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妙
摘要: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当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推动先进教学模式的应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文章综合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分析、理论研究等方法,针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具体构成进行阐述,探讨群文阅读的概念和价值,针对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议题,根据“1+X”原则优化文本组合,并做好教學指导,完善教学评价。
关键词:核心素养;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议题;文本组合;教学指导;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8-006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安市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AJKTZX 2022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低效、限制学生多元发展等弊端,给学生的学习实践造成一定困扰,故而有必要推动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然而,结合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受到文本组合、议题设置、教师干预力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并未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应用价值,没有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对群文阅读形成全面认识,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优化教学活动,为群文阅读的应用提供保障,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突出的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对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帮助学生进入高效学习、深度学习的状态。随着新课标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落实,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指的是学生学习、积累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学习规律并学会利用语文知识进行合理表达,具备相应的沟通能力。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提升思维能力,能够以更高效的思维和学习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实践中。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美、欣赏美并形成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具备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接触、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并尊重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群文阅读的内涵
群文阅读指的是在师生交互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议题、一组文本,在限定时间内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集体建构方式达成有效共识的阅读教学活动。在群文阅读中,议题是关键和核心,而且议题应当具备开放性、发散性,诸多文本围绕议题组合而成,而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展开充分交互,通过集体建构的方式明确文本意义,最终达成有效共识。
2.群文阅读的特点
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群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与核心的阅读教学方法,强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情况,抛出针对性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其次,突出教学的开放性。一方面是阅读内容开放。教师选取阅读内容时采取“1+X”的文本组合方式,其中“1”是固定的课内文章,“X”则是可供选择的课内或课外文章。另一方面是教学策略开放。教师在教学中不再采取单一的讲授方式,而是通过问题驱动、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文本内容。最后,发挥阅读的探究性。每一次群文阅读教学都是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探究与教学交互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分析文本内容、学习文本手法、把握文本主旨与情感,培养探究精神,实现思维发展。
首先,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在高中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阅读议题和教师引导下进行发散性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的观点,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形成尊重他人、文明探讨的优秀品质,实现思想道德层面的发展,从而实现多元化发展。其次,能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群文阅读打破了文本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情况,能让学生实现系统化阅读,从而提升阅读效率。同时,群文阅读教学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将学生的个体见解凝结为集体智慧,使学生在集体中实现高效阅读,更快掌握语文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再次,能推动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在群文阅读“1+X”文本组合结构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组可以构建校本课程,形成一套适用于学校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阅读教学课程体系,打造语文阅读精品课程。最后,能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群文阅读并非将数篇文本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按照一定的关联和逻辑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教师主动精进并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1.群文阅读议题设置不当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关键,如果教师选择的议题不合适,很有可能造成学生的思考探究方向错误,阻碍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持续发展。群文阅读议题设置不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设置议题时没有考虑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发展需求,选择了学生不感兴趣的议题,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兴趣,未能以兴趣为驱动实现高效阅读。另一方面,教师设置的议题缺乏科学依据,未能根据语文大纲、新课标与核心素养要求设置议题,致使议题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不一致,未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审美鉴赏或创新创造。
2.阅读文本组合不当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与组合尤为关键。合适的文本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思考,使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但从群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在文本组合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未能跳出教材的限制,习惯性地将同一单元的文章组合为群文阅读文本,这种组合方式能节省教师筛选文章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保证选择的文章与阅读议题高度相关,但容易导致群文阅读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使阅读活动相对片面、教条,无法让学生感受教材以外的文学世界。
3.语文教师教学干预力度过大
群文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干预力度过大,没能进行有效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面对文本内容时,不同学生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群文阅读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达成文本共识。但是,许多学生害怕自己的感受或观点不符合教师预期而不敢表达,一些教师却仍旧采用传统的问答方式实施教学,没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发散思考。另外,当学生思考遇到阻碍时,一些教师习惯性地给出阅读答案,这剥夺了学生进行反思纠错的权利,势必会阻碍学生发展,甚至会导致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习惯性地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说出最后的答案。
1.正确认识群文阅读,合理设置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群文阅读形成正确认识,认识到群文阅读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考虑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仔细研读新课标与核心素养具体构成,制定群文阅读教学方案[1]。教师应当结合群文阅读的价值、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新课标等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可以按照下述维度来设置。首先,语文知识与阅读技能维度需对应“语言建构与运用”,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和阅读技能。语文知识主要包括字词成语、文学典故、作者生平、文章主旨等,阅读技能主要包括精读、略读、跳读、速读等[2]。其次,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维度需对应“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究并掌握相应的思维方法,能够准确分析文本内容,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需对应“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本中的高尚品德与优秀精神品质,促进学生情感价值发展,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2.合理设置群文阅读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下述两个角度设置群文阅读议题,使议题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并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根據学生需求与能力设置阅读议题。设置议题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既要保证议题及对应文本符合高中生的阅读倾向,又要避免学生在探索议题相关文本时遇到过多困难。教师可以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设置议题,确保议题既能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形成一定挑战,又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完成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锻炼思维,产生相应的成就感。例如,教师可以将“《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群文阅读议题,而后选择初中阶段的《蒹葭》《关雎》等作品,结合高中教材中的《氓》,以及教材以外的《秦风·小戎》和《周南·卷耳》,让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了解古代文人对女子形象的刻画方式,感受先秦时期女性千姿百态的美感及中华文化的魅力[3]。其次,要结合新课标、教学大纲与核心素养要求设置议题。高中语文课程有十二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目标设置阅读议题,实现议题全面覆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例如,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美感的体验”对应的核心素养有“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议题设置为“梅兰竹菊傲世流芳”,并整合教材中有关梅兰竹菊的文言文、古诗词,引导学生了解古人对梅兰竹菊的赞美,感受梅兰竹菊寓意的精神之美。同时,教师可以引入教材以外有关梅兰竹菊的诗词文章,如清朝郑燮的《竹石》,并附上郑燮为民请命、毅然辞官的历史故事,进一步突出群文阅读议题[4]。
3.优化群文阅读文本组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
依照“1+X”模式进行群文阅读文本组合,才能使阅读文本更为科学、更加合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进行“1+X”文本组合。第一,跨单元整合文本资源。教师整合教材内的文本资源时,应当打破单元和年级的限制,实现不同单元、不同年级的阅读文本充分结合,而且可以将不同版本教材内的文本资源整合起来,使学生在高质量的文本下学习语文知识,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5]。第二,引入课外文本资源。相较于课内文本,课外文本资源类型更加多样,能给学生的阅读带来更多启发。例如,针对苏洵的《六国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苏轼、苏辙的《六国论》分别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对六国灭亡形成更独特、更深刻的认识。第三,实现跨学科整合文本资源。除了语文学科以外,其他学科也能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文本资源。例如,在《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与历史教师联动,收集秦朝统一和六国灭亡的历史文献资料,并将其引入课堂。通过分析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学生可以发现六国灭亡除了其自身因素以外,秦国率先完成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转为封建社会,其生产力明显提升也是重要因素[6]。第四,实现跨形式整合文本资源。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群文阅读中的“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形式,还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历史的拐点之商鞅变法》等影视资料的片段,这样既能丰富文本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能力。第五,注意“X”的数量。如果“X”的数量过多,会导致学生产生阅读疲劳,而且给学生带来较大的阅读压力。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定“X”的数量。通常,“X”的数量应控制在三篇左右,如果文本篇幅较短,则可以增加到四至五篇,反之,则应控制在两篇左右,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阅读,避免浅层次、碎片化的阅读状态[7]。
4.做好群文閱读教学指导,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坚持以生本理念、人本主义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将群文阅读教学分为自主探究、互动交流、集体建构和课堂总结四个环节。在自主探究阶段,学生结合议题和教师抛出的问题探究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在互动交流阶段,学生以同桌或前后桌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动,交换观点和意见,当学生产生分歧时,教师要予以相应的指导,并让学生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集体建构阶段,学生表达自身观点,阐述问题答案,其他同学则对其观点进行剖析和完善,最终形成更精准、更完善的答案,这样能将学生的个体智慧凝结为集体智慧,通过集体建构达成文本共识。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对本次阅读活动和所学知识进行复盘总结,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8]。在上述四个阶段中,除了课堂总结以外,教师在其他三个阶段均处于辅助者、指导者的位置,并未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多干预,以此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实现自主发展。
5.完善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教学评价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当注重完善阅读教学评价。首先,教师要给出全面性的阅读评价,全面诊断学生的阅读情况,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状况。其次,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短板给出指导性评价。例如,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日后的群文阅读中结合议题多加思考。最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互评价,尤其要邀请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实施效果进行点评。教师需在学生的点评反馈下做好教学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群文阅读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当前阶段的群文阅读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具体问题表现为群文阅读议题设置不当、阅读文本组合不当及教师教学干预力度过大。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群文阅读,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设置合适的阅读议题,做好“1+X”文本选择与组合,坚持以生为本,做好教学指导,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多措并举推动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切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霞.群文阅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J].中学语文,2023(27):86-87.
[2]高秋兰.群文阅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大学,2023.
[3]蒋军.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有效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22(24):16-18.
[4]高娉婷.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11):3-5.
[5]陈吕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多维整合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3(26):63-65.
[6]蔡伟,高源.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22(21):27-31.
[7]王峰.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07):71-74.
[8]张君妹.“同质”和“异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群文阅读“1+X”模式实践探究———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2022(10):40-43.
Exploration of Application Strategies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Group Reading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Zheng Weimiao
(Ningde Ethnic Middle School, Ningde City, Fujian Province, Ningde 355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ies has rais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eachers shoul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aching mode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literacy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core competencies.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group reading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competencies,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dopt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case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elaborate on the connotation and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ore competencies, explore the concept and value of group reading,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group reading teaching, and then propose group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reasonably set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opics, optimizing text combinations based on the "1+X" principle, and providing teaching guidance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ies; group read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objectives; topic; text combination; teachingguidance;teaching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