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养为本的课改背景下,以大概念教学促进素养落地生根正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提升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是让这一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抓手。为此,要构建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的学科化基本样态,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明确中学思政课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的关键能力,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区域推广思路,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中学思政课;核心素养;大概念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7-0007-05
【作者简介】张翰,江苏省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镇江,212008)中学政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促进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需要提升教师课程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力。在区域范围内提升教师的素养教学设计能力,需要解决“如何开展指向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师哪些方面的课程核心素养设计能力需要提升”“课程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区域推广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促进教师进行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有助于教师实现向素养教学设计能力的进阶。所以,为适应课程改革深化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的学科样态,明确了提升思政课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的关键能力,形成了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区域推广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学科样态: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大概念教学设计作为第三代教学设计,是育人指向的教学设计新样态。[1]大概念教学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但如何形成本土化的、学科化的中学思政课教学设计基本样态则需要开展实践探索。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大概念教学设计重新界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内涵,对三者关系进行了重构。提升思政课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本质上是促进教师挖掘学科育人价值、设计育人方案、提升课程育人的能力。为此,若要构建大概念教学设计的思政学科样态,就要让教师明确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我们以转变教师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為基础,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提炼大概念—还原真问题—设计活任务”为统一体的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基本样态。[2](见图1)
1.设计以大概念为核心的育人目标
单纯的知识符号缺乏素养成分,难以成为培育素养的种子。而大概念基于知识点,又高于知识点,是对知识本质的认知,既是内容之知,又是能力之知和价值之知,蕴藏素养因子。[3]大概念教学设计以课程育人为目标,它不仅要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还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大概念教学目标是融合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高位目标,是素养目标。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在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高位目标的实现,再以高位目标的实现带动低位目标的实现。大概念并不直接呈现在教材中,而是内隐于教材知识点中。这要求教师能够从知识点中提炼出学科大概念,围绕大概念设定教学目标。
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中的“尊重知识产权”为例,教师一般会围绕知识产权的含义、内容和保护措施设定教学目标。这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达成止步于围绕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法律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层面,并不足以让学生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法治观念。要达成高位目标,就要理清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法治观念的关系。为此,我们要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是什么”和“怎么样”,即为什么知识产权的主要权利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有利于促进人们尊重知识产权。沿着这一思路,学生更容易理解:保护著作权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保护专利权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保护商标权有利于促进管理创新,因此要尊重知识产权。理顺了具体知识与大概念的内在联系,就能够从知识产权的符号化知识中提炼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要尊重知识产权”的大概念,构建指向育人的大概念教学目标。
2.设计以真问题为核心的评价任务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概念蕴含核心素养的成分,但将提炼出的大概念直接告知学生并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核心素养并不见之于孤立的、碎片式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4]因此,解决真问题的过程成为活化学科知识、强化学习方法、内化学生价值观念的过程,并以此作为评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依据。在“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设计真问题,在促进学生解决认知困惑的过程中将内隐的核心素养外化,为评价核心素养提供依据。在这一过程中,真问题对育人价值发挥着引导作用。
还是以“尊重知识产权”为例,教学设计中要结合具体情境设计“为什么著作权保护具有内容全面、期限较长的特点?”“保护专利权是促进还是限制科技创新?”“保护商标权为何能让权利人提高商品或服务信誉?”等真问题。在这些真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会明白:著作权保护内容全面、期限较长对于调动著作权人的创作积极性,促进文化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设定专利权保护期限,一方面能够激发权利人的科技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专利技术垄断,阻碍科技创新;一个有信誉的商标背后是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全方位创新。学生在探究这些真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学科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还形成了尊重知识产权的法治观念。
3.设计以活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在学科育人导向下,教学活动不应该是简单的问答,而应创设更多的表现性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性任务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舞台”。首先,表现性任务是学科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它一方面使得实践活动具有学科性,另一方面又使得学科知识具有实践性。[5]其次,不同于你问我答的形式,学科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表现性任务,将对真问题的内隐思考过程可视化呈现、步骤化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发现学生在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又可以依托可操作的具体路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学生完成活任务的过程成为教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活任务的育人功能得以实现。
在教学“尊重知识产权”(以下简称“本课”)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设计了“审核活动方案”“准备专利申请”“推荐注册商标”三个表现性任务。以其中的“审核活动方案”为例,学生要运用著作权的知识对提交的三个方案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思考“为什么著作权保护具有内容全面、期限较长的特点?”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著作权知识分析方案是否符合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从而习得著作权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著作权知识,思考著作权保护内容全面、期限较长的特点对于促进文化创新的意义,进而促进逻辑化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是形成“保护著作权就是保护文化创新”法治观念的过程。如果缺少了这些可视化的、步骤化的活动,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二、提升关键能力: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在形成了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基本样态的基础上,需要明确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着力点。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具体教学样态的设计能力,既具有教学设计能力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学科的特点。[6]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大概念提炼能力、真问题还原能力、活任务设计能力和统一体架构能力。[7]
1.提升大概念提炼能力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大概念教学目标是高位的素养目标。它要求教师能够从显性的教材中提炼出隐性的大概念,围绕大概念构建教学目标。大概念提炼能力是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的关键能力。要提升这一能力,教师首先要增强单元意识。教师要学会从单元的视角提炼大概念,使得提炼的大概念能够形成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观点群。本课的大概念提炼就要放到“民事权利与义务”单元中,从保护权利人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角度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其次,教师要掌握大概念提炼的基本路径。大概念提炼既可以按照解构课程标准和专家观点的路径形成,也可以通过提炼教材具体知识内容的路径形成。本课提炼的大概念“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要尊重知识产权”,既解构了专家观点,又提炼了教材知识点,是经过反复推敲形成的。
2.提升真问题还原能力
在思政课大概念教学中,大概念和基本问题是密切关联的,大概念问题化就形成了基本问题。有了基本问题,可以有效避免教学设计中指向知识点的问题数量众多的状况。真问题是基本问题的生活化表现,即真问题是抽象的基本问题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真问题的还原,为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造了条件。提升真问题的还原能力,一方面,要提升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选择合适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即将抽象的基本问题还原为适切的真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提炼真问题的能力,即还原的真问题要指向大概念,增强二者的匹配度。在本课中,“为什么著作权保护具有内容全面、期限较长的特点?”“保护专利权是促进还是限制科技创新?”“保护商标权为何能让权利人提高商品或服务信誉?”这三个真问题都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统领了众多的知识性问题,又都指向了本课的大概念。
3.提升活任务设计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思考真问题创造条件,这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把真问题以活任务的方式呈现出来。活任务的设计能力主要体现为表现性任务设计。首先,要提高选择合适任务类型的能力。在本课中,我们根据任务的适用条件,分别设计了操作型的“审核活动方案”任务、表达型的“准备专利申请”任务和动作型的“推荐注册商标”任务。其次,要提高规范表达任务的能力。每一个任务都能从任务情境、任务角色和任务成果三方面进行规范设计,有效避免任务设计的随意性。
4.提升统一体架构能力
大概念、真问题、活任务之间不是孤立的,因为它们之间形成了内在关联的链条。让真问题指向大概念,让活任务外化真问题,这是教学设计中需要提升的重要能力。提升这一能力,教师首先要形成结构化思维方式,要确定本课的教学设计整体框架,思考这一框架是站在素养高度的框架还是停留在符号知识的低位框架。本课中,围绕“尊重知识产权”法治观念的形成才能架构起素养框架。其次,要提高运用一致性支架的能力。借助“大概念—真问题—活任务”一致性支架,通过大概念为真问题定向、活任务将真问题外化,让三者形成一个高度匹配的統一体。在本课的设计中,每一个大概念都有与之对应的真问题,每一个真问题又都有与之吻合的活任务。
三、形成推广思路: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要让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成为区域内教师教学设计的范式,需要有明确的推广思路。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把握“势”为前提,“道”“法”“器”“例”“台”相结合的基本思路。
1.把握“势”,提出“道”
“势”是指形势,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课程育人是思政课课改的基本方向,我们要把握这一“势”。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要符合这一方向。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是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提升思政课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契合了这一方向。“道”是指法则和规律。在把握“势”的前提下,还要提出思政课大概念教学的基本观点、基本主张等。我们明确提出“大概念教学是落实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大概念‘真问题‘活任务是思政课大概念教学的基本要素”“无大概念不议题”等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形成了对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较为系统化的认识。
2.明确“法”,提供“器”
“法”是指方法、技术、流程、模式。这要求在教学设计推广中,将作为“道”的理念和观点转化为教师可操作的路径。围绕大概念教学设计,我们明确提出了建构“大概念—真问题—活任务”统一体的教学设计基本路径。“器”是指图表、工具、器物、支架等。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法”,我们在实践中开发了教材文本解读支架、对应式和整合式大概念提炼支架、“大概念—真问题—活任务”统一体等一系列教学设计支架。这些支架为思政课教师开展大概念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撑性工具。
3.形成“例”,搭建“台”
“例”是指典型案例,如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为了让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既“可见”又“可鉴”,我们開发了大概念教学课例。这些课例为教师呈现了真实的中学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设计样态。“台”是指平台。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大概念教学设计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大概念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区域推进”“校本实践”“月度评比”“年度展示”等多种活动,这些实践平台的搭建为提升教师大概念教学设计能力创造了条件。
基本样态的构建可以解决课程核心素养落地的路径问题,让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理念能够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行为;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解决课程核心素养落地的技术支撑问题,让素养教学设计的主体能够明确自身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区域推广的思路可以解决课程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问题,让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能够成为区域内思政课教师普遍性的教学行为。这三个方面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相互依赖,共同助推区域思政课教师素养设计能力进阶。
【参考文献】
[1]陈志刚.教学设计的变革与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的实施[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1(9):21-27.
[2]张翰.思政课大概念教学新样态:内涵与路径——基于教学体系重构的研究[J].中小学德育,2023(2):35-39.
[3]李润洲.知识素养化的内在机制和实践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2(7):138-14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1.
[5]于泽元,马祝敏.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精神内核与实践逻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教师教育学报,2022,9(3):84-91.
[6]李文萱.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区域教学改进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21-226.
[7]张翰.思政课大概念教学:观念体系与关键能力要求[J].中小学德育,2023(3):53-56.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重点资助课题“以学科大概念教学促进中学思政课程转化的实践研究”(2021JY14-ZA1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