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睿 徐新玉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教育阶段应强化思政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将工匠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顶岗实习;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7-0083-04
【作者简介】1.孔祥睿,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江苏苏州,215104)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2.徐新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江苏苏州,215104)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积极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教育阶段应强化思政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将工匠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顶岗实习评价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实习单位的评价、实习内容的评价、学生表现的评价等。同时,课程思政在顶岗实习评价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在课程思政与顶岗实习评价相结合方面,有学者提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应将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责任意识等纳入评价范畴,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学者探讨了课程思政在顶岗实习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顶岗实习过程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顶岗实习评价标准不明确
顶岗实习评价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标准化流程,不同的评价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另外,顶岗实习涉及的技能和表现非常复杂,包括技术能力、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来全面衡量定岗实习效果。此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议和实习岗位的具体职责不明确,评价标准模糊。当然,实习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评价标准的明确性。如果导师对实习生的评价过于主观,或过于依赖客观的量化指标,都可能带来评价结果的不准确。
2.顶岗实习评价主体单一
现行顶岗实习评价方式以实习单位导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如果评价主体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或单一的指标进行评价,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另外,学校和企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够充分,没有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3.顶岗实习评价不全面
顶岗实习评价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缺乏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以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主,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够全面。部分学生缺乏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充分认识,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不佳,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4.顶岗实习评价结果缺乏及时反馈
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实习生和导师,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评价结果只有等级或分数,没有对实习生具体表现的详细描述和评价,缺乏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问题的解决策略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改变人才培养培训和评价模式,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评价标准明确
学校和企业应明确顶岗实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以确保评价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建立一个公开的顶岗实习评价标准库,随时更新和共享评价标准,促进不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统一和规范。
课程思政视域下顶岗实习评价不是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入到顶岗实习当中,而是将思政教育与顶岗实习有机融合,使顶岗实习本身具有思政教育的功能。校企双方要深入挖掘顶岗实习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顶岗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例如,“轨行区异物侵限不打招呼任务”演练就要突出评价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演练由调度指挥中心联合客运营销中心、车站车控室和综合维修中心各车间联合开展。司机根据实际轨行区异物侵限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相关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演练效果评价时除了关注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还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敬业精神以及与同伴友善协作的意识。
2.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和同事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和实习要求,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例如,电客车驾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手指口呼、呼唤应答”制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漏指、漏呼等行为要进行量化评价,出现一次漏指、漏呼,不仅在技术技能方面扣分,还要在安全意识方面扣分。再如,学生实习期间如果能够为企业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在评价中应酌情额外加分,以充分肯定其职业素养。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校企双导师共评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同时,建立评价主体的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评价主体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的质量和可信度,能进一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另外,在选择驻司教师时,要注重教师的责任心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环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3.评价方向全面
顶岗实习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突出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等多方面的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心、诚信度、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职业技能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包括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工作技能、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习能力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知识更新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包括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能力、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潜力等。综合素质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具有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包括学生在实习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在评价学生的实习态度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实习态度和职业规划能力,包括学生对实习工作的认真程度、对岗位的热爱程度、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等。
4.评价结果反馈及时
学校和实习单位建立顶岗实习反馈机制,定期评价和反馈,将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责任意识等纳入顶岗实习评价范畴,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处理分析,形成动态可视化数据图表,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习表现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
基于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针对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构建科学合理、结构优化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通过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实施,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连续3年就业率达98%以上,受到相关企业的一致好评。评价体系不仅有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養,还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结语
职业院校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形成动态可视化数据图表,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实习生和导师,准确把握实习情况,并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和改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红霞,陈圣磊.“三全育人”视阈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与管理”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11-12.
[2]章振霖,李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版)》视角下的高职学生思想表征探究[J].林区教学,2023(7):61-64.
[3]赵佳妮.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7):62-64.
[4]张军,徐磊,姚金荣.校企协同构建实习管理“闭路循环”系统——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案例[J].江苏教育,2020(12):59-63.
[5]赵博.探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顶岗实习模式——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3(3):8.
[6]王媛媛.课程思政背景下增值评价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105-108.
*本文系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项目“高职教育轨道交通专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2023-C0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