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响应政策号召,贯彻“双减”政策,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丰富作业形式,特别是通过实践类作业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本文对“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实践类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探究。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实践意识
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实践元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劳动技能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寒号鸟》这节课后,通过阅读作业,使学生对喜鹊和寒号鸟两种生物的生存习性有了一定认识,每当寒冬来临,喜鹊会不辞辛劳安置自己的鸟窝,是自力更生、热爱劳动的代表。寒号鸟却恰恰相反,总是得过且过,即便遭遇寒冬依然贪图安逸,最终落到个被冻死的下场。从喜鹊和寒号鸟两种鸟类的结局,使学生看到劳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起到了很好的劳动教育效果,学生们开始改变懒散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积极参加劳动,做一名热爱劳动的小学生。再如,在学完诗词《小儿垂钓》后,在阅读作业中根据诗人的描写可以看出钓鱼儿童的聪明才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钓鱼的经验,然后还可以课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操作,感受钓鱼带来的乐趣。当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钓到鱼后才会明白劳动技能的可贵,这远比口头教育更具教育意义。
二、用跨学科整合,做实践类作业
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要求当前的教育实现知识的跨学科整合,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中要尝试进行跨学科整合,同时学生也要学会从语文角度出发,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跨学科知识的积累,也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低年级语文作业中教师要立足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发展,本着发展学生审美创造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理念,设计探究实践类作业,实现跨单元甚至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为低年级的学生设计摆拼音贴画或创意摆字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或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例,通过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描述故事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再如,我们还可以与道德与法治作业相整合,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公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围绕日常生活,开展写作实践
立足实际生活,围绕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创设写作情境,将写作教学和日常生活关联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创设写作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情境创设可能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创设满足教学需求的写作情境,提高情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作用。
例如,低年龄学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猜猜他是谁”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活动,创设游戏情境,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灵感。比如,带领学生开展“你画我猜”的游戏活动,借助游戏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营造比拼竞争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10人为一个游戏小组,组内可再次划分为两个对战小组,增加对抗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对抗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同时也能锻炼学生事件描述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此外,为了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选择贴近现实的人、物或事件,比如描述的对象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样既方便学生猜测,又方便学生描述,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合学情设计,校本实践作业
减负是要减少重复性和无效的作业,更好地落实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墨香”作业,目的是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人意志,包括耐心、细心和静心等品质,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引导学生练习书法技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传承优秀书法文化。其次是“书香”作业,教师要设计课文阅读作业任务,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养成绘制阅读思维导图的习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可以一起组织编写校本材料,比如成语的归类整理、精品内容背诵、名言名句归类、背诵国学经典等,结合学情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阅读和背诵能力,拓展视野和丰富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优化作业内容,通过布置实践类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同时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