而是有近40%的学生将闲暇时间用于玩耍或玩电子产品[2]。这一研究揭示了在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学生在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一、“管”之为何—学生家庭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目标及现实困境
作业管理,词义理解即是对作业进行管理。大部分研究认为作业管理是一项需要各教育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和家长等都参与到作业的管理体系、制度、内容和结构的建立等的管理活动。忽略了作业完成的最后一个环节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于作业的自我管理。当学生无法对作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出现“拖延完成”、“抄袭完成”或者“未完成”的情况。实际上,在主观上,学生是想去完成作业的,但没有对作业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安排,从而发生以上“低效作业”的情况。
(一)学生家庭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自我管理是一种管理行为的过程,是在认识和感知自己的情况下对自己需要实现的事物进行计划、控制、管理和协调。自我管理对人的成长起着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学生家庭作业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已有的家庭作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计划、监控、调控的能力,具体包括对作业进行认知、计划、行动、监控、反馈的能力。认知是指学生对于自我和作业的认知,当有需要作业安排时候能够根据自我学习情况对作业的完成进行安排。计划是指对作业完成的认知、时间、环境等因素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安排。行动是指完成作业的行为。监控是指对于作业完成是否按照安排进行监控,并进行行动的调整。反馈是指作业完成后对完成情况及对计划情况进行反馈,并及时调整。
(二)学生家庭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标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正式被我国教育学界所重视是在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核心素养自主发展板块强调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强调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中还重点介绍了自我管理的内涵“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因此,家庭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完成家庭作业以外,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学生家庭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现实困境
现今有关“作业与家长”的矛盾层出不穷,作业还是作业但完成的主体更多却变成了家长。家庭作业变成了一种必须去完成的任务,但是完成的过程以及完成的收获却逐渐忽视。主要呈现以下三种情况:
1.家庭作业的认知异位
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無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将作业进行了“异位”的看待,即认为作业是重要的,但是将其看作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使作业从学生“自主”完成变成“强迫”完成,甚至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会被打上“不认真”、“不自觉”的标签,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因此,不论是家长、教师都应将对于作业回归正确的认知,学生作业的完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独立的完成,而不是无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汲取程度,赶鸭子上架的强迫学生去完成作业。
2.自我管理的意识缺乏
当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主要来源于自我意识和管理意识的缺乏。自我管理被界定为具有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和自由能力的个人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等环节,以获得个人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的管理实践活动。而自我管理意识的缺乏又源于当下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对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呈现“大操大办”现象,学生只需要犹如“提线木偶”一般地学习,其余一切事物父母都将其代为完成。导致学生严重缺乏自我意识和管理自我的意识。同样地,在课堂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存在着“嚼碎了喂学生吃”的现象,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一言堂”将知识全部灌输,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思考过程。再者,在学生作业完成的安排中出现学生全听从于父母,最终抑制了其管理意识的发展。
3.时代发展下的思考丧失
现今作业管理信息化趋势已不可阻挡,很多打卡、单词听写等作业需要电子设备来完成。而这些电子设备中存在着“作业帮”、“猿辅导”等作业辅导软件,学生只需要将题目照片拍摄上传即可获得答案和讲解。由此,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又丧失了自我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导致自我学习力的低下。
二、“理”之何来—自我决定理论的阐释
(一)自我决定理论内涵
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动机的激发和控制。在动机上自我管理的研究强调自我决定理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SDT),自我决定理论是二十世纪美国德西等学者提出的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天生是一个积极的个体,有追求心理成长和个人发展的倾向,在成长中会努力去应对外界刺激挑战和阻碍,去完善自我和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它强调个体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也认为个体的自主程度与社会情境间具有相互的作用[3]。
(二)自我決定理论概括
自我决定理论包含四个子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基本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以及因果定向理论,针对不同的领域应用不同的理论。其中与动机有关的理论有有机整合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自主动机在促进人的积极行为方面产生效力,如国外学者Chirkov 和 Ryan对两个国家的学生研究发现,对于自主支持的老师会让学生做作业的动机更内化,并且适应良好,自我感觉良好[4]。
(三)自我决定理论分析
有机整合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的动机由外在向“内化”的发展过程,“内化”是指人在获得外界的积极的反馈后,在价值观等方面逐渐转化成自我认同,自我认可逐渐“内化”成自我的成分,这个动机内化过程是连续的不断的。该理论认为内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倾向,由自主性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无动机、外在动机、内部动机,无动机和内部动机与教育心理学所阐述的理论无太大差别,这里便不多加赘述。在外部动机中调节方式根据外部规则与个体自我感的整合程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外部调节是指获得和避免外在的奖励和惩罚,内摄调节是指内化外在规则内化了一部分,个体是为了展示自我或者避免焦虑或内疚,认同调节是内化了外在规则并且有一部分内化成了自我,但行为具有工具性。整合调节是指个体外在规则和内在的自我价值是一致的,具有高自主性,但仍注重行为外在结果。其中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是受控性调节,而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在动机为自主性调节[5]。
认知评价理论主要是针对内部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因素。理论认为能满足个体的能力需要或者是能让个体产生成就感的事物或者环境能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在个体成就感体验的同时,其对于行为的强调是由个体自我决定来推进的,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的对内在动机才有真正的促进作用。外部的事物被认知评价理论的研究者划分为信息性、控制性和去动机性。
三、“启”之应何—学生家庭作业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启示
(一)自我内化,促进自我意识培养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来说,内化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自我的认同过程。从意识上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的作业,对我的成长有帮助,我需要完成、我要去做,我的内心是接受的、愿意的,即使外界规则没有对我有赞赏或者惩罚。
事实上,在传统小学生日常的家庭作业中,很多学生从小就在完成家庭作业但一直不理解或者不明白家庭作业的意义或者价值。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意义更多的是一项我不喜欢但必须完成的任务。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家庭作业的态度越加消极[6]。加上传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重复、单调、枯燥,作业形式的意义大于作业本身等问题,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排斥从意识便开始了,谈何认同?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和“隐性”的手段,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知到作业对于自身在自我需求、自我实现中的需要。当学生真正认识到家庭作业的内涵和价值,才能从意识上开始产生对家庭作业的认同感。而认同感的培养,便可以从受控制的动机调节入手。从外部调节入手,通过对学生的奖惩来促进学生的动机和自主程度。但尽量不要使用惩罚的方式进行,这是处在激发动机最开始的阶段,惩罚手段的采取不当可能会导致认同激发的失败。要注意到奖励的方式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时代需要,保证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并存。
(二)自我激发,促进自主参与学习
内摄调节阶段与外部调节最主要的区别则是个体已经将外部的规则内化了一部分,换而言之则是,学生已经将家庭作业认为是个体行为的一部分,个体已经能感受和感知到了家庭作业带来的对于自身的价值感,个体会自主地完成家庭作业这个活动来维持自身的价值感。虽然说在这个环节学生的动机自主程度还很低,而且大部分的动机促进还基于外在的调节,但根据研究调查显示整合调节和认同调节于年级低的学生来说年纪较小还不能够被评估[7],所以这是学生以外的教育个体能进行控制的最终环节。在强化内摄调节阶段可以和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影响因素结合采取措施。有机整合理论认为外界环境能对动机内化的影响因素有三个,能力知觉、自主性体验和归属感。能力知觉强调的便是自我效能感的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可以是来自于教师、家长和社会。教育主体可以通过让学生在作业管理和完成的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就,以及教师方面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积极的归因反馈等方法影响学生的主观评价、情绪反应、结果期待,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而间接实现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自主性体验被认为是促进内化的关键性因素,当人感到自己是优秀的、有归属感和自主感, 就产生自主性调节。增强学生对作业管理的自主性,可以通过营造出学生自主的环境或氛围,在最大的程度上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归属感是指个体能够感到自己从属于某一群体或者是有与别人建立关系的需要,以此来影响个体外在动机的内化,该影响因素强调对个体所处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构建。于教师来说可以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如可以将家庭作业变成班级活动,引导全班同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自主设计、管理,这样不仅仅是调动了学生的归属感,还加强了他们的自主感。
(三)自我调控,促进管理行为实现
在自我管理中往往包含着管理能力的呈现,包括计划、控制、管理和协调。当其带入到作业管理中,则包括作业的规划和安排、作业完成过程行为控制。
作业的规划和安排是在自己能力认识的基础上,对各科家庭作业进行完成的规划、时间的管理安排和环境的安排。其中规划是小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安排好自己各科目的作业。什么作业先写以及什么作业后写,什么作业需要用到什么工具、什么作业需要获得他人的帮助等,在学生获取到作业的时候就能将作业相关安排好。时间的管理是学生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能够专心写作业的时间,进行时间计划时要考虑到作业的量和作业的难易程度。环境管理是对完成作业环境的规划管理,也就是应该在完成作业前想好要在什么的场所或者场地完成作业。环境管理中一般会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业完成过程行为控制学生在用自己的元认知管理监控自己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走神行为的控制、对作业反馈修改的控制、对困难作业思考的控制等。
结语
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教育从关注学生主体逐渐到如今核心素养所强调的自我的建构,其關键核心就是自我管理。家庭作业作为在原则上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可以作为自我成长的工具。各教育主体需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利用好家庭作业这个工具,由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岳文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双减”落地见效——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解读[Z]: 发展, 2022: 39-43.
[2]宁本涛,杨柳.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政策实施成效及协同机制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137个地级市的调查[Z]: 中国电化教育, 2022(23):9-16.
[3]周丽华.3-6年级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其形成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6.(3):10-12.
[4]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06):1115-1116.
[5]刘丽虹,张积家.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53-59.
[6]任宝贵.我国五省中小学家庭作业现状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5,(12):49-56.
[7]周丽华.3-6年级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其形成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