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
摘 要 文章围绕H职业大学的实践发展历程,梳理职业本科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探寻提升职本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优化路径:落实教师准入机制,拓宽引才渠道;畅通校企融通渠道,构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研判“双师”特点,推行“双师”资格分级认定;聚焦教师职业能力,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体系;创设多元化政策制度,激发教师自我提升内驱力;等等。
关键词 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9.025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eams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H Vocational University
ZHANG Lijun
(Henan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ukou, Henan 466000)
Abstract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 Vocational University, and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eams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ased on this,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pa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qualified" teaching tea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mplement the teacher admission mechanism, broaden talent introduction channels; Smooth the integration channels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build a mixed teacher team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qualified" and promo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qualifications; Focusing 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eachers,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and multi-level training system; Establishing diversified policy systems to stimulate teachers' self-improvement and internal drive.
Keyword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degre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1 問题提出
2019年至2022年间,我国先后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推进“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从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试行本科职业教育列为重大改革试点内容,到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实施,均标志着我国的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中,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1]。由于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性、教育性和学术性等特点,其教师队伍建设远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鉴于对当前职业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H职业大学的实践发展历程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职业本科院校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2 职业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与认定标准不清晰,两者缺乏有效衔接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与认定标准不明确,职业本科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过程中缺乏有明确导向的培养路径。具体表现为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及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具体。同时,各职业院校对不同专业、层次的“双师型”教师,也缺乏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差异化的评价标准。
此外,“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程序和机制不够规范和完善,培养与认定缺乏有效衔接,致使各高校在认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和发展前景,也使得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和完整。
2.2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法单一、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资源不完善
职后培训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可以帮助教师从“新手型”教师蜕变成“专家型”教师。然而,职本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脱节。目前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多偏重理论,缺乏对实际职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教师最后虽获得了证书,但仍难以满足“双师”要求。第二,培训方式单一。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缺乏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和多样化的培训方式[2]。第三,培训资源不足。学校在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培训资源有限,专门的培训场地和设备不足,现有培训师的素养能力参差不齐。第四,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许多职业本科院校在培训结束后,忽视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追踪反馈,无法对后期的培训方案进行改进。
2.3 校企双向流通机制不畅,双主体协同培养不力
企业是教师增加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的平台,校企合作的深度决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但在目前的职业本科院校中,校企合作往往处于“校热企冷”的状态。
一是校企沟通不足,双方信息不对称。学校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动态,企业也缺乏对学校的师资培养和课程设置情况的掌握。沟通的不足限制了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校企间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尽管学校和企业都有合作意愿,但缺乏具体的合作机制与平台。例如,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或企业人员在校任职授课机制等。并且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责任不明确、合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2.4 教师“双师”素质与能力欠缺、内驱力不足
就实际而言,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术型高校,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相对缺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能力弱的问题[3]。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对“双师”内涵与要求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只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忽视了对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这种认知上的不足导致教师缺乏向“双师”转型的内在动力。二是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目前在职业本科院校中缺乏針对“双师型”教师的专门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是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近年来,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要求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致使工学矛盾难以平衡。
2.5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结构不合理
在团队建设方面,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是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然而实际上,职本院校的教师团队依然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较少。整体而言,团队的双师类型结构不合理、凝聚力不强,具体表现为:第一,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团队中年轻与年长教师的比例失衡,缺乏中青年教师的骨干力量。第二,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较低,初级和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较高,可能导致教师团队缺乏学术带头人和学科专家。第三,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团队中专业教师的比例过高,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教师比例不足。第四,来源结构不合理。教师团队中来自高校毕业生的比例较高,而来自企业、行业的比例较低。
3 职业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3.1 落实教师准入机制,拓宽引才渠道,把好“入口关”
学校严格准入标准,制定明确的“双师型”教师准入机制,除要求学历、经历、证书外,更加注重对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水平的考察,确保新入职教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
为提升引才的数量与质量,学校建立了多渠道的教师引进机制。一是从各高校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围绕师德师风、教师基本素养、教科研能力、企业实践锻炼、技术能力服务等方面强化新教师入职教育,从源头上保障“双师型”教师的质量。二是从相关行业企业中招聘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将其作为实践课程教师或兼职教师。三是注重从高校或研究机构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质量的学术人才,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四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选拔符合学校需求的教师人才进行培养培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2 畅通校企融通渠道,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
一是校企共建名师工作室,实现教师团队双向培养。校方选拔具备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企业方选派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人员,双方协同制定教学计划、编写职业类教材、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4]。
二是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引共用名师。围绕合作项目,按照“教育教学研究―课程项目研发―实践技能培训”一体化要求进行团队建设,创新校企师资共培模式。
三是依托职教联盟、行业学会等平台,构建专业与行企业深度融合的共生关系。通常来说,职教联盟等组织相比较而言拥有更为丰富的行业资源信息,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搭建起校企之间的桥梁。
3.3 研判职业教育“双师”特点,推行“双师”资格分级认定
学校方面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考核标准,紧紧围绕专业实践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依照各类专业发展要求,制定初级、中级、高级的分级分类的资格认定标准,以反映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同时将具备高校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各类专业实践能力条件的专任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其认定结果与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等关联结合,为教师创建新的晋升通道。
此外,为确保分级认定体系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分级认定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通过建立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对教师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调整。
3.4 聚焦教师职业能力分析,借助精准化培训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体系
基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分析結果,制定精准化培训计划,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及“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职业本科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5]。
学校注重对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对“双师”素养进行一体化设计,围绕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五个维度,初级(基础技能培训)、中级(专项能力提升)、高级(技术项目研发)三个层级,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两条线路,国培省培、校本培训、企业锻炼、国内外研修四条通道,系统搭建了“五维三级两线四通道”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教师分层分类的精准化培养机制。
3.5 创设多元化政策制度,激发教师自我提升内驱力
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教师的内驱力来源于自身对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追求,但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为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包括教师进修培训、企业实践、职称评审、考核考评等文件。一方面,学校对已认定为“双师”的教师提供特殊待遇,其中包括最大限度增强全校师生对“双师”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并为其设立专项津贴。另一方面,在学校与企业间建立双向奖励机制,为横向课题提供经费支持;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培训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此外,学校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为读博教师报销学费、每月给予生活补贴及购房补贴等,提倡教师向“双师”转型,实现自我提升。
4 结语
本科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结合产生的新型教育形态,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职业本科院校作为实施本科职业教育的载体,承担着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研究以H职业大学的本科职业教育实施为切入点,梳理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其他同类院校的发展提供借鉴。但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优化“双师型”教师团队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保障激励机制等,以保障教师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民办本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CANFZG23079);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022YB0507);中华职业教育社2023年度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重点规划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智慧教育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2023YB0398)。
参考文献
[1] 陈凤英.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职业使命的结构与养成路径——基于扎根理论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3):38-45.
[2] 辛雨,唐瑗彬,徐冉.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推进困境及解决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4):17-23.
[3] 金波,郑永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1):93-96.
[4] 丁正亚.职教本科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18):76-80.
[5] 孔巧丽,刘志文.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7):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