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就业实证研究

2017-05-03 23:14匡慧姝陈烨伟刘政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职业本科普通本科

匡慧姝+陈烨伟+刘政

摘要:利用某高校就业数据,基于Probit概率模型实证比较了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生的就业差异。研究表明,职业本科提升了学生就业率,说明职业本科具有就业数量优势;在就业质量上,发现职业本科促使学生进入国企、机关单位的概率偏低,说明职业本科存在就业质量劣势;在地域选择与专业对口方面,发现职业本科偏向生源地就业且职业选择更广泛。

关键词:职业本科;普通本科;Probit概率模型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薪酬低的问题日益凸显(杨钋等,2013)。尽管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但我国技术人才和技能工人却极为缺乏。截至2010年底,我国技术工人为1.12亿人,其中初级工和中级工的比例为95%,而高级工和高级技师仅占5%(黄尧,2012)。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我国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仅为3.2%,而发达国家同类行业的这一比例高达20%~40%(董洪亮,2014)。随着中国沿海省份出现的“技工荒”现象,技能人才不足甚至成为当前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升级的重要“瓶颈”(彭小平,李刚,2015)。

为什么我国面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和技术人才缺乏的双重困境?有学者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培养类型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性。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朝着学术型、综合型大学目标发展,同质化培养模式十分严重,导致大量学生毕业即失业(马燕,2014)。另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却严重不足,致使那些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人才严重缺乏。最终学术型毕业生的“无效供给过剩”和应用型毕业生的“有效供给不足”诱致的结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的主要“瓶颈”(马燕,2014)。可见,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索并发展我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突破口(马燕,2015)。而加强现代职业本科教育,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急需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彭小平、李刚,2015)。

既然本科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教育层次,那么职业本科教育真的比普通本科教育更能促进学生就业吗?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部分文献分析了职业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就业差异,但研究方法还主要立足统计描述,采用计量建模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缺乏。为了更为准确地认识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对学生就业的异质影响,本文利用昆明理工大学的就业数据,采用较为严谨的计量方法对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生就业的差异进行检验。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取自西部某理工高校2012年入学、2016年毕业的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学生,共计1308个样本,包括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中共有的七个专业:理工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艺术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产品设计;经济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2.2变量构建

2.2.1被解释变量:学生就业job#

如表1所示,本文从学生“就业类型”、“就业性质”、“就业地域选择”以及“专业对口性”四个方面构建学生就业指标。其一,关于“就业类型”,原始数据从“待就业(1),协议就业(2),劳动合同就业(3),出国留学与升学(4),自主创业(5)”五个方面汇报了学生就业类型,据此构建学生是否就业的虚拟变量job_sf(是否>=2)来反映学生是否就业特征。其二,关于“就业性质”,原始数据从“民企(1),三资企业(2),国企(3),事业机关单位(4),升学(5)”五个方面汇报了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据此构建学生进入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虚拟变量job_xzhi(是否>=3)来反映学生就业质量,同时还在原始数据基础上构建了学生就业单位层次越发提高的离散指标job_cci。其三,关于“就业地域选择”,根据原始数据中“学生就业单位地址”和“学生生源地址”是否属于同一个省,定义学生是否异地就业的虚拟指标job_yde(1代表异地,0代表同地);其四,关于“专业对口性”,根据原始数据中“学生就业单位名称”和“学生专业名称”是否明显相关,设置学生就业专业是否对口的虚拟指标job_dkou(0代表对口,1代表不对口)。

2.2.2解释变量:是否职业本科Zb_dum

为了区分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的学生就业差异,本文按学生培养模式进行分类,设置是否职业本科的虚拟变量Zb_dum。当学生属于职业本科时Zb_dum==1,当学生属于普通本科时Zb_dum==0。我们重点关注检验中Zb_dum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水平。

2.2.3其他控制因素

根据原始数据,本文从专业特征、性别、年龄、民族、是否党员五个方面构建相关的控制因素,同时考虑生源地和专业的固定效应也是影响学生入学和就业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构建了反映学生家庭省区的虚拟变量(31个省,30个省区虚拟指标,以安徽省为基准)和专业虚拟变量(7类专业,6个专业虚拟变量,以艺术类的产品设计专业为基准)。

2.3变量统计特征

表1报告了本文主要变量的统计学特征。研究发现,“是否就业”变量的均值为0.9591,说明样本中签订正规就业协议的学生比例为95.91%;“单位性质”的均值为0.3793,说明样本中进入国企和机关单位就业的比例为37.93%;“是否异地”的均值为0.2722,说明样本中27.22%的学生属于异地就业;“是否对口”变量的均值为0.6996,说明样本中69.96%的学生就业单位与自身专业存在较大差異。就其他变量特征而言,发现样本中职业本科学生的比例为31.21%,男生比例为47.73%,汉族学生比例为60.52%,而党员比例为127%。

3实证检验与结论分析

3.1Probit概率模型

为了检验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对学生就业的异质影响,我们设定一个probit概率方程进行基准估计,方程设定为:

其中,job#为学生就业,分别从学生“就业类型”、“就业性质”、“就业地域选择”以及“专业对口性”四个方面、五个细分指标来考查学生就业指标。是否职业本科Zb_dum(虚拟变量)为核心解释变量;CV为控制变量,包括学生专业、性别、年龄、民族和是否党员五个方面;f、s、i代表学生、省区和专业,α0为常数项,αs、αi分别为省份固定效应和专业固定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方程(1)重点检验β0的符号和显著性,判断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能否影响学生就业特征。

3.2相关检验结果说明

在控制专业、性别、年龄、民族以及生源地省区特征及专业固定效应的基础上,表2给出了该模型下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对学生就业差异的实证结果。第(1)列针对学生就业类型进行检验,重点分析与普通本科相比,职业本科对学生是否就业的差别影响;第(2)~(3)列针对学生就业单位的国有和民营性质进行检验,重点分析与普通本科相比,职业本科对学生就业性质和就业单位层次的差别影响;第(4)列针对学生就业单位与生源地差异进行检验,重点分析职业本科比普通本科是否更易于导致学生生源地就业;第(5)列针对学生就业单位与专业的对口性进行检验,重点分析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相比,谁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时专业的对口性。

第(1)列估计了学生是否就业的概率。结果显示,职业本科虚拟变量(Zb_dum)的估计系数为正(1282),具有1%以内的高度显著性水平,这说明与普通本科相比,职业本科更能促进学生就业。该列体现了职业本科教育比普通本科教育更能提升学生就业数量。

第(2)列比较了两类学生进入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概率,显示职业本科虚拟值(Zb_dum)的估计系数为负(-0.632),且在1%以内高度显著,说明与普通本科相比,职业本科教育模式明显降低了学生进入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概率。

第(3)列采用多维离散指标的OrderProbit(OProbit)模型检验学生就业的单位特征。结果显示,职业本科虚拟变量(Zb_dum)的估计系数为负(-0.508),高度显著(1%显著性水平),说明职业本科比普通本科相比具有偏低的就业层次,即职业本科毕业生更易于进入小微私企、民企,而接受普通本科教育的学生更易于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就职。综合(2)、(3)两列,证实职业本科教育比普通本科教育对应了相对偏低的就业质量。

第(4)列对学生是否异地就业指标进行检验,显示职业本科教育(Zb_dum)的估计系数为负(-0.436),具有1%显著性水平,说明与普通本科相比,职业本科教育降低了学生异地就业的概率,并因此提升了生源地就业水平。

第(5)列对学生就业的专业是否对口进行检验,显示职业本科虚拟变量(Zb_dum)的估计系数高度显著为正(0.878)(专业是否对口的虚拟指标job_dkou(0代表对口,1代表不对口),具有1%显著性水平,说明职业本科比普通本科对应了偏低的专业对口性。

对于其他控制变量的估計结果进行简单解释。其一,学生专业变量Zye的估计技术高度显著(1%显著性水平),说明学生的各类就业衡量指标具有专业差异。其二,学生性别male变量的估计系数在(2)~(3)列高度显著为正,说明学生在就业类型、就业地域选择、专业对口性方面,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在学生能否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等就业质量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加具有优势。其三,学生年龄age与他的估计系数也仅在(2)~(3)列高度显著为负,在其他列均不显著,说明低龄优势也是决定学生能否进入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四,学生民族majority在(1)~(5)列的估计系数高度为正(2项为1%显著性水平,2项为5%显著性水平),说明民族差别对就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结束语

研究发现,职业本科明显提升了学生就业率,支持了职业本科比普通本科更具就业数量优势的结论;在就业质量方面,发现职业本科促使学生进入国企和机关单位的概率偏低,说明与普通本科相比,职业本科存在就业质量劣势;在就业地域选择与专业对口方面,发现职业本科比普通本科更倾向于生源地就业,且职业选择更广泛。本文的研究较好地识别了职业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对应的学生就业异质特征,为更好理解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两类教育模式的就业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1]杨钋,郭建如,金轶男.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2434.

[2]黄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59.

[3]彭小平,李刚.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动因、对象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5,(13):59.

[4]马燕.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动因、问题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0):1418.

[5]马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功能指向与实现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3438.

猜你喜欢
职业本科普通本科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职业本科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潘懋元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深化改革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