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

2024-04-27 15:54孙培培
考试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策略劳动教育

课题项目:文章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一体化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初中生思政课实践研究”的成果论文(课题编号:GH2022089)。

作者简介:孙培培(199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市东方中学,研究方向:课程思政教学。

摘  要:国家政策导向要求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需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全新的育人模式。目前,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本位、教学内容呈散点式分布、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劳动教育的开展,应从凸显素养目标导向、优化教材内容、精选教学方法、坚持多元评价等四个维度着手。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151-04

2020年3月,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要求各学校不仅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还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劳动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育人理念上是同向而行的。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视阈探讨劳动教育,可以推动两类课程向纵深发展,对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加强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劳动教育的内涵

學科渗透式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形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视阈下,初中劳动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劳动教育的本质目标是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功能的重要学科和德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德”和“劳”的理念相通、内容相融、本质目标高度契合,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是立德树人最好的实践方法。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能使其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主体,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断成长为可堪大任能挑重担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劳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劳动价值观

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和人本身,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劳动教育的立德树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其深厚的劳动情怀。初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全面且深刻地认识劳动的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人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的“个人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要通过劳动才能变为现实。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对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以及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存在错误的认识,轻视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对此,我们要坚决予以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深入劳动价值观层面,通过理论讲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植于心。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其中,有些是劳动教育的显性点,有些是劳动教育的隐性点。教师要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引入鲜活事例,创设活动情境,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实践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特征,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学生搭建实践活动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不仅是劳动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的需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劳动教育,教师要始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还要将内化的劳动观外化为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当然,教师决不能把道德与法治课演变为劳动课、实践课,应该以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为导向,系统梳理劳动教育元素与学科课程内容的契合点,恰当把握时机创造劳动锻炼条件和实践锻炼机会。

二、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不足,聚焦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呈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层面。

(一)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本位,忽视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设计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凝练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五大核心素养,素养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超越和统整。有些教师忽略了对新课标的仔细研读,没有加强劳动教育内容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制订的教学目标偏离课程标准与教学立意,导致目标虚置,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学目标描述不准确,过于笼统和模糊,缺乏操作性和可测性;固守传统观念,着眼于知识立意,忽视劳动价值的培养与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更不要谈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置过于宏大,基本上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实现,对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更是无法衡量。

(二)教学内容呈散点式分布,缺乏整体的定位和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方面的知识理论,基于学生的生活逻辑、感知顺序,讨论的内容逐步加深。然而,目前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教学体系设计和安排,没有相应的教育主体统筹规划和有效协调。劳动教育的集中展现的篇目相对较少,相关内容零碎分布六本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内容之间缺少系统的逻辑结构。很多劳动内容呈现不明显,镶嵌在其他教育话题当中,附着于正文部分图片和少数配套栏目中。在具体推进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对教材中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没有深入挖掘和分析教材中隐藏的劳动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主,对课外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较少,因而难以达到系统施教、整体推进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弱化实践体验过程

劳动教育贵在知行合一,通过巧设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习得相应的劳动技能,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然而,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只重视课程内容的灌输,忽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差异性,弱化了学生的实践体验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新课标倡导的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教学法,成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范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有的教师立足学情,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引入恰当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如现场观摩、志愿服务、参观访问、合作探究等,使劳动教育在广度与深度层面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统一要求。但是对学生的劳动水平如何,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学生学业评价看得比发展性评价更重要,有的甚至直接以学习成绩作为劳动教育评价的标准。还存在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和主体单一的问题。有的教师仅仅关注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劳动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感、劳动热情和劳动自觉性,这势必影响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对所有学生执行统一固定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有的教师将自己视为整个劳动教育评价过程的唯一评价主体,学生只是被评价者,难以发挥劳动教育评价本身的激励作用,进而影响了劳动教育评价的成效。

三、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策略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实践中创新理念、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苦练内功。以下以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题“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课为例,具体阐释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凸显素养立意,统筹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新课标凝练了每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为教师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方式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初中学段的核心素养目标,我们发现两者都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通过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劳动精神。学生成长和素养培养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取,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教师要担负起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坚持素养导向,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对教学的宏观指向要求,将素养立意贯穿教学始终,统整教学目标。其次,要精准把控和分析学情,找准学生认知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形成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真正实现“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最后,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描述教学目标,其基本结构为:“学生通过什么具体的学习活动,知道或了解什么内容,形成或发展什么核心素养。”基于此,尝试表述本课教学目标如下:通过聆听南通地铁建设者的故事,了解家乡南通的发展成就,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爱南通、爱祖国的家国情怀;通过“撰写颁奖词”“观点辨析”,明白要尊重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树立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初步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通过“拟写倡议书”、参观南通地铁控制中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用实干精神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使命。

(二)优化教材内容,挖掘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

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劳动教育元素,是有效融入的关键。現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劳动教育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依据新课标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现状,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创建真实情境,将教材内容融入学习活动中,通过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用好教材资源,教师还要关注教材之外的资源,包括师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当前的时政热点等,将课堂内外的知识有效衔接,进一步充实劳动教育话题内容,拓宽教育的场域范围。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围绕总议题“天下兴亡,匹夫如何担责?”展开探究,并将其细化分为三个子议题“领略南通故事,涵养劳动品格”“致敬南通工匠,领悟实干精神”“强化责任意识,谱写青春华章”。第一个议题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概括南通取得的发展成就,分析取得成就背后的原因。第二个议题结合南通轨道交通建设者的事迹,让学生有“尊重劳动者”的感性认识,接着展开辩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哪个更大”,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树立职业平等观,无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值得被尊敬。通过书写颁奖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将实干精神落实到行动中。第三个议题使学生在拟写倡议书中深化爱国情感、增强责任意识、弘扬实干精神。通过参观南通地铁控制中心,在课外实践中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将内化于心的学科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外化于行。

(三)精选教学方法,丰富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形式

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更好地让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首先,教师要避免灌输式教学,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从框架化、模式化的教学中挣脱出来,要学会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改变原有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方法。当前,议题式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开放、活动、辨析式的学习空间,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其次,实践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鲜明的性质,劳动教育也强调实践体验。教师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善于搭建实施劳动教育的实践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劳动实践,引导学生达到劳动教育的“知行合一”。本课通过采用议题式教学,围绕三个子议题创设活动,着力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实践效果显著。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聆听故事中,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书写颁奖词和辩论活动中挖掘思维潜能,明白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拟写倡议书活动中强化责任意识,弘扬实干精神,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在参观南通地铁控制中心活动中培养担当精神,将内化于心的学科知识外化于行。

(四)坚持多元评价,提高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质量效益

劳动教育评价是按照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具有检测、诊断、导向等功能。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意见》明确指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新课标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教师要全面系统地贯彻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在此指引之下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落到实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评价要坚持素养导向,聚焦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的教学评价指向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两大核心素养的培育。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和学校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本课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同伴互评颁奖词书写情况,学生自评在家、在校表现,地铁工作人员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评价内容全面化,既要注重对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的量化评价,也要关注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本课包括常规的课后作业评价,真实情境下素养形成评价。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步伐,促进专业化发展,着力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的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向小琴,苏聪丽.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实践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12):38-53.

[2]黄娟,王庆军.素养观涵养思政课堂的践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0):44-46.

[3]梁焕英.新时代劳动教育多样态[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策略劳动教育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