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琨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教育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即要求语文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过程性教学评价和结果性教学评价相结合,提升教学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总结、引导、激励、感染等作用,构建教、学、评协调发展的整体教学体系。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师构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应该基于教材定位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教学方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令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水平。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直接决定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如果教师忽略学情、考情设计教学目标,则一方面不利于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容易出现主次不分的问题,进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无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即学生无法利用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不利于学生课后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教师基于教材定位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初中各学段的语文学习整体性要求,为整体内容的把握提供明确方向;其次要阅读教材,利用教材各单元的导语内容和课文后的题目把握教学目标;最后要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避免宽泛、模糊的叙述,让学生能清楚明白教学目标并利用教学目标开展自我评价。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三峡》的教学时,首先明确该课文是第四学段的教学内容,且属于文言文,要求学生能够顺畅阅读文言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优秀文言文等;其次阅读教材内容,根据单元导语和课后题确定教学目标,该单元导语提出了借助注释和工具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流畅背诵文言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感悟文章意境、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积累常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教学目标;最后整合教学目标并准确、具体地将教学目标描述出来,在班级范围内公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课后以教学目标为对照,分析自己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三峡》教学目标如下:(1)流畅阅读和课后背诵《三峡》全文;(2)积累《三峡》中的重要文言词汇,例如自、阙、亭午、夜分、曦月等;(3)分析文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写作方式并仿写一段;(4)感受古人寓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情怀,掌握宣泄消极情绪的正确方式;(5)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和西岭峡等段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之处,储备写作素材。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师构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应该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将培养学生形成和提升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核心素养培养重点,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首先应该了解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内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项内容,其中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本民族的璀璨文化而感到自豪,从而形成文化自信认识,认为中华文化并不逊色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化;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灵活英语语言的能力,能够在语言运用规律的约束下创新语言运用方式,利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联想想象能力、分析比较思维、归纳判断能力的发展,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显著提升;审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理解和欣赏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形成比较健康的文学审美意识和比较高级的文学审美观念,不仅可以鉴赏优秀文学作品,还具备创造美的能力。其次,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核心素养培养重点;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和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时,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并找出“母亲”的优秀品质,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母亲”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因为文中提到“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等;有的学生认为“母亲”具有聪明能干的优秀品质,因为文中提到“这个时期母亲交给我许多生产知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等;有的学生认为“母亲”具有情绪稳定的优点,因为文中提到“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等。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总结陈述并利用名人轶事或名人名句为学生讲解“母亲”优秀品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例如“母亲”情绪稳定的优点与古代士大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态度相契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进而形成文化自信意识,自觉肩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师构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应该根据学情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应该引入与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课外教学资源,例如,初中学段学生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和三观铸造期,很容易被非主流文化所吸引,甚至可能为了显示个性而特意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文化,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课外教学资源展开严格审核,避免出现色情、黑暗、消极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并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偏好的课外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吸引和维持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了解和使用课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例如初中学段学生更青睐直观具体的教学资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音乐、图画、视频等资源。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背影》的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引入课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开阔学生视野。可以文章作者“朱自清”作为线索引入课外教学资源,即教师为学生讲解朱自清的生平经历和人物轶事,例如朱自清的名字是自己改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朱自清以此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丧志气;例如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这展现了朱自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行;还可以文章主题“父爱”作为线索引入课外教学资源,例如为学生播放父爱主题的电影、短片、公益广告、歌曲MV 等,为学生放映父爱主题的绘画作品,为学生提供父爱主题的其他文学作品等,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认识到父爱的伟大,从而更加尊重父母和父母的劳动,在父母期待的感染下约束自身行为、端正学习态度等。
核心素养下,教师构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应该重视过程性教学评价的使用。过程性教学评价是一种将评价对象个体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的评价过程,在应用过程性教学评价时,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一是发展性原则,即以发展性眼光看待学生,认为学生具有发展进步的可能性,及时察觉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表扬鼓励,提升学生的进步信心,引导学生发展为更好的个体;
二是整体性原则,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水平,利用教学评价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双发展。
为了提升过程性评价的使用效果,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评价,教师需要对一个或多个班级学生负责,教师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即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素质分层,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确定差异化的教学评价重点、方式,让班级学生享受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服务。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师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建设,应该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和内容,为学生带来新颖有趣的评价体验。
首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思维可视化工具提升知识梳理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填写思维导图空白部分,提升教学评价效率。
其次,提升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在教师评价学生这一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开发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等教学评价方式,以学生评价教师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师的教学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在学生意见的指导下调整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学习体验的重视,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反思工作,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最后,教师多开展正向评价,鼓励表扬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价值,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师构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一方面,教师应该关注反馈时间的及时性,即尽可能在一天内完成反馈工作,令学生收到反馈信息,形成正反馈效应,引导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开展查缺补漏等工作;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反馈内容的针对性,即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做出有针对性的反馈,避免“很棒”“很好”“继续努力”等比较宽泛的反馈语言,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出指导性强、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存在文言文阅读吃力的问题,则要求学生整理学习过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记忆文言文常用字的含义,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在教学设计上要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三个重点方向。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基于教材,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在评价设计中既要重视过程性评价的使用,也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和内容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