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30 00:11王红绍山东省栖霞市庙后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风教师应思政

王红绍 (山东省栖霞市庙后中学)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长期以来,乡镇中小学思政课程普遍存在学段之间衔接性不好、学科之间重复性内容过多、与实际生活衔接不紧密等现实问题。而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旨在构建一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体系,重在让每个学段都有一块“责任田”,使学科之间的衔接更紧密,使思政课程生活化,以高效益的思政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为此,笔者围绕乡镇中小学如何实施思政一体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相关探索与实践。

一、跨学段纵向衔接

“跨学段纵向衔接是实施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路径。”鉴于乡镇中小学思政课程学段之间衔接不好的问题,乡镇中小学教师可从“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个方面打破学段隔膜,进行跨学科纵向衔接。

1.知识方面的纵向衔接

思政课在中小学知识方面的纵向衔接,旨在建立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这种衔接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通过思政课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段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在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背景下,乡镇中小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选择、潜心设计由易到难的思政课程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理解、掌握思政知识。

以“成长”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需求、成长烦恼等,选择相关的课程内容。比如,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经过五年的小学生活,他们已经对课余生活、吸烟酗酒等事情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可在思政课程中设置一些旨在启迪学生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自觉抵制吸烟酗酒的内容,以此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进入小学六年级之后,学生会变得更加有主见,教师应将学会尊重、学会宽容等作为思政课程的基本内容。七年级的学生进入了青春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一些青春期特征,教师可将关于青春期教育的内容融入思政课程之中。

2.能力方面的纵向衔接

思政课在中小学生能力方面的纵向衔接,旨在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衔接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思政课的引导,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中小学思政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辨是非、辨美丑、辨善恶的能力等。”学段之间在能力方面衔接不紧密,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欠佳。教师应在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差异的前提下,从应用能力方面做好学校思政课程一体化纵向衔接。

如“美德”是中小学思政教育的一大主题,在小学五年级,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初步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进入小学六年级,则增加一些关于让世界变美好的内容,包括环保教育、科普教育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当学生升入七年级之后,教师可增加一些关于“爱国情、亲情、友情”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关于思考、认识生命的内容,以此引领他们感知情感美、生活美、生命美等。从五年级的传统美德教育,到六年级的环保教育、科普教育,再到七年级的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学生逐步形成了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潜在作用下,学生又会逐渐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逐步成长为美德少年。

3.习惯方面的纵向衔接

“教育,归根结底,是习惯的培养。”思政课在中小学生习惯方面纵向衔接,旨在通过系统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衔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教师应从习惯方面进行纵向衔接、深度融合。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公共生活靠大家”“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七年级下册中的“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法律为我们护航”“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些内容,都重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从社会公共秩序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再到生活中的法律,学生逐渐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法治观念。

纵向的习惯衔接,丰富了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拉近了思政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了遵纪守法、勤劳节约和文明礼仪等各种好习惯。与此同时,这些好习惯也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跨学科横向贯通

各门学科之间的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重复过多,也是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剑锋所指。教师应从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教学任务、学科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实施跨学科横向贯通,使各学科中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呈现一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

1.横向贯通学科教学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学

“教学目标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彼岸”,教师应在深入挖掘各门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横向贯通学科教学目标,构建清晰、完整的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我们一家人”为例,教师可采取横向贯通的方式,从小学五年级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中,寻找与“家庭”相关的教学内容,或者融入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内容。如:在语文学科中,以微写作为抓手,引领学生认识家人、了解家风;在数学学科中,以微调查为抓手,引领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爱好、习惯;在体育学科中,以亲子互动体育游戏为抓手,引领学生关心、了解家人;在美术学科中,以“全家福”为抓手,让学生拍摄、或绘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人等。在此过程中,关爱家人、了解家人、弘扬优秀家风等,成为了各学科教学的共同目标。

2.横向贯通学科教学任务,构建一体化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形式、提升思政教学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通过横向贯通学科教学任务,构建主题一体化、形式趣味化、内容多元化的思政教学大任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时,教师设计了一些教学任务,包括“探索生命的诞生过程”“探索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以微作文的形式表达对生命的思考”等。其中“探索生命的诞生过程”这项教学任务,能够将思政课程与生物课程紧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产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探索生命与环境的关系”这项教学任务将思政课程与地理课程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入、清晰了解环境对生命的影响;“以微作文的形式表达对生命的思考”这项教学任务则将思政课程和语文课程深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以贴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情感等。

3.横向贯通学科教学评价,构建一体化教学

横向贯通学科教学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评价方式,它旨在通过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相互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在新课标背景下,依托一体化评价,能够着力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益。

例如,围绕“探索生命的诞生过程”“探索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以微作文的形式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三项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师横向贯通,基于跨学科理念,制订了清晰、多元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是否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生命的诞生过程;是否能够以探究生命和环境的关系为契机,逐渐形成人地协调观;是否能够在创作微作文的过程中发展、提升语用能力”等。依托这些评价标准,教师就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细致的评价。

三、跨生活多向关联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思政课跨生活多向关联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实践,它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多方面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乡镇中小学教师应将思政课程教学与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关联起来,或关联乡风乡俗、或关联乡土资源,以此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

1.关联乡风民俗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乡风民俗。乡镇中小学教师应在深入挖掘当地乡风民俗的基础上,将其巧妙、恰当地融入思政课程内容之中,让传承淳朴优良的乡风民俗。

例如,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各地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包括赛龙舟、吃月饼、扭秧歌、唱小曲、猜灯谜等。在这些民俗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如:赛龙舟中的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爱国情怀;吃月饼中的家人团聚、家庭团圆、家和万事兴;猜灯谜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

热情好客、勤俭节约、勤劳致富、邻里团结、诚实守信等,则属于文明乡风的范畴。教师也可将这些文明乡风融入乡镇思政课程内容之中,让文明乡风孕育学生的文明言行、优雅举止。

2.关联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包括乡村景观、乡村古迹、民间艺术等。各种各样的乡土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将思政课程与乡土资源关联在一起,使思政课程因乡土资源而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乡土气息。

例如,剪纸、面塑、皮影戏等,都属于民间艺术,属于乡土资源。教师可将这些乡土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之中,引领学生深度挖掘、广泛传承这些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中华游戏传统文化。如:在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中,学生能够感知、体会到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赞美。形象、生动、有趣的面塑作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通过引领学生欣赏面塑作品,不仅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面塑作品的造型美,而且能够让他们体会到面塑作品的思想美。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正如火如荼发展。教师可将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旅游文化等融入思政课程之中,让乡村旅游资源成为孕育学生优秀品格的重要养料。

猜你喜欢
乡风教师应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乡风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