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法的使用

2024-03-31 21:50赵利峰
甘肃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优势

赵利峰

【摘要】中华民族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提倡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其中运用古诗词开展教学是方式之一。文章探析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优势,分析和阐述运用群文阅读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以及多角度聚焦和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同时为小学古诗词教学和教研探索了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优势;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4—0106—03

古诗词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古人的心血和才思,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在陶冶学生情操和拓宽知识面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阶段,古诗词在小学各册语文教材中均占有一定比例,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为例,课文中古诗词有6首,“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部分有8首,总计14首,古诗词数量多,占比大。然而,古诗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诗词鉴赏能力弱。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特点,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群文阅读概念界定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多篇文本材料进行关联性学习的一种阅读认知方式[1]。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古诗词的内容、主题思想或写作手法等寻找与之相似的其他古诗词,组成群文阅读联读篇目。

二、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优势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优势明显。一是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理解能力。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整合阅读、对比阅读等方式,探寻同一主题下不同古诗词之间的异同,從古诗的内容、主题、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鉴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理解能力与感悟水平;二是扩大古诗词阅读范围。群文阅读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学生接触到的不再是一首古诗词,而是与之相关的两首或者多首古诗词,因此古诗词的信息量成倍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得到了丰富,视野变得开阔,实现了阅读内容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

三、借助群文阅读优化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1.培养古诗词诵读能力。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诵读包含朗读和背诵两个方面。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朗诵古诗词,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掌握韵律、节奏、重读等朗读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诵读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学习表现手法,感受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教者要确定一个教学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群文诵读篇目,组成群文阅读文本。例如,以“送别”为主题开展群文诵读,教师可以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以及《芙蓉楼送辛渐》五篇古诗词组成群文诵读篇目。诵读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感知古诗“送别”的主题,还要深刻体会这五首古诗在写法上共性与特性。其中,共性包括五首诗中都有优美的景物描写,作者以自然景色描写来烘托与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特性包括这五首诗作者为营造送别的氛围和场景所借助的载体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也形成了每首诗的特点,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船”、《赠汪伦》中的“歌”、《别董大》中的“雪”、《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酒”等,所表现的主题和思想感情相同,但借助的载体各异。这样,学生在深情的诵读中,在比较与思考中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

创设良好的课堂诵读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诗词朗读中从整体上感受和理解古诗词,教师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范读、领读或借助多媒体播放朗诵音频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和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进而组织学生自主诵读、小组比赛诵读、全班齐读和个人诵读等方式诵读诗词。在诵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诵读的技巧,掌握诵读诗词应该注重的停顿、节奏、重读等诵读方法,感受诗词的韵律,体会诗词的情感。这样,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诵读诗词,初步感受和理解诗词的内容意境、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

2.提升古诗词理解能力。群文阅读教学相较于单篇阅读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在提高学生诵读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多维度提高小学生古诗词理解能力。古诗词是以高度浓缩的古典语言呈现的传统文学形式,对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突破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难点。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与五年级语文上册陆游的《示儿》组成群文阅读文本开展整合学习,帮助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对比诵读两首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和表现的思想主题;其次,设计要探究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和交流互动,对比分析,整合和总结答案。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中,诗的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作者写黄河和华山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作者信息及古诗所处的时代背景,加以思考、探究、分析,理解了作者借写黄河和华山的雄伟和气势用以表达对故土的深深留恋之情。再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对比阅读相关问题,将两首诗中相似的句子“南望王师又一年”和“王师北定中原日”整合放在一起,抛出问题:“这两句相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都有‘王师一词,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合作探究和深入阅读后,可总结出两句的相同之处都是作者希望宋王朝的军队能尽快收复失地,恢复中原,都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借助群文阅读,让学生在朗读、理解、对比、分析、整合的过程中优化学生古诗词学习方式,提高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分析能力。

3.深化古诗词鉴赏能力。小学生由于学习的古诗词较少,加之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想象力有待提高,因此,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不强。因而古诗词鉴赏对其而言是难点。此阶段的古诗词鉴赏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抓诗眼和意象,二是抓表现手法,三是抓作者的思想感情。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者不妨将《宿建德江》与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放在一起组成群文阅读篇目,师生合作整合和对比阅读,分析《宿建德江》与《枫桥夜泊》在内容、主题及写法上的共同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体会和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课件,显示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同时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借助诗歌画面和朗诵,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朗诵,解读内容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夜晚泊船停靠在建德江沙洲旁,独自寄宿在船上,体会作者心头的愁绪。此时,教者出示《枫桥夜泊》一诗,组织学生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两首诗中所描写的具有相同意象的景物,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对比分析中,发现并找出两首诗中的具有共同意象的景物“月”,同时发现“愁眠”对应“愁新”、“烟”对应“霜”、“到客船”对应“月近人”等相同或者形似意象,这些相似的意象都共同指向了一个“愁”字。最后引领学生感受表达的作者漂泊在外的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感。在运用群文阅读整合对比分析中,学生学会了寻找和发现古诗中相同景物的方法,学会了从共同的意象中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表现手法,提高了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培养诗词文化想象力。运用群文阅读鉴赏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教者可以以古诗词为载体,为学生架构出诗句中的空灵世界与美好幻想[3]。可以在鉴赏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力,想象诗歌中塑造的灵动意境和美好画面,然后拿起画笔描绘诗句中的景象或画面,如《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画面,《暮江吟》中“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画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等等,让学生用画笔勾勒和渲染出诗歌中唯美风光和景物,进一步理解诗歌意境;还可以让学生将诗句中的画面用几句或一段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来,借助唯美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和培养创造力。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和思想内涵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采用群文阅读等新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更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对比、连接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颖.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3(27):71-73.

[2]祝伟移.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天津教育,2023(18):99-101.

[3]吴羡慧.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3(10):120-122.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