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问题与对策探赜

2024-04-03 21:57钟燕
成才之路 2024年8期
关键词:表现性中职评价

钟燕

摘要:为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等应运而生,但中职语文课堂的评价却没有同步跟进,存在泛化、模糊或单一等情况。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基于中职语文课堂表现性评价存在的评价内容重学习成果轻过程表现、评价标准不明确不可量化、评价方式缺针对性少激励性等问题,中职语文教师要积极践行课标指向,确保评价基点明晰化,坚持学生立场,确保评价主体中心化,建立区块链接,实现评价方式立体化,同时兼容线性思维,促进评价内容深度化,使表现性评价真正发挥提高“教”与“学”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表现性评价;课程标准;区块链接;线性思维;主体;方式;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8-0073-04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奠定基础,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为此,中职语文課程的教学重点要从学习内容和教法转向学习环境的营造,即借助任务、情境、问题等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课堂评价也要随之同步调整、优化。其中,表现性评价有着清晰明确的评价目标,能恰当地嵌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具有反馈与激励的双重作用。这是因为表现性评价不仅考查学生的任务完成程度,还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所有表现以及完成任务之后能力上的增量,以此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2]。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教师也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反思与完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可见,表现性评价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表现性评价的定义、流程与特点

1.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由国外学者斯蒂耿斯、威金斯等人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对学习者运用之前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进行测量[3]。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评价方式,其也被相关学者界定为通过观察“所做的”去评价“能做的”,即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相关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实践、去解决问题,然后及时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并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提升情况进行多方位评价[4]。可以说,表现性评价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在评价导向、评价重心、评价方式上有了质的改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参与语文课堂评价的学习需求[5]。其中,表现性评价导向从学科到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重心从结果到过程,聚焦学生的成长;评价方式从单一到多元,重视以生为本。而评价导向的转变会引起教学目标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与评价共同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深度学习等不可视化的能力发展。评价方式从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可有效拓展评价的广度、深度,关注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创造性解决问题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2.表现性评价的流程

表现性评价是伴随着“表现性任务”而产生的,在某种程度上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优化,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去解决真实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流程具体如下: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及学情等确定评价目标(学情调查、课堂观察),根据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选择相适应的评价量规(评价维度、等级水平),编制评价标准(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学生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并完善评价标准。

3.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结果,还关注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即基于学习目标和成果导向,引导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中去解决问题[6],其特点具体如下。(1)情境性———学习到生活的能力需求。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让评价内容具体呈现出来,并从单纯的知识评价转向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变化,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2)形成性———单一到多元的评价晋升。表现性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但评价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其要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不断调整,评价标准也要避免单一、泛化,教师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3)实践性———过程到结果的全覆盖。表现性评价覆盖整个学习过程,考查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知识、态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表现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1.重“学习成果”,轻“探究过程”

表现性评价与其他评价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注重情境性,为此,教师要设计具有情境的表现性任务,然后进行相应的表现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优化自己的教学活动。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反馈的有效性远远不够,甚至不由自主地回到对学习结果,即任务探究成果的评价上,而忽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有的教师将表现性评价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为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显然,以上重学习结果轻探究过程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失“学生主体”,无“评价标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的主体也应是学生,但思想上的认同并不代表评价实施中的落实。学生个人或小组的评价可能稚嫩、肤浅甚至无厘头,对此,有的教师不是以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帮助学生找到差距,而是以自身为评价中心,弱化了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另外,部分教师没有设计明晰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标准去完成任务,这样的任务探究活动必然无法达成既定的目标。

3.缺“针对性”,少“激励性”

表现性评价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含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时的表现和阶段任务完成后的自我反思,以此为教师后续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参考。为让表现性评价真正起到促进语文课堂“教”与“学”效率提升的作用,教师要以具体学情为基础进行科学评价。真实的课堂是动态变化的,课堂表现性评价也要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学生的参与度等进行动态调整,但部分教师在表现性评价中忽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忽视学情基础,导致评价缺乏针对性[7]。另外,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预设课堂表现性任务,师生、生生互动较少,并缺乏激励性评价措施,以致在看似开放的课堂上学生的回应并不积极,进而影响到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效果。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对策

1.践行课标指向,评价基点明晰化

表现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所完成任务的具体行为,为此在评价实施前,教师要确定好评价内容,同时将其分解为体现表现成果的可加以观察的具体行为,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评价这些行为的相应标准[8]。实践证明,明确且清楚的评价标准对提升表现性评价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其中,课程标准是进行评价设计与实践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对要求进行分解,以此制定表现性评价目标,并定位评价基点,设计表现性任务。以“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专题”教学为例,该专题的教学任务在于引导学生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使其在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品位、人文素养。在研读《哦,香雪》《项链》《荷花淀》时,笔者发现这三篇小说的内容有一定关联性,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女性面对困境时的选择,手法也相似,着重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同时,这三位女性在困境中的成长经历也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由此,笔者将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专题的学习目标定位为通过品牌形象设计,让学生对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成更深入的理解,相对应的评价基点为“品牌形象设计”。在成功定位评价基点后,接下来就要设计表现性任务,并确保其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了解品牌(形象设计要素),完成品牌设计(形象设计初稿),研讨初稿(制定标准),聚焦困境(设计方案),撰写文案(品味细节)。

表现性任务设置得是否清晰、科学、可操作,将决定后续的评价效果。也就是说,表现性评价是以表现性任务为基础进行的评价,而表现性任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多项技能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基于上述要求,笔者设计的表现性任务为“请结合中外文学作品选读专题中的内容,设计‘新时代女性的品牌形象”。对上述表现性任务,学生要在课前了解品牌形象设计要素,并认真研读文本,之后完成相应人物形象的初稿设计。这样的表现性任务设计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而言,有极大吸引力及挑战性,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达成课标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2.坚持学生立场,评价主体中心化

教学评价的设计源于教师对学情、教材的认知、理解和重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标准的制定主体也是学生,教师只需参与其中,并做好引导工作。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流程如下:了解学情—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学生小组讨论—组间辩驳—学生整合—确定标准。其中,了解学情是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基础环节。表现性评价源于表现性任务,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要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任务的理解程度。如果学生在课前对表现性任务有充分认知,就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去完成新知的学习。另外,表现性评价能否帮助学生达成深度学习,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利用评价标准对自己合理定位,如果定位合理,学生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识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

继续以“设计品牌形象”为例,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前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品牌形象要素表和初稿设计,以此掌握学生对品牌形象设计的了解程度和文本解读能力。在学情摸底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阅读只关注故事情节发展,缺少思考,对小说的解读停留在对人物特征的抽象概括上,忽略表现人物特征的关键事件,但在形象设计稿的绘制上体现出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基于以上学情,教师可初步设计表现性评价的基本标准。对于教师展示的表现性评价基本标准,学生可结合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挖掘其中的合理评价点,最终汇总小组意见,明确表现性评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取舍,并选择出与小说人物匹配度较高的评判标准,这为形成立体性评价奠定相应基础。另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表现性评价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支架,如提供品牌形象设计图、形象设计要素表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高质量完成表现性任务,并通过表现性评价提升学习效率。

3.建立区块链接,评价方式立体化

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在评价上要做加法,进行组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考查学生的表现性任务完成程度,还要评价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态度以及任务完成前后的能力提升情况[9]。为此,教师要将这些区块链接起来,形成中职语文课堂的立体评价方式,即表现性评价,如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是否产生新的问题”等。

课堂表现性任务一般由几项小任务组成,如“设计品牌形象”活动由“汇报任务、制定标准———聚焦困境,完善方案———品味细节,撰写文案———成果展示,多元评价”等四项任务组成。也就是说,课堂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完成情况,还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团结合作、表达能力等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每个环节都做出评价小结,以此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挖掘学生的优点,真正发挥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而每项任务所占比分权重考量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与核心素养提升之间的关联程度。难度越大的任务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的要求越高,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点也就越多,那么评价时所占分值也就越高。可以说,表现性评价以清晰的评价目标,具有挑战性、情境性的表现性任务,精细化的评分规则,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借助表现性评价来收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最终呈现的学习结果,以此调整、优化教学活动[10]。

4.兼容線性思维,评价内容深度化

表现性评价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手段。从“教”的角度来说,教师可通过表现性评价帮助准备不足、学习困难的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并引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例如,在设计“香雪”这个人物形象时,在道具选择上,很多学习小组不约而同选择了“铅笔盒”,铅笔盒确实象征着大山外的生活,这种人物形象设计方式体现出学生的线性思维特点,但小说对“香雪”的描写还有更多可挖掘的细节,为此,教师要进行相应引导,如追问学生“香雪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什么”。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发现“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这段中的“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有丰富的内涵,可进一步挖掘,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人物形象。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然后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安排或者调整下一步教学活动,如增加相应的练习、教学案例,或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等。

在完成形象设计稿的文案撰写任务时,部分学生撰写的文案囿于文本,甚至是对部分情节的概括。对此,在带领学生修改文案之前,教师可在网上找到一些名人的文案作为补充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提炼人物特点,并结合人物经历撰写文案,这样写出的文案会更符合人物特点及品牌风格。可见,表现性评价能让教师“教”的目标更明确,让学生“学”的效率更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表现性评价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践行课标指向、坚持学生立场、建立区块链接、兼容线性思维等策略,使评价基点明晰化、评价主体中心化、评价方式立体化、评价内容深度化,让学生感到被关注、被关心、被指导,从而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文倩.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23,42(01):17-19.

[2]林荣凑《中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学理、技术与案例》出版[J].语文教学通讯,2023(25):37.

[3]谷爽姿,杨李娜.以表现性评价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高阶思维能力[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04):34-39.

[4]王林.高中语文项目学习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反思[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06):63-68.

[5]王红蕾.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J].教学月刊,2006(11):16-17.

[6]周青,田建荣.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表现性评价设计[J].考试研究, 2023,19(04):1-9.

[7]彭帅.在国际视域下看表现性评价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4):11-13.

[8]黄玲玲.浅谈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68-72.

[9]杨丽琴.促进写作学习:表现性评价工具的研制与使用———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写作任务的评价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11):61-67.

[10]周文叶,董泽华.表现性评价质量框架的构建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0):120-127.

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Zhong Yan

(Qiaosi Vocational Senior Middle School,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ies in disciplines,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ls and large unit teaching models have emerged. However, the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s has not been synchronized, resulting in generalization, ambiguity, or singulari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n evaluation method tha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student learning.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vocational Chinese classrooms, such as heavy emphasis on learning outcomes over process performance, unclear and quantifiable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lack of targeted and motiva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practice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ensure clear evaluation points, adhere to student positions, ensure the centralization of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establish block links, realize a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ethod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linear thinking, promote the depth of evaluation content, and tru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hine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blockchain; linear thinking; subject;method; content

猜你喜欢
表现性中职评价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