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伟俊
【摘要】化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科目,作业设计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前置性作业是一种新型的作业设计模式,将其引入化学课程,不仅能够改善单一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也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协同发展。文章主要简述了前置性作业,分析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价值,从预习类、生活化、实验类、收集类四种前置性作业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探索了前置性作业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4—0113—04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生为本的思想,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设计前置性化学作业,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还能践行新课改的思想指导,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价值,立足于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化学前置性作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作业探究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化学素养,从而构建新型的化学作业模式。
一、前置性作业简述
前置性作业也被称为前置性学习、前置性研究,简而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实施之前,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布置的尝试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对新知识的初步感知。前置性作业与传统作业最大的区别,就是目标和功能方面的不同,传统作业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具有检测和深化的功能,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新课内容,具有认知、反馈和发展等功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1]。
二、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价值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化学课程的知识量非常大,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是学生的学习负担,都比较重,通常在一节化学课上,教师要完成课题导入、新知讲授、课堂练习、归纳总结等多个环节,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繁多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与此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课堂教学容量太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充分消化和理解,造成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不佳的局面。设计和实施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主要价值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本质上来说,前置性作业是针对化学新知识的预习和探索活动,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清除障碍,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引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能對新课内容建立感性认识,在课堂学习阶段,进入状态更快、接收能力更强,拥有更大的探究空间,教师也不必再为追赶教学进度仓促地讲解知识,从而借助前置性作业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支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2]。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发现化学的魅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长远发展。就以往的化学教学而言,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比较薄弱,追根溯源是教师惯于沿用填鸭式、讲授式等教学模式,鲜少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化学的机会,导致他们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滋生不良的依赖心理,如此一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止步不前。设计化学前置性作业,第二个价值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在内容上可以是对化学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研究活动,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在形式上,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基于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行为,具备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些都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前置性作业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探索者,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辅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高质量的化学教学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达成教与学的一致性。然而从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来看,大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学情都欠缺足够的考量,调查学情的方式比较单一,通常是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表现,确定新课教学的范围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不仅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盲目,也有悖于“以学定教”的新课改理念。前置性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反馈功能,学生通过作业探究,可以掌握化学新课的要点,同时发现难点和疑点,教师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反馈,能获取第一手的学情信息,了解学生构建知识的困境,以及主要的学习障碍,继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分清主次,明确哪些知识技能需要精讲精练,从而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使化学教学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三、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1.设计预习类前置性作业,作好铺垫。学生对化学科目的探索,正处在入门阶段,化学知识的概念性、抽象性都比较强,给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带来极为严峻的考验。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庞杂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往往会产生无所适从的表现,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开展学习,在这种条件下,教与学的质量都很难得到保障。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化学教学也是同理,预习能够减少知识的障碍,使学生对新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降低课堂学习的压力和难度,帮助学生较为轻松地适应学习节奏。
为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设计预习类的前置性作业,根据化学新课的目标和内容,为学生编制详细的预习作业单,抑或是制作信息化的预习课件,给学生提供完整的预习路线,组织他们对新课开展前置性学习,使其把握主要知识、理清课程脉络,从而做好化学教学的铺垫工作[3]。例如,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课中,本课教学内容的概念性非常强,知识点的难度虽然不高,但容易混淆,教师在设计预习类的前置性作业时,可以结合化学教材,编制一份预习作业单:①阅读教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部分的介绍,理解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②预习教材“实验1-1”,了解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质,掌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③预习教材“实验1-2”,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在前置性作业的反馈阶段,学生对预习任务①②的完成度比较高,针对作业单中的任务③,个别学生反馈:虽然能描述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但是缺乏分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有效方法。这样学生就消除了大部分的知识困惑,教师可以把“实验1-2”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从而保障教与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化学预习习惯。
2.设计生活化前置性作业,激发兴趣。对于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来说,作业内容必须具有驱动性和趣味性,简单来说,就是要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前置性学习的参与度,确保作业功能的充分发挥。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比较浅显,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极为密切,虽然学生对化学知识存在陌生感,但日常生活却是他们所熟悉的,教材中的很多化学原理和规律,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真实的原型[4]。
与此同时,生活资源也更加丰富和鲜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有助于为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支持。为此,教师应该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出发,加强设计生活化的前置性作业,比方说围绕着课本中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对新课内容形成直观的感知。例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中,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之一,与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碳家族”中的中心成员,初中学段中的很多化学反应,都和二氧化碳有关,教师可以设计一项生活化的前置性作业,如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大家在课余,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经验,开展关于二氧化碳的调查活动,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学生通过探索,展示出丰富的作业成果,有的学生反馈:“我在平时喝的碳酸饮料配料表中,发现了二氧化碳。”还有的学生汇报:“我在家里的干粉灭火器说明书中,看到了二氧化碳……”这样在生活视野下设计化学前置性作业,学生就能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多种用途,奠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基础,使其体会到探索化学的乐趣,逐步养成用心观察生活的化学学习习惯。
3.设计实验类前置性作业,引领探究。传统的化学前置性作业,局限在“读、抄、背”的模式之内,不仅对学生的训练效用比较单一,容易引发他们对化学作业的抵触情绪,最关键的是缺乏探究性,难以凸显化学课程的本质。在化学核心素养体系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占比很大,实施前置性作业的意图,不单单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还要助推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
对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而言,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开展探究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化学作业设计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升级为“素养本位”,紧扣化学的学科特点,着重设计实验类的前置性作业,比如结合新课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化学趣味小实验的方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和材料,自主完成家庭版的化学实验操作,事后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从而引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和创新,彰显化学前置性作业的实践性[5]。例如,在教材“水的净化”一课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基本的净水方法,其中过滤法在家庭中的可操作性最强,教师可以布置实验类的前置性作业:同学们,在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中,含有很多杂质,那么如何让混浊的水变得澄清呢?请大家自主预习教材中的“实验4-2”,在家中寻找实验器材的替代品,动手制作净水过滤器,尝试净化含有泥沙和杂质的洗菜水,编写简易的实验报告。在作业反馈阶段,学生汇报过滤实验的操作过程:“我用几层纱布叠在一起,替代滤纸,把纱布放在漏斗上,下面接一个大号的玻璃瓶,慢慢地向漏斗中倾倒洗菜水,纱布表面留下很多泥沙;再用剪下来的矿泉水瓶口替代漏斗,用卫生纸加毛巾替代滤纸,按照教材中的实验示意图完成操作,在卫生纸的表面,滤出了泥沙和菜叶……”教师追问:“那么过滤后的洗菜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对比未经处理的洗菜水,过滤后的水,清澈程度更高。”这样通过探究实验类的前置性作业,学生加深对“过滤净水法”的认识,能够借助身边的器材和资源,独立进行净水过滤的实验操作,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4.设计收集类前置性作业,扩展认知。化学是一门具有STSE特征的学科。化学世界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学生只有了解化学与其他领域的内在联系,才能增广见闻,体验到化学的实用性,明确学好化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既要落实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又要负责介绍拓展资料,很难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全盘兼顾、面面俱到,而拓展资料又是不可或缺的,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深度和广度。
收集类的前置性作业,兼具实践性、拓展性和开放性,为了解决教学时间和教学容量之间存在的矛盾,教师应该加强实施收集类的前置性作业,围绕化学课程知识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从书籍、报刊、互联网等渠道入手,动手收集有关资料,一方面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技能;另一方面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扩展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化学视野。例如,在“化学肥料”一课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认识常见的化肥种类,是让学生了解使用化肥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贮藏化肥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收集类前置性作业:“同学们,化肥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危害呢?贮藏时有什么注意事项?请大家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收集相关的课外资料。”在作业反饋阶段,学生踊跃地汇报资料收集的成果:“化肥中含有重金属元素、放射性物质和有毒有机物,施入土壤后,会污染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贮藏化肥应该防返潮变质、防火、防日晒、防挥发损失、防腐蚀毒害,把化肥放在干燥、阴凉处,注意密封,不要和金属器具接触等”。这样在收集类前置性作业的驱动下,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滥用化肥所带来的环境危害,掌握贮藏化肥的基本方法,感受到化学的应用有利也有弊。
综上所述,前置性作业是一种新型的作业模式,将其实施于初中化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改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辅助教师科学地调整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对化学课程目标展开全面分析,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加强设计预习类、生活化、实验类、收集类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经历灵活而多元的前置性学习过程,了解新课要点,形成基本认知,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军.浅析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2(30):164-166.
[2]安永正.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探讨[J].新课程,2021(50):213.
[3]蔡春祥.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知识文库,2020(06):27+29.
[4]王萌.浅析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J].学苑教育,2020(04):78.
[5]祁虎林.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中),2019(10):256.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