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24-04-27 15:54韩宝兰
考试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双减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韩宝兰(1976~),女,汉族,山东安丘人,安丘市锦湖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摘  要: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将真善美的种子根植于小学生心中,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思想观念,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内容,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文章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并在明确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159-04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结合学校实际与基本学情,制定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从基础层面过渡到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基于“双减”政策,教师应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增强学生主动性,以及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概念,明确本学科的作用和价值,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礎。

一、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指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素质。依托于“双减”政策,打造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同时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指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能力。通过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真实案例、法律条文等,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保证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提出观点和解决方案,这不仅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批判性思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二、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深层次挖掘,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挖掘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素材,如观察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表现,包括遵守校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人等,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素材;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如与家人的相处、尊重长辈、关心弱势群体等,并融入实际教学中。运用此方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会提升。教师也可以和相关部门合作,如联系当地派出所、消防部门等,邀请相关人员到学校讲座、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和社会运行机制。联系图书馆等单位,借阅相关书籍、影视资料等,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包,包括教学视频、教育游戏等,丰富课堂内容。学生可以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互动式学习,在线讨论、投票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选举产生班委会”为例,教师可以将知识讲解与学生实际衔接。设计以下活动方案:

【知识讲解】为学生讲解选举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举?选举的目的是什么?并以本班级为例,让学生说一说班级中都设置了哪些班委岗位?每个岗位有哪些职责?岗位的任务是什么?班委会成员哪些方面做得好?想要成为班委会的成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教学实施】组织学生模拟选举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选举的过程。在模拟选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候选团队,每个团队自行设计竞选口号、宣传方案等。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展示优势,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在投票环节,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班委会成员。结合这种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选举的过程和原则,还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总结与反思】在模拟本班级班委会选举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和总结选举的结果。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分析选举结果的原因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选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和总结中,学生能深入理解选举的意义和价值,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质疑解疑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与思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因此,为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提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实践案例,或者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经验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疑惑,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以“学会沟通交流”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具体包括:“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沟通方式是最有效的?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的情况?”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思考和讨论,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沟通交流的理解。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小组探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沟通问题展开讨论。比如:“如何与朋友沟通倾诉?如何与家人沟通有效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在此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引导学生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真实的情境中沟通交流。比如:“将学生分为A、B两个角色。A角色扮演一个有问题需要倾诉的人,B角色扮演一个倾听者。之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对话。”在此环节,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回答问题:“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在沟通交流方面有哪些进步?”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感悟,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此方法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和内化知识。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和反思,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道德素养。

1. 搭建活动平台,引发自主探究

为保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满足“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搭建活动平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与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以“网络新世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方案:

(1)确定活动主题:根据教学内容,以“网络的利弊”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2)活动实施: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正方观点】网络是有利的,如方便获取信息、扩大社交圈、提供娱乐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到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网络在这些方面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和讨论。

【反方观点】网络是有弊的,如信息泄露、网络欺凌、沉迷网络等。同样,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让学生了解网络在这些方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也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辩论。

两组学生在辩论前要做好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思考自己的观点。在正式辩论时,正方和反方代表分别介绍自己的观点,阐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观点。之后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质疑对方的观点,也可以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引导学生进行有建设性的讨论。

【提示】在辩论时,教师要设置一些规则,如提问先举手,发言者要尊重对方观点等,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辩论中避免使用攻击性言辞,尊重对方提出的观点。

(3)总结:让学生总结辩论的过程和结论,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讨论是否有改变自己观点的可能。

通过搭建主题式活动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自主探究与思考,还能在活动中内化和理解知识。

2. 开展自主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自主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深化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真实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清理环境、植树等,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了解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以“健康看电视”教学为例,教师借助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具体设计如下:

(1)问题思考:为了营造家庭健康看电视的生活氛围,我们一起讨论设计一份看电视的约定吧!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设计呢?

(2)小组自主学习:学生小组讨论研究,得出应该从看电视的时间、电视内容、怎样做到不影响学习等方面出发。之后小组交流拟定一份关于健康看电视的协议,最后派出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探讨,形成一份关于看电视的协议模板:

关于健康看电视的协议

甲方(父母):

乙方(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看电视问题,孩子与父母经常出现矛盾,甚至会产生冲突。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现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以下共识,并严格遵守协议规定:

①甲乙双方看电视(包括其他电子产品)的时间安排如下:

父亲

母亲

孩子

②经过甲方同意,乙方近期可以选择收看的电视节目包括

③乙方连续看电视的时间要控制在30分钟以内,每30分钟需要让眼睛休息20分钟左右。

④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乙方需要在规定时间外看电视(包括其他电子产品),必须经过甲方允许,并在甲方陪同下观看。

⑤甲方若无特殊情况,应该陪同乙方看电视。

此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通过开展自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观察、参与、反思和探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有助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也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以评促教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还应该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以评促教。①考试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考试客观了解学生对各种道德问题和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造性思维。②课堂观察评价。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互动情况等,评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情况。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知识理解程度。③学生自评和互评。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道德与法治学习方面的成绩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通过同学之间的反馈和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成长。④项目作业评价。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开展小组项目,客观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此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为例,教师在评价环节,可以设计以下方案:

【评价目标的设定】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即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对“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来说,目标包括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学习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和行为准则等。

【设计评价指标】结合评价目标,合理设计评价指标,主要包含知识掌握情况、态度表现、行为规范等,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评价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同时,教师要利用收集的信息了解学生对公共秩序的理解程度、态度和行为表现。

【分析评价结果】教师分析收集到的评价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统计评价结果,比如将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等级别,以便精准掌握学生的整体表现。

三、 结论

综合而言,“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将重心和重点聚焦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上,教师要加强对生活素材的挖掘,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产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可以自主融入教学活动。教师也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讨论与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围绕“双减”政策要求,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切实达到以评促教目的,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顺利达成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目标。

参考文献:

[1]林苑英.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J].亚太教育,2023(10):59-61.

[2]杨炼荣.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3(13):23-25.

[3]沈秋群.“雙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4):142-144.

[4]王海燕.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67-6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双减高效课堂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