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乡村中学地理作业优化设计探究

2024-04-11 07:00张念徐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

张念 徐燕

[摘 要]文章以遵义市M乡村中学为例,针对当前M学校地理作业设计存在作业设计忽略课程标准要求,作业设计和目标不符,作业设计脱离学情、缺乏层次性,作业设计以课后作业为主且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双减”背景下乡村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优化策略:以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为导向,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立足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针对学生兴趣,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融合乡土资源,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作业。

[关键词]“双减”;乡村中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1-0095-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1],明确提出: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做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巩固知识基础、培养思维和提升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2]。

卢晓东、于晓磊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3],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在家庭教育方面,乡村学校的家庭父母的学历、经济背景、教育理念等,与城市家庭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乡村地区很少能提供博物馆、地质公园、气象站等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环境资源,这使得乡村学校的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赶不上城市学校的学生,在技能、素养、自信等方面和城市学校的学生相比,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乡村学校的学生对地理科目的育人价值认识不到位,加之传统地理作业强调理性知识的掌握和地理技能的训练,作业类型单一,这使得部分乡村学校的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中学地理纳入中考科目后,地理作业数量增加,这使原本对地理学习就没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愿更低。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如何基于乡村学校的学情落实“双减”政策,设计高质量的作业,落实地理作业的育人价值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乡村中学地理作业设计现状

目前,乡村中学地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忽略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更是作业设计的指挥棒。部分乡村教师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解读不够深入和准确,导致作业布置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一致,布置的作业随意性强、形式单一、质量低下,难以实现对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认识中国”这部分内容时,课标要求之一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特征”。但是部分乡村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只注重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中国各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特征,没有体现课标所要求的“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等行为条件,没有更好地发挥地图的育人价值,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归纳中国地形特征”的要求,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落到实处。

(二)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不符

教学目标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作业设计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部分乡村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目标单一,多以知识巩固为主,缺少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养成类的作业,导致作业检测效果甚微,弱化了地理作业的育人价值。第二,作业设计难度过大或过小,作业难易度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导致学生对待作业采取敷衍的态度。对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学生来说,作业难度如果超出其认知范围,他们可能会抄袭甚至直接不做。例如,在学习“日本”这一课时,部分乡村教师设置的作业是:根据世界政区图,说出日本与哈萨克斯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对于两个国家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差异,学生尚能根据地图大致完成。但就位置差异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超出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整体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更是难以回答。这极大地打击了乡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可见,设计这样的地理作业难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

(三)作业设计脱离学情,缺乏层次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精准的学情分析能极大地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实际需要精心选编、改编、创编地理作业,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部分乡村教师对地理作业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忽视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安排地理作业,这样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会导致地理作业缺乏层次性、选择性、针对性。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部分乡村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收集家乡的气候资料,绘制家乡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图;列举家乡的气象灾害,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防御措施。该作业设计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大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完成。對乡村学生来说他们搜集资料的途径有限,而且可能收集到的资料并不完整,无法从当地气象局、专业网站等获得有价值的气象与气候信息。这样的作业无法满足教学与课程目标的要求,无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兼顾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作业设计以课后作业为主且形式单一

乡村学校的传统地理作业设计以课后书面作业为主,缺少课前预习类作业且作业类型单一。部分乡村教师很少设计实践活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类的作业;作业数量多、难易比例安排不合理。特别是地理科纳入中考科目后,题海战术更是成为部分乡村教师冲刺中考的制胜“法宝”。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抵触心理,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业的巩固、诊断效果欠佳,难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有些乡村教师在设置“中国自然环境”这部分作业时,基本上都是一些关于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类的机械记忆题目,且以填图、选择题为主,很少有绘制中国气候和水系分布图以及分析家乡气候、地形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影响之类的实践作业。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应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二、“双减”背景下乡村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乡村学校的地理教师应在国家素质教育的统领下,对标“双减”政策的要求,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核心,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基于乡村学校的学情,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的高质量作业,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易度,优化作业结构,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作业特有的育人价值,从而促进乡村学校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为导向,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培育的学科核心素养[4],开启新时代初中地理课程育人的新征程。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在人地协调观的指导下运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方法,在分析和解决地理实践问题时所要具备的行动力和品质。地理课程所要培育的四大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乡村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旨在落实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地理作业。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时,新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乒乓球上绘制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用橡皮泥制作七大洲的分布模型,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知识。

(二)立足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加强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乡村教师在进行地理作业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认知水平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巩固旧知识又掌握新知识,不断构建及完善知识体系。设计分层作业能有效减少学生的作业压力,增强各知识层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例如,在学习“地形”后,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1.在地形图上识别五大地形类型;2.看图并口头描述五大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3.利用泥土和颜料设计制作地形模型,并在模型上标注五大地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差异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来完成。

(三)针对学生兴趣,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为了更好地兼顾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地理教师应设计具有多样性、选择性的作业,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目前,网络智慧型作业、超市型作业[6]、研学实践型作业、大单元作业、长周期作业、多学科融合作业等新式作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涌现。

部分乡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乡村教师要适当布置基础类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尝试绘制地理单元思维导图,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乡村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为了拓展乡村学生的视野,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安排课外阅读分享类作业,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课后阅读作业;也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给学生提供阅读素材,组织学生阅读分享,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趣味性地理书刊《这里是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等,观看纪录片《冰冻星球》《航拍中国》《地球最壮观的景色》《美丽中国》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类的作业,例如,绘制世界地形图或校园景观分布图、设计垃圾分类海报、长江黄河水系图等;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地球仪并在地球仪上绘制经纬线、标注经纬度,利用制作的地球仪说出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变化特点,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速度等;调查校园旗杆影子在一天中的长度变化和朝向,并将其做成手抄报与同学討论日影变化的知识;编唱省级行政区的记忆口诀或歌谣,在课后辅导时间与教师、同学分享。这类作业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教师要把控好难度和作业完成的时间。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能强化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小组同学间的分享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用于发现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融合乡土资源,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作业

乡土地理是指学生生活所在地的地理知识,是育人价值丰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地理教学素材[7]。乡土地理为学生提供课堂中无法直接呈现的真实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体、形象。

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可以将乡土资源融入作业,这样能增加作业的亲和力,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用于发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服务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以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为例,在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精选乡土资源,设计如下任务的题目,学生按各自的兴趣自由组队,完成相关的题目并与同学分享。

任务一:贵州的地形

搜集贵州省的地形、地貌图,描述贵州省的地形特征;列举喀斯特地貌典型的景观;说出贵州省石漠化的分布区;分析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举例说明贵州的地形对传统民居、交通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任务二:贵州的气候

借助网络查询贵州省的气候资料,绘制贵州省的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尝试归纳贵州省的气候特征;根据贵州的纬度和海拔说一说贵州气候“寒暑适中”的原因;举例说明贵州寒暑适宜的气候对大数据产业的吸引力。

任务三:贵州的河流

搜集乌江的相关资料,根据贵州的地形和气候特征,描述乌江的水文和水系特征;尝试分析贵州省地表水缺乏的原因;举例说明贵州人民应怎样解决地表水缺乏的问题。

任務四:贵州的资源

收集贵州省的旅游景点和各旅游景点的美食,绘制旅游地图;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扮演小小导游,带着同学游玩贵州。

在研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家乡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展开野外走访、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质量的地理作业设计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映地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进而达成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有层次梯度、形式多样、极具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地理作业,能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作业的育人价值,减轻初中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2-05-09].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  陈鹏飞.“双减”政策视域下地理作业设计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17-20.

[3]  卢晓东,于晓磊,陈虎,等.基础教育中的城乡差异是否在大学延续:高校城乡学生学业表现差异的实证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1):56-6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  陈荔馨,刘云刚.“双减”背景下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J].地理教育,2022(11):45-49.

[6]  张济洲.中小学作业观:特点、问题与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3(7):25-30.

[7]  周尚意,孔翔,朱竑. 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